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是什么?

图片发自App

我看到有很多珍贵的东西,在人们前行的路上。

这一片,那一点;远远近近,片片点点。乍看,如同秋天散落在面前的枯叶。俯下身去辨,去听,它们静静地,似乎没有声音,却也掩不住吱吱簌簌的细语。

此刻,我才发现,它们是闪着幽幽的光,就像埋在天山脚下和田玉的石料。

——这就是前人留下来的、带有生命和血热的足迹啊!

我十分难过。为什么就没有人来发现它们、理睬它们呢?

我百思不解。它们是专为向前迈进的人而生的,为着人类向健康、光明、美好的未来发展,融化了自己的身躯和性命,只在人的心里留下甘甜和满足的微笑。它们怀有一颗坚贞而赤诚的心。而这个世界到处都是人活动的标记;大地、海洋、天空、森林、山峦、盆地,甚至是地球周边的星体,都留下了人的脚印……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很多的行为,也是对的,是好的,是该做的,也将成为后人汲取的经验和精华之所在的“脚印”。

就这样,人来人往,人们在它们的头上穿梭不停,却没有人去发现它们、理睬它们;一任它们哭泣流泪,一任它们自生自灭……它们是每个人生命中都迫切需要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啊!

为什么就视而不见呢?公众是瞎子吗?它看不见眼前的事物,全由了“导师”作眼睛,去取舍生活中所需要的;

为什么就听而无闻呢?公众是聋子吗?它听不着脚下的声音,全由了“顾问”的引导,去取舍了生活里的好恶;

为什么就不知好歹呢?公众是傻子吗?因此,就有了很大一部分的公众,它分辨不清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全由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家伙的指使,被当成工具或是人家手中的木偶的。

一些冷静的智者,站在历史和社会的高度,终于给了我明确的解答。英国作家威廉•赫兹列说:“‘公众’是最卑劣、最愚蠢、最胆小、最可悲、最自私、最嫉妒成性,也是最忘恩负义的动物。”(见1999年9月人民日报出版社《赫兹列散文精选》220页:《论独居》)

为什么会这样呢?法国思想家蒙田进而说道:“……因为在老百姓身上所见的愚蠢和轻信使他们容易被人操纵,听见顺耳的话就盲目跟从,不再依靠理性的力量掂量和认识事情的真相……”(见2008年1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要生活得写意——蒙田随笔集》146页:《论语言的浮夸》。)所以,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见2007年1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培根人生随笔》134页《论习惯》)

正是如此,公众就有了从众从大,趋利就势,相互依托,互为信任的本质,就形成了随波逐流的、“又瞎又聋又傻”的特征!

我的面前,又高一阵、低一阵地旋转起红、白、黑、黄等鲜艳的色彩,同时还散发着诱人的气味,令人难以自抑、难以拒绝……

我又一次险些失足,虽然刚刚从那民众的漩涡里爬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