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火炬甚明 ——记城南一角

2014年的九月,第一次来到城南书院。兜兜转转至今,离开城南已经三年了,终于从城里的学生变成了城外的游客。看到照片,会想起开满樱花的四合院、被阳光照满的火炬楼和冬天里异常寒冷的教学楼。上课地点经常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切换,最爱的还是外墙刷着红漆、又经过日晒雨淋逐渐褪成橘色的火炬楼。

火炬楼共有三层。从正门进入的是第二层,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通道。往右走是报刊阅览室,左边则通往日常上课和自习的教室。教室里摆放着橘色染上墨迹的桌椅,大概能容纳五十人,墙壁以三七比例分别上了黄色和白色的油漆,竭力保持当年的原貌。讲台前方的黑板右下角通常写着班级的出勤信息,以便检查人员核实;后面的黑板一般用来记录考试倒计时以及毕业留言;墙的两侧贴着学生的书法作品和几份不同主题的海报,这是一群稚嫩的孩子学习的地方。

跟着旋转楼梯往上,形成与二楼对称的左右两条通道。左边是几间普通教室。三楼教室的窗户不同于二楼,高高大大,转动把手开关,用力往外一推,风就吹进来了,窗帘被高高掀起,左右飘荡。“这道题目不难,真的不难,但是也不容易……”彼时数学老师正在讲台上悠悠地讲题,引起一群同学的惊叹。最喜欢在数学课上走神,看看窗外的树,阳光从树顶上洒下来,透过无数缝隙落在叶子上,形成大大小小的斑点。右边有一间书法教室,风风火火地闯进去,马上就有一股墨臭(书法老师强调为墨香)朝鼻子扑过来,长方形的桌子上铺着黑色的毛毡,砚台里总有学生剩下的墨汁,挥发后就有了特色的味道。教室外有一个巨大的废纸回收箱,里面堆着早已被挥上笔画的毛边纸,大家都认为自己的书法作业被老师拿去卖破烂了。

一楼是食堂的叔叔阿姨生活的地方,房间围成了方形,过道上装着水泥铸成的洗漱台,路过二楼时往下一撇,偶能见到低头挽发的女人。中间是一块圆形空地,同是水泥铺的,已经蒙了一层深浅不一的绿苔。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一楼,那里有欢声笑语,烛光灯火。

那里有暖风,暖阳,暖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昨夜火炬甚明 ——记城南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