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言菊语】听王崧舟老师讲《文化背景下小学文言文怎么教》

      对于文言文教学,从来没有深入研究过,一般的流程就是读通句子,逐字逐句翻译句子,然后再总结文章讲的道理或者文中人物形象,从没有想过,文言文两个“文”字的含义,更没思考过它包含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今晚听了王老师的讲座,收获颇丰。

    小学文言文教学,既是文言的启蒙,更是文化的启蒙,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必须尽我们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王老师在讲座中的这几句话震耳发聩,作为教了二十多年的语文老师来说,深感惭愧。重新审视文言文的教学,今后要多在此多研究了。

    首先明确统编小学语文文言文的编排特点。从三年级开始,出现文言文,一到二年级语文园地上的“日积月累”中的文言文,严格来说,是狭义的文言文,文言文的第一个“文”是动词,也就是对语言进行修饰,第二个“文”是名词,指文章,词汇相对固定,正是有了这样的特点,中华文化才绵延不绝,流传至今。所以,这里说的文言文特指课文。三到六年级共有14篇文言文,三上和三下各一篇,四年级到六年级每册都是两篇。四上是《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四下是《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五上是《少年中国说》《古人谈读书》五下是《自相矛盾》《杨氏之子》六上是《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学弈》《两小儿辩日》。这样的编排反映出几个特点:学段提前到三年级;数量增加到14篇;跨度从先秦直到民国;体裁有神话、寓言、传记、议论。

      其次,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模式与策略。基本模式是:通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悟读(要求知晓大意、体会涵义);练读(要求积累语言,读写互动);熟读(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前三个层层递进,熟读贯穿始终。

      通读特征不同,形式也就不同。比如,参与人数,可以是个别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读。师生互动可以是范读――听读,领读――跟读,带读――对读,引读――接读等。悟读需要把握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放过,是指对古今一样的词要放过,课文中的注释要放过,坚决反对逐字逐句串讲。第二个原则是突出,古今异义词要突出讲。第三个原则是深化,比如“囊萤”这个词,谁囊萤?为什么囊萤?怎么囊萤?囊萤用来做什么?人们记住的只是囊萤吗?第四个原则是分离,(不要讲,集中在一个阶段再统一讲)比如“以”这个字,〔孔指以示儿曰〕以:代词,这;〔以为世无足复为古琴者〕以:动词,认为;〔所宝以百数〕以:动词,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动词,认为。练读,积累语言,读写互动。

    最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文化自觉。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文化自觉体现在三个层次:文字层面,这个层面要玩味关键字眼的文化内涵。如《两小儿辩日关键字眼是:辩斗,要把辩斗深化,体会文化内涵。文章层面,重在揣摩思维方式的文化特征。比如三年级上册体现的是逆向思维,下册体现的是侥幸思维和类比思维;四年级上册体现的是推理思维,下册体现的是类比思维;五年级上册体现的是类比思维,下册体现的是类比思维,反驳思维;六年级上册体现的是经验思维、类比思维,下册体现的是专注思维、类比思维。文学层面,贵在贯通,核心意象的文化脉络。文化重在化,要做到知行合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菊言菊语】听王崧舟老师讲《文化背景下小学文言文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