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提问

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1-6-23中16坚持分享第708天


循环提问

循环提问可以适用个体咨询,通过一个人扰动家庭,也可以做家庭咨询,如何在系统观视角下用循环提问帮到他。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的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和很多人相关。

实际生活中更多的用因果观,都怪你,要不是你就不会怎么样,这就是因果观,这样会让人有负罪感,会愤怒,产生内耗。系统观下A和B是相互影响的。

假如只有A和B,爸爸妈妈是一方,孩子是一方。AB两方需求不一样,对事情的观点不一样,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清楚对方在乎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是“翻译器”的作用。双方争吵矛盾,听不懂对方讲什么,压根不给对方听懂的机会。吵架,指责,没有办法沟通,更多的想去表达自己的观点,都在试图改变对方的时候,恶性循环就开始了,双方就成了仇人。但是他们之间有积极联结的,有爱的,有共同在乎的点的,亲子之间,互相恨,也有爱。

通过探讨,重新找到爱,重新建立联结,明白对方在乎的,想要的,努力的,尝试的,通过我们的翻译,让他们双方从不同的视角看对方,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能看到对方不一样的视角,就会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就不是单纯的内耗关系,有联结的可能性,达成合作关系。怎么合作,需要我们翻译,重新建构。他们在家完成不了,在咨询室可以完成。他们明白花钱不是来吵架的,咨询室不是家里熟悉的环境,就不会用熟悉的模式讲话,如抬杠、吵架、发飙,在咨询室会克制。家长在,孩子不太放松,就分开聊。如果孩子在家长面前能放松,就可以一起聊。

双方坐下来之后可能会相互抱怨,一方说另一方的问题,家长说的时候,孩子不愿意,会反驳,我们来回穿梭,进行澄清,也有意识的重新建构,转译对方听不到的话,听不懂的话。孩子说:你们天天问问,我都快烦死了,天天说爱我,听不到我说什么。重新建构:孩子是想跟妈妈沟通,希望妈妈爸爸爱他,希望能听他说,听他想要什么?我们不是硬调,我们只是在呈现,在重新建构不一样的视角。你希望爸爸妈妈听到你哪些方面?是什么让你希望听到这些?再问家长,我刚才跟孩子聊,不知道你听到了哪些?请家长复述,家长说的根本不是孩子想要的。妈妈说的这些是你想表达的吗?是或者不是。你方便再帮一下妈妈,更清晰的告诉她你想要的是什么?再问家长,你又听到了什么?穿针引线,像镜子一样呈现,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视角。

家长可能意识到,我原来以为我爱孩子,但是没有爱到点上。通过交流,找到双方最重要的话题。孩子希望爸爸妈妈不要管他?最希望哪些不要管?爸爸妈妈的态度呢?不管聊什么,顺势而为。哪些可能是一定要管的呢?哪些是能把权利交给孩子的呢?你们的观点呢?你们有交流过吗?再问孩子,关于妈妈哪些管你,哪些不管你,你是怎么想的?我们只是澄清,没有自己价值的呈现。如果不能探讨说明你的价值观在里面。卡住的地方不顺畅的地方,往往就是因为自己的东西在了,不再全身心的贴着来访者走,就不会好奇了。

通过呈现这些,逐渐对某一个话题达成统一。求同存异,不可能达成完全统一。就共同的话题继续探讨。就这一主题确认AB的目标,他们分别想要的是什么,找到共同的、可以合作的部分,你们希望这一块有什么变化?找到之后一起来探讨例外,关系变好是什么样,以前有没有关系好的时候,你们怎么做到关系好的?合理探寻资源。那个时候怎么会关系好的呢?或者说从来没有好过?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觉?有没有相对好的时候?

分别探讨行动,为了实现共同想要的目标,接下来孩子这边可以做的是什么?父母这边可以有所行动的是什么?进入相互影响的循环模式。如果妈妈做到这些你会怎么样?你会有什么不一样?你有了这些不一样,妈妈又会有什么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循环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