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能下”重在执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执行力。好的制度,如果执行不到位,就等于一纸空文。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进一步明确干部能下能下的具体情形和程序等,让想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工作有“劲头”,让不作为、不担当的干部没“盼头”。

提高执行力,前提是吃透“规定”精神。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党的执政根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迫切需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管严管实、建好建强。必须认真学习《规定》,把握好《规定》修改的历史背景,重点掌握《条例》新增6条内容,整合、删除7条等相关内容,既要原原本本学,也要结合实际学,只有把《规定》精神吃透,把握更准,学会融会贯通,避免生搬硬套、僵化执行,进一步增强落实制度的主动性、预见性、实效性。

提高执行力,关键是树好“能上”导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严把政治素质关,通过平时考察看细节、专项考察看担当、部门联考看全面,精准识别干部一贯表现,切实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要牢固树立“让吃苦的吃香,实干的实惠,有为的有位”理念,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拓宽选人视野,注重从基层选拔,从艰苦地区选拔,从经受过重大考验的干部中选拔,把那些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突出、敢于担当作为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

提高执行力,根本是用好“能下”新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难点是解决“能下”问题。《规定》中,明确和完善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15种具体情形,增加调整安排方式等,为解决干部“能下”问题提供制度保证。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存在选择性执行、被动性执行、应付性执行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规定》指出,要严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纪律,不得搞好人主义,不得避重就轻,以党纪政务处分规避组织调整或者以组织调整代替党纪政务处分。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党委(党组)负责同志要主动扛起责任,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跟踪管理,合理开展容错纠错,让好政策在说到做到中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切实推动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

你可能感兴趣的:(“能上能下”重在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