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认知驱动》有感:利他是最好的人生


前些年,格子店盛行的时候,闺蜜工作之余,也兼职开了一家。那时我们常利用午休时间去批发市场进货。在车上给货品贴好价格标签,下午下班后,她直接拿去店里交待营业员摆上货架。一年下来,她说赚了5万块。我很纳闷,她很少有时间去店里,平时都是营业员帮忙打理。而且进的货和别的商家同质性也很大,竟然还赚钱了。后来去她家玩,发现了她赚钱的秘诀。她在墙上用粉笔写了四个大字:戒贪,利他。

我笑她:什么鬼,她说:不写出来,会忘记,给商品订价的时候会忍不住想订高,一旦价格订的高,别人买一次就不会再来了,就去别家了。

虽然这种貌似“薄利多销”的套路任何商家都懂,但真心实意能做到的少之又少。最近在看《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有用的事》这本书时,对闺蜜这件事有了新的理解。作者周岭说,人的本性是利己,但和利他并不冲突。

无论是国家之间的博弈,还是企业之间竞争,大家都在讲共赢,共赢用在自己身上,就是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即利己又利他,而且,越是利他,越是利己。

和很多通俗的道理一样,知易行难。但作者周岭在《认知驱动》这本书中给我们做了拆解,带着我们升级认知,抵抗天性。


一、利他昰最好的人生

一个赌徒问上帝:伟大的上帝,天堂什么样?地狱什么样?

上帝带他来到一个房间,一群人正在吃面,可是他们的筷子太长,很难把面夹到嘴里,所以一个个都在挣扎着往嘴里送,但是越挣扎,越吃不到,面撒了一地,一片狼藉,每个人都饿的皮包骨头。

另一个房间,同样是一群人在吃面,不同的是,大家都用长长的筷子往对面的人嘴里送,这样每个人都能轻松吃到面,大家边吃边聊天,其乐融融,一派祥和。

上帝对赌徒说,第一个房间就是地狱,第二个房间就是天堂。

作者周岭在《认知驱动》这本书中说,利他就是利己,一旦我们把视角从“我想要”转到“我能给”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个新天地。

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也在他的著作《心》中说:我这一生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利他的结果就是利己,那些不带功利心的付出,最后都会通过某种形式加倍返还。

二、改变自己的关键是创造价值

每次去海底捞吃饭,从来,从来没有马上落座过,排队等半小时以上是常有的事。 但你知道吗?海底捞之所以这么成功,不仅是表面看起来服务好,背后还有它强大的服务价值。

海底捞认为,员工的努力程度、顾客的满意程度是其管理核心,所以在管理系统中,海底捞以持续为公司培养合格的店长为管理主线。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海底捞确定了计件制和师徒制,计件制帮员工与顾客建立关系,师徒制则平衡店长与公司发展的关系。海底捞凭借这套系统获得了健康发展,目前在全球有1000多家门店且运行良好,顾客满意度很高;超过10万名员工努力工作,用双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价值共生》陈春花

在《认知驱动》这本书中,作者周岭阐述了做成一件事的心法之一,就是创造价值。因为只有当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我们才能被别人强烈需要。

同时,走价值积累之路是需要保持耐心和远见的,就像海底捞一样,它不仅让你偶尔去他店里感受到服务好,它让你任何时候去她店里都能感受到服务好。

三、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1997年,亚马逊上市之初,杰夫·贝佐斯就对公司股东表示:“亚马逊立志做一家长远发展的公司。公司所做的一切决策也将立足于长远的发展而非暂时的利益,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建立一家伟大的公司,一家我们的子孙都能见证的伟大的公司。”他带领亚马逊坚持长期主义的路线,在2011年的年报中,他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周岭在《认知驱动》这本书中也谈到了长期主义,他认为,成为长期主义需要一种力量的加持——寻找意义,如果没有意义的加持,就算我们知道做这件事情很有好处,内心也不会真的接受,就会为做而做动力,不会长久。

在《价值共生》这本书中,北大教授陈春花也谈到了长期主义。她说:只有长期主义才能超越危机。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笃定,因为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稳定性需要依赖稳定的价值观,也就是长期主义价值观。

这是一个追求学习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一个人的改变之路不仅是接受新观念,也许还有放弃旧观念,或者兼而有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认知驱动》有感:利他是最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