iOS架构回顾-2021-02-02

MVC

image.png
image.png
  • 模型Model和视图View之间不应该直接通信;他们之间是双黄线,禁止通行;

M向C通信

  • 从网络取得的数据,一般保存在M当中;大多数情况,使用block的方式通知C;

  • 也可以通过发送Notification的方式高速C,不过这种方式太离散,用的不多;

  • KVO是一种观察者模式,一般情况都是C观察某一个属性;当其他类修改这个属性的时候,C就知道了。这种场景有,不过也不是很多;

C向V通信

  • 代码写界面,View一般是C的一个成员;通过M得到数据之后,直接View的属性就可以了。故事版画界面,会通过输出口outlet的方式,C可以设置View的属性。

V向C通信

比较常见的就是按钮,一般是在按钮上设置action-target的方式,得到用户的操作。这是一种事件响应机制。

C向M通信

C得到用户的action,直接修改update相应的M就可以了。如果需要通知后台,就发起一个网络请求就好了。

特点

整个过程,哪一步都离不开C,这就导致C非常忙碌,非常复杂。

iOS的MVC框架

MVP

image.png

视图(View):用户界面
模型(Model):数据存储
展示器(Presenter):数据处理,业务逻辑。

在Presenter中根本没有和布局有关的代码,但是它却负责更新View的数据和状态。

MVP在Android中用得更多。

MVVM

image.png

视图(View):用户界面
模型(Model):数据存储
ViewModel:数据请求,数据处理,业务逻辑。

image.png
  • 在MVC的基础上,把C拆出一个ViewModel专门负责数据处理的事情,就是MVVM。View <-> C <-> ViewModel <-> Model;

  • MVVM和MVP很像,VM的作用和P类似;

  • MVVM在iOS中用得比较多;MVP在Android中用得比较多;

  • ViewController 持有 View 和 ViewModel,当 VC 初始化时,会让 ViewModel 去取数据,简单来说就是调用 VM 的某个获取数据的方法。

  • Controller夹在View和ViewModel之间做的其中一个主要事情就是将View和ViewModel进行绑定。在逻辑上,Controller知道应当展示哪个View,Controller也知道应当使用哪个ViewModel,然而View和ViewModel它们之间是互相不知道的,所以Controller就负责控制他们的绑定关系

  • 为了让View和ViewModel之间能够有比较松散的绑定关系,于是我们使用ReactiveCocoa,因为苹果本身并没有提供一个比较适合这种情况的绑定方法。

  • iOS领域里KVO,Notification,block,delegate和target-action都可以用来做数据通信,从而来实现绑定,但都不如ReactiveCocoa提供的RACSignal来的优雅。

VIPER

image.png
  • VIPER 可以是视图 (View),交互器 (Interactor),展示器 (Presenter),实体 (Entity) 以及路由 (Router) 的首字母缩写。

视图(View):根据展示器的要求显示界面,并将用户输入反馈给展示器。
交互器(Interactor):包含由用例指定的业务逻辑。
展示器(Presenter):包含为显示(从交互器接受的内容)做的准备工作的相关视图逻辑,并对用户输入进行反馈(从交互器获取新数据)。
实体(Entity):包含交互器要使用的基本模型对象。
路由(Router):包含用来描述屏幕显示和显示顺序的导航逻辑。

  • 实际的例子:自己并没有用过这个模式,但是接手的项目中却有人用了这个模式。
image.png

这么一个页面,用了好多类来实现。
职责划分是更细了,但是文件数量多了很多。同样的,相互间的调用也增多了。

参考文章

iOS架构模式(MVC/MVCS/MVP/MVVM/VIPER)

后记

这么多的架构模式一圈看下来,就像是 “XXX从入门到放弃”那样,到最后,还是回到了起点MVC。
MVVM在自己的项目里用过,ReactiveCocoa也引入了;能用起来,双向绑定也还不错。不过,最后都会不自觉地问了一句:有必要吗?
很多页面都是一次性的,独立出一个VM出来,并没有多少复用,但是文件数量却增加好多(一下子就是2个.m和.h);
复杂度也没有减少,只是从Controller转移到了VM中;
并且由于多了一个角色,在Controller中很简单直接的事情,却要绕好几个弯。比如跳转,VM中没有self.navigationController啊。

所以,后来,反而会优先考虑使用MVC;
太复杂了,就考虑分隔组件;
也可以考虑独立出一些专用的工具;
或者引入各种Helper,Adapter等辅助类,照样能达到Controller瘦身的目的;
更进一步,可以考虑封装成各种framework,有界面无界面都可以;组件或者独立的业务都可以,比如登录,扫一扫,手势密码等等,都可以考虑封装成独立的framework
framework也不一定非要用CocoaPods,在自己的工程中,以Target的方式封装framework,不需要打包发布那些麻烦事,使用起来跟“独立的文件夹”一样方便。

绕了一大圈,感觉又回来了。但是现在的MVC和一开始的又有点不一样。更确切地说是“MVC+组件化+framework封装”

你可能感兴趣的:(iOS架构回顾-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