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张一山版《鹿鼎记》杀青,将在2020年正式播出。
嗯,又一位韦小宝即将出炉。
Sir看到这消息,面前闪过的好多脸,梁朝伟、周星驰、李小飞、陈小春、张卫健、黄晓明……
是,有几位说出来你名字都不知道。
来,惊堂木一拍(定睛一看原来是表妹手机,已花屏……嘘)。
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位金庸笔下最神奇的少侠——
韦小宝。
1972年,金庸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问世。
老爷子强调说:
这,可是部现实主义小说!
是武功现实了吗?不是。
是主角现实了吗?有点。
但真正的现实,是一向传奇的江湖逸事,都落到了“实处”。
何为“鹿鼎”?
古人常常拿逐鹿比喻打天下。
利益江山是鹿;平民百姓是鹿;
有时,你心里装了一头鹿,你也是鹿。
谁逐鹿不知道,但鹿总是死定的。
所以,《鹿鼎记》的表面是一场喧闹,底色却是悲凉的“现实”。
是清代官场现形录,是功利场的描摹本,当然,也是金老爷子在借古讽今。
可惜。
作为金庸笔下最有人味的角色——韦小宝,也是被误解最深的。
从陈小春、张卫健,再到黄晓明、韩栋……开始还有着“凉风有信,秋月无边”的潇洒,后来,一个比一个衣着浮夸,一部比一部情节荒诞……
许多人只看到他的“成人欲”,而不见“孩子气”。
“韦小宝”,竟成了男人的油腻春梦NO.1。
△ 这哪里看得出来是哄自己的老妈
哎。
这正是为什么当满世界都是“韦小宝”,金庸的眼里却始终只有两个韦小宝的原因。
哪两个?
一,是周星驰版的《鹿鼎记》。
二,是1984年剧版《鹿鼎记》,也是最贴近原著的一版。
尤其后者。
初看平平无奇,但在时间的洗练下,愈发光彩。
主演就是一对活宝。
当年,香港无线第11期艺员训练班毕业,只有22岁的梁朝伟,跑了两年龙套,终于要混出头。
彼时他一脸稚气,一笑露出八颗牙。
高一届的师兄刘德华,模样英气,但也逗趣可爱。
剧里各种配角,龙套,后来也个个不凡。
刘青云、许绍雄、吴镇宇、陶大宇、欧阳震华……
连韦小宝的七个姨太太,也都是毛舜筠、刘嘉玲、吴君如……
△ 8年之后,吴君如从韦小宝老婆变韦小宝姐姐,还是没脱开《鹿鼎记》
拍这部戏时,这些后来的影帝、影后、最佳导演,大多都是无名之辈。
底层、龙套、一文不名,是他们的底色。
争分夺秒、应时而动、奋斗不止,也是他们的底色。
这,也与戏中的“韦小宝”形成了奇妙的应和。
还记得梁朝伟(韦小宝)的第一次出场吗?
因为偷别人的鸡,而被人从房顶上拽下,摔到地上。
爬起来第一句不是痛,是对不起。
被人揍,别人还没伸出拳头,自己就先跪了。
行为既反常又日常。
性格既单纯也油滑。
想起了谁……
对。阿Q。
小时候看课本,都觉得阿Q好傻。
成人了你再看,谁没有多多少少学过他。
所谓精神胜利法,不就是没成本的实用主义哲学。
将屈辱包装成胜利,将恐惧包装成从容。将不爽,变成爽。
因为芸芸众生,大多无名之辈,大多为“鹿”。
“鹿死谁手”,不知道。
但“鹿”的最大本领,就是表现出对各种无所适从的“适从”。
大侠行走江湖靠武功,书生、知识分子以笔代刀。
平民呢?
撒石灰。
韦小宝这才明白,原来用石灰撒人眼睛,在江湖上是极其下流之事,自己竟是犯了武林中的大忌,而钻在桌子底下剁人脚板,显然也不是什么光彩武功。
韦小宝的绝招之一,就是撒石灰。
他靠撒石灰,最终居然降服鳌拜。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石灰粉。
“石灰”又何尝不是一个比喻。
它的本质,也是不能用笔、用刀、用枪之后,剩下的选择。
这是他们专用吗?也不见得。
韦小宝发现,即使是大人物、大英雄,有时也会用“石灰”……
比如韦小宝,就是陈近南手里的“石灰”。
只不过他们深谙政治的伎俩——
说出去的不做。
正在做的不说。
但。
一个真实的社会,它的生存法则,肯定是机关算计后还有机关。
就像玩斗兽棋,大象吃老虎,老虎吃猫,猫吃老鼠。
那谁能啃掉大象?
恰恰又是老鼠。
倪匡评《鹿鼎记》时,将其视为金庸创作的最高峰、最顶点。
他认为,这并不是一部幻想小说。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韦小宝,却藏了现实中许多“草根走向成功”的命运轨迹。
一开始,韦小宝们是靠“装”博出位。
这是草根的智慧。
但博出位后,他发现自己难以再装下去。
他圈子越来越大,疑问越来越多,心里的矛盾也越来越深——
是选A还是选B。
是选满还是选汉。
是谈利益,还是讲义气?
这是草根无用之用的善良。
所以韦小宝们最舒服的结局,就是心怀良善,得了便宜卖个乖,最终泯然众人。
因为。
人,活得富贵,可以靠“智慧”。
但想活出潇洒,必须做选择。
说到这,相信你已经明白老爷子塑造韦小宝的初衷。
如果说,萧峰杨过张无忌,那个叫武侠江湖。
那么韦小宝这种,就该叫“无侠”江湖。
那些油腻的春梦,从来不该是韦小宝的底色。
我们每个凡人的相似之处,才是韦小宝的底色。
这正是Sir看好“张一山版”的原因。
不是尬吹,是因为看过他的《余罪》。
张一山代表作之一。
《余罪》原著的作者常书欣,最喜欢的小说,恰巧就是《鹿鼎记》,因为——
其他书的主角都身怀绝技,武功盖世, 只有韦小宝是个普通人,真实。
《余罪》主角之余罪,就有这份真实。
作为卧底警察,没有多少传统的“英雄气概”,反而挺无赖:
我就想做一个混吃等死的小人物。
他的油滑和懦弱何时改变的?
当他面对死去的同僚,那份普通人身上蛰伏的侠义,终究因为愤慨而压抑不知地涌出来。
他终于下决定决心,重回毒窝。
做最好的自己。
这是草根独有的热血。
而张一山的表演,精准地抓住了这一特质。
《余罪》有人评论说:
“张一山的每一条青筋,都在叫嚣着演技。”
来,如果你记性不好,我帮你回忆回忆——
看。
是不是宁可过量,绝不偷懒。
是不是有一种尊贵与脆弱极致对撞的酸楚感。
同样的,这一次拍2.0版《鹿鼎记》,他依然先下苦功。
剧组拍摄共花194天,几乎连轴转。
精神压力特别大的张一山,又得操心表演,又得疯狂背台词。
一个北方演员,为了将韦小宝的扬州味拍出来,一点点向语言老师学习扬州话。
△ 好想问问他“辣块妈妈”怎么说……
图什么?
或许更本质的原因是——
张一山就是这样的人。
先做最好的自己。
早就是明星的他,身上一直没有大多数明星在云端的贵气。
相反,却始终保持着在红尘打滚的韦小宝的痞气。
有一次采访时,记者问了一个形而上的问题:
提到张一山这个名字,你最想要大家想起来什么?
他的回答又爽又硬:
就是个演员就完了
就是个演员就完了。
这话,张一山常说。
韩剧《杀了我治愈我》,原演员池城一人分饰七角,表现已被封神。
翻拍的本子传遍影视圈,导演说,张一山是当时唯一敢接的年轻演员。
理由?
“没啥大不了。”
我觉得对于演员来讲,我要去尝试不同人的灵魂,试图地去进入他们,把他们完全诠释出来。对我而言,就是要去多演。
如今,综艺自媒体盛行,高曝光下,演员和明星似乎已经没有界限,但张一山始终坚持,他这一辈子,能做好一种身份,演员。
如果你要成为一个明星,不一定要做演员。你要是选择了做演员,就一定要做好,无法成为明星的准备。
这份对演员简单的执着,娱乐圈罕见。
但生活里,张一山又是一套画风。
他话痨贫嘴,“泼皮无赖”,活脱一个韦小宝。
比如这独创的“山式笔芯”。
简单说。
张一山有那种近似于儿童的单纯,也有成人的浓稠。
这两者的组合,就是一种沉着与扎实的努力。
这种“做最好的自己”品质,其实,也传递给爱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