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转载】

下 海

Bitter Flowers

导演: 奥利维耶·梅斯

主演: 耿乐 / 齐溪 / 曾美慧孜 / 山姆·米尔胡塞尼 / 曲高位 / 樊力哲

比起“下海”,巴塞君更喜欢它的英文名字《苦涩的花》。

花,就是海报中的这个女人——一个背井离乡,跑到巴黎做站街女的东北女人。

电影在2017年的釜山电影节上映。

结果就在巴塞君等着看的时候,这朵苦涩的花却突然消失了。

理由,无非就是一个404。

片子的女主角,名叫张丽娜,是个很贤惠很顾家的人。

家里欠下了高利贷,处境很困窘,偶然间,她听说去法国巴黎当保姆能挣不少钱。

张丽娜说服老公,找亲戚朋友借遍了钱去了巴黎。(跟着旅行团去,然后找机会逃跑)

结果到那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当地的保姆市场价比传闻中的要少了3/4,以她开出的天价,别想找到工作。

眼看着快活不下去了,张丽娜认识了一群在巴黎站街的中国女人,和她们住在了一起。

一开始,张丽娜仍然抱有一丝幻想,觉得自己能找个钱多的,体面点的活儿。

但残酷的现实,却让她只能选择去站街。

幸运的是,其中一个叫李玉梅的姐姐对她很好。

教她如何去银行打钱,带她定期做体检,告诉她站街时如何躲避危险。

张丽娜就这样在巴黎做下去了。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开始对《下海》中的角色有了厌恶情绪?

但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生活幸福的话,谁愿意大老远跑到巴黎去站街啊!

一开始张丽娜刚到巴黎还真找到了一份保姆的工作,只不过工资非常低,更气人的是,因为主人的儿子打碎了一个花瓶,女主人便怪在她头上,扣了她五分之一的工资。

一些店家不给她提供工作就算了,还恶语相向,把她赶出店门,就差胖揍一顿。

她和姐妹们的房东也是个势利眼,房子里脏乱不堪,东西坏了也不修,就只有收房租的时候才出现。

而这些对她们造成伤害的人,都是华人。

又是“窝里斗”,就会欺负自己人,多可恨啊。

这些无依无靠的站街女,都背负着不得已的苦衷。

这些人里有的是为了给儿子买房结婚;有的是为了供女儿读书;有的是想挣够钱回家能安稳生活......

而且她们几乎都是离婚或丧偶,婚姻不幸福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促使这些人大老远跑到了巴黎,在国内就找不到能够赚钱的工作吗?

你别说,还真没有。

《下海》的故事,发生在90年代的东北。

那段时间,因为从政策上加大了改革的力度,东北的各个工厂开始大量裁员,可怕的下岗潮开始了。

很多家庭都是一大家子一起失业,尤其是女性员工失业最严重。

经济来源突然断了,根本没法生活。

片中的张丽娜一家就是这样,她与丈夫闹矛盾,担心孩子的教育费用,担心房子因为还不起房贷被收走,所以才借了高利贷。

靠着想要过好生活的韧劲儿,她跑到了巴黎。

那时候,像张丽娜这样的女人数不胜数,而现实情况真的就像电影中拍摄的那样。

她们站在法国第二大唐人街的街头,穿着性感的渔网袜、丝袜,画着浓妆。

有男人会主动走过去询问,女人伸出手指比划出一个数字,两个人或开车或走路直接离开。

她们做着我们认为很脏的职业,却也承担着更大的身心压力。

张丽娜要供孩子上学,要负责买房子,要赚出回国能够生存的钱,老公在家和儿子天天嬉笑玩闹,自己却在这个丑陋的地方出卖肉体换取家人的幸福生活。

“我们现在能有啥要求,能买米能买油,粗茶淡饭饿不死,就行了”,这是之前吉林大学某个团队在采访当初的东北下岗职工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没有经历过那段痛苦时期,谁也没有权力评判当初那些做出了站街决定的人。

《下海》并不存在洗白之类的说法。

巴塞君觉得它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再次看到了90年代中国人,尤其是东北女性的生活困境。

导演奥利维耶·梅斯(居然是比利时人)没有一味的制造各种危险冲突,没有使劲卖惨,电影中所发生的故事都像是普通生活一样平静。

张丽娜的经历,精准诠释了什么叫做逼良为娼。

最后,巴塞君想说的是。

其实对于这些所谓的404影片,我认为恰巧是大家需要去看到的。

《下海》让我们了解到了90年代女性的困境,让我们看到了她们的不容易。

生而为人,经常被定义为“弱小”的女人们,其实要远比想象中的坚强,她们为了家庭,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样子,才是最值得我们反思的部分——

即使一朵花再怎么苦涩,它也有绽放的时候啊。

大环境不允许像《下海》这样揭露伤疤、看似嘲笑自己的电影上映。

但不让人看,难道当初那些事就没发生过吗?

通过直面过去,品尝曾经的痛苦,我们才能反思,才能够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继续努力地往前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