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材梳理第四、五、六单元

第四单元 中华美德单元 带领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阅读热血课文,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通过阅读知文章大意,确立阅读重心,其他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小组合作讨论:本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一、待人厚

1.你从哪看出来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呢?(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2.这是从哪个角度对叶圣陶先生进行描写的?(动作)

3.谁能来模仿叶圣陶先生送客时的动作?其他同学想一想假如你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作家,你会做到和叶老一样谦让,礼貌待人吗?

4.结合上下文找一找除了动作描写还有从其他角度进行了描写吗?(语言描写,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5.叶圣陶先生说这话的语气是怎样的呢?请你来读一读。

二、律已严

1.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写文章简明如话;文风重视“简洁”;标点、格式、用字规范等写作的各个零碎方面都不放松)

2.从这部分中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核心是什么?(“写话”和“简洁”)

3.在“写话”方而他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一旦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4.这对大家有何启示?


14 驿路梨花

驿路梨花课题,借用了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带领学生略读课文,注意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又做了哪些事情,然后带领同学细读课文,想一想梨花的象征义。

讨论:文章中有许多与“梨花”有关的小故事,找一找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并说明理由。

一、梨花林中发现小茅屋的故事

1.为什么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呢?(暖人,给陷在困境中的“我”和老余带来了温暖和帮助)

2.“我”和老余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3.突然看见梨花林和林中的小茅屋,他们是什么反应?(惊喜。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4.怎么看到桃花林就会感到惊喜呢?(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就不用深山中露宿了)

5.想象当时的场他们的惊喜,让同学们通过朗读和面部表情来展现出当时他们当时的喜悦。

6.想不想看看这美丽的梨花林?(出示图片)

二、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

1.让你们印象深刻的原因是?(梨花姑娘身上美好的品质吸引人) 

2.梨花姑娘身上都有哪些品质?(乐于助人、充满热情 )

3.从哪里看出来的呢?(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4.作者知道梨花姑娘后,又有什么反应呢?(做了一个香甜的梦,梦中有漂亮的梨花林和身穿花衫的梨花姑娘) 

5.回忆一下前面的内容,结合作者的梦,说说梨花林是怎样的?(香气四溢的,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带来希望) 

6.那梨花姑娘呢?(乐于助人,她照料的小茅屋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帮助)   

7.梨花林和梨花姞娘有什么相同点吗?(美丽,给人希望和安慰)   

8.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中去写呢?(写香气四溢的梨花林是为了赞美梨花姑娘纯洁美好的心灵 )

15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课文层次清晰,以设问开头,引出最苦的事,引发思考。课文的鳑鲏非常的清晰,第二部分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这个分析有什么作用?承接上文引出“”责任完了”是人生的一大乐事,然后分析尽责才能得苦中真乐,照应题目。最后一段批注,对于责任解除或者谢却,结果迥乎不同,号召同学们应当勇于承担责任,不逃避责任。

16 短文两篇

课前预习:“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请同学们课前,预习查找资料,说出几篇属于这两种文体的文言作品。

陋室铭 刘禹锡

讨论:作者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请你找岀“德馨”或者“陋室不陋”的证据,并说说你的理由

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这句诗中描绘的画面吗?(苔藓的痕迹是碧绿色的,慢慢地长到了台阶上,小草青青葱葱映入了眼帘之中) 2.这种环境带给你什么感受?(静谧、清幽、悦目) 3.你觉得在这样环境居住的会是什么样的人呢?(文人雅士、高洁之人),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淡泊、闲适) 4.带着这种闲适的感情再来读一下。

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你能说说作者每天接触的是什么样的人吗?(学识渊博的大家、来往的没有俗人2.中国有句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人文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3.那这样学识渊博的人为什么愿意和作者往来呢?(作者也一定是一个有学问、有才华的人,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德馨”)

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陋室的主人在这“陋室”之中都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经弹奏没有任何装饰的琴,读佛经。)2.为何琴没有装饰呢,为何要选择佛经来阅读呢?(因为作者不喜欢奢华只爱音乐的本身和纯粹佛经可以让人进行去除杂念洗涤心灵。)3你们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啊?(志趣高雅,情趣高尚。)4.你能用四字成语来评价他不追求功利的高尚品格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爱莲说 周敦颐

讨论:作者独爱莲,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的?

一、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

1.这是从什么方面来描写莲花的?(生活环境)

2.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莲花的环境吗?(莲花生活在肮脏的污泥之中,经过清水的多次洗涤,但它却不受环境的影响,纯洁、不染杂尘)

3.这里的“而”什么意(“而”表示转折,可以理解为“但是”)

4.“染”字能不能换成“污”呢?说说理由。(染是个动词强调被沾染,而污是个形容词,强调脏了染更具有一种动态感;“染”字能写出君子主动不受沾染,更能体现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的美德)

5.你觉得环境方面的描写能体现君子那些方面的品质?(高洁、不同流合污、谦逊质朴

6.我们该如何读好这两句呢?(“而”字后面的内容要重读)

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1这里是对莲花的什么描写呢?(外形和香气)

2.莲花是什么样子的?(莲花的柄内部是贯通的,外面是笔直的,而且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节,笔直的立在那里,好像亭亭直立的君子形象)

3.香远益清呢说明什么吗?(说明君子美名远播,气质高雅)

4.这些描写体现了君子什么样的品质?(正直、心胸坦荡、有气节、不攀附权贵)

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这里又写出莲花的什么呢?(庄重的姿态。)

2.你来说说面对这样的莲花君子,我们应该怎么做?(静静的远观,不可与之玩笑,君子是自尊自重的。)

第五单元 本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哲思;学习手法,积累文言知识。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托情思抒发感慨学习比较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异同,以拓展视野。

17 紫藤萝瀑布 宗璞

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描写紫藤罗瀑布的?

一、“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1这写的是藤萝的什么?(外形)

2.出示瀑布和花瀑的对比图3.结合课文说说此时的紫藤萝瀑布给你怎样的感受?(繁花盛开,很有气势)

二、“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1.明明是紫色的花,为什么作者说紫藤花像迸溅的水花呢?(阳光的照耀反光)

2.还有其他原因吗?(说明花的颜色紫的程度不一样)

3.“挑逗”是什么意思?(故意招惹)可不可以把这个词换成“玩闹”呢?(贬义褒用,而且作者用上了拟人的修辞,突显出紫藤花顽皮,活泼的形象)

4.如果你走在路上看到这样一片紫藤萝,你会怎样?(赞叹)

5.指导朗读。

18 *一棵小桃树 贾平凹

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旁批来阅读课文。

19 *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

20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小组合作讨论:哪些诗句能够体现出诗人的情感?

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这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时间,“前后”) 2.“古人”和“来者”分别指的是谁?(古代和后世那些能够礼贤下士、重视人才的明君)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4.这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生命短暂,“不见”明君,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5.结合前面的分析,能读出作者怎样的心境?(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愁苦之情) 6.指导朗读,读出抑郁不平之气

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能借助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2.为什么诗人见此景而涕下呢?(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3.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这种孤独的情怀?(“独”,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4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

望岳 杜甫

小组合作讨论: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

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如何理解这句诗?(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2、这句诗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有何好处?(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

3、是什么让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齐鲁青未了

4、此句说明了泰山什么特点?(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

5、出示图片

6、看到这样的景色诗人心理可能在想些什么?

7、指导朗读

二、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这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2.后半句中的“割”能否换成“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3、有没有发现这句中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4、什么是实写、什么是虚写?有何好处?(造化钟神秀是虛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虛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突出了泰山的秀美和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5、想象画面,出示图片

6、指导朗读。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小组合作讨论:你最喜欢哪句诗?有什么样的体会?

一、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2.前两句主要写什么以及作用是?(前两句写景,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

3.诗人在飞来峰上能不能看到鸡鸣日出这一奇景呢?(闻说”二字推断,诗人没有看到)

4.为什么飞来峰的这些美景诗人都没有描写,而单单只写了飞来峰的“高”?(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

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如何理解“浮云”?(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

2.结尾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道理?(写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3.能换成“自缘身在最高层,不畏浮云遮望眼”吗?为什么?(不能,正常语序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不畏浮云遮目”,后说因”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因一果的倒置,突出了“自缘身在最高层”的重要性,作者构思真是精深)

4.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什么?(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5.同是“浮为什么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与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不同的看法呢?(两人观察角度不同所致,即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

游山西村 陆游

小组合作讨论: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1.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景象

2.能不能运用换字法把“足”换成“够”?(不能换,“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感情更真挚热情)

3.“莫笑”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4.浑是指酒水混浊这里作者为什么还用浑呢?(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那“疑无路”呢?无路就是没路,此时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着急,失望,沉重,害怕)

2.作者表达哲理是什么?(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3这两句诗给人们怎样的生活启示?(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

三、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这两句诗人为我们描绘怎样的画卷?(农村风俗画卷)

2.这里展现了农民什么样的心愿?(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

3.展现作者怎样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已亥杂诗 龚自珍

小组合作讨论:你最喜欢诗句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

一、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1这两句主要是写什么?(写景) 能不能把“浩”换成“忧”呢?(不能,以“浩荡”二字“在这里喻“愁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 3.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4.作者为什么把离别时间定在傍晚?(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衬托离愁。诗人通过比喻、衬托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什么的修辞手法?(比喻) 2.落红是什么?花具体指什么?(自己;暗指朝廷、国家3.把落红不是无情物换作“落红亦是有情物”好不好?(“不”字起强调作用,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也暗示作者和落红一样4.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自己虽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效力,抒发了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5展现诗人怎样的形象?(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


第六单元  本单元是关于探索自然和科学领域的单元,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对自己自身的挑战。 重点学习浏览,提取信息。

21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小组合作讨论:找出文章令你最感动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一、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

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1、这句话中哪个词深深的感动了你?(海市蜃楼

2、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

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

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这样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

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增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4、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悲壮、敬佩)

5、适时指导朗读,读出对探险者的敬佩之情。

二、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这两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

2.那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3.这里的悲,你们认为是悲哀还是悲壮?(悲壮)

4、文中斯科特一行人的“悲剧”提心在哪呢?(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

5、你认为哪些地方体现了“伟大”呢?(伟大的精神实质在于勇于探索、勇于牺牲、团结友爱

和挑战自由,这也昭示了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22 太空一日 杨利伟

讨论:说一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部分?

一,“我以为我要牺牲了”

1、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介绍了杨利伟在火箭起飞阶段的经历和感受)

2、起飞后岀现了什么意外?(“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

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这种共振是正常现象吗?(并非正常现象)

4、这种现象后来解决了吗?(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

5、小标题“我以为我要牺牲了”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在震动持续过程中痛苦的极点时的感觉)

6、这一部分中表现了杨利伟什么精神?(为祖国航天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

7、指导朗读。

二、“我看到了什么”

1、杨利伟在太空看到了什么?(地球只是一段弧,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

2、为什么从载人飞机上看到地球只是一段弧?(因为飞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低于同步卫星轨道的高度

3.杨利伟在太空没看到的是什么?(长城)

4、为什么看不到?(因为“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5、你认为杨利伟为什么要努力寻找长城?(因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寻找长城正是出自于杨利伟的赤诚爱国之心)

6、指导朗读,注意语言的变化。


23 * 带上她的眼睛  刘慈欣

自读课文,分小组解决旁批问题:

1.“眼睛”还能被人带走?开头就设下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2.小姑娘的表现是不是有点奇怪?

3.如何理解“我”精神上的变化?

4.谜底逐渐揭开,前面的种种疑问和悬念都有了答案。

5.对地航飞行的想象,涉及了一些科学知识,令人感到真实。

6.在“落日六号”上,只剩她一个人了。……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这个“第一”能不能删掉?(第一,更是唯一,孤寂!)

7.“……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小姑娘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4 河中石兽  纪昀


你可能感兴趣的:(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材梳理第四、五、六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