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诺贝尔》有感

《诺贝尔》读完了,我感受到要成为一名科学家真的很不容易,然而这些伟大的人们却最终坚持了下来,他们顽强不屈的性格和毅力是他们追寻理想的强大后盾。

诺贝尔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家中的第三个孩子。从小体弱多病的他,靠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强的毅力学会了多国语言,并对发明创造有着强烈的兴趣,他的父亲对他影响非常深刻。

16岁的诺贝尔,自已一个人到欧洲各国游学,不仅增长了阅历还结交了不少朋友。这些对后来他的事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游学两年的诺贝尔回到了俄国的家中,给父亲当助手。他是个出色而得力的助手,帮助父亲一起经营家族的工厂。

后来因为工厂发生了事故,不得不面临破产危机。之后诺贝尔的父亲带着家人回到了瑞典的老家。这时诺贝尔还是跟着父亲一起研究硝化甘油。

再后来经过自己的不断尝试和改良,研制了黄色炸药和雷管还有后来的炸胶。此时的诺贝尔已经在欧洲各国建立了自己的炸药工厂。

这位天才的科学家,不仅的科学领域有着伟大的探索精神,而且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企业家。事业起步的前期,都是他自己在各地调查,谈判。诺贝尔是个很有远见的人,他知人善任,敢于把自己的工作分配给能力担当的人去执行。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也因此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时间来做心爱的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诺贝尔虽然是在化学研究领域被世人所熟知的,但是他的文学素养也很高。他酷爱文学,尤其是英国的文学,他特别喜欢英国诗人雪莱的诗歌。他在各国的住所都有很多的藏书,在闲暇之余都如饥似渴的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著作。

这也给我一个启发:多阅读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还可以使思维更加活跃,思考问题时可以从多个维度去找更优的解决方法。所以我决定继续给女儿读书,先把这8本名人传记读完。接下来可能是一些文学巨著,或是自然科普读物等,总之每天都要有所输入,渐渐地也让她学会输出。

诺贝尔一生最大的遗憾可能是没能找到一位真正理解自己的爱人。这让他常常感到非常的孤寂。两次的恋爱都没能步入婚姻的殿堂,让他非常失落。他把生命中的时间大部分都投入到实验和企业的管理中,建立了诺贝尔商业王国。

1896年12月10日,63岁的诺贝尔逝世了。他把自己的遗产设立为诺贝尔奖,奖励那些在物理、化学、医学/生理学、文学以及在和平事业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这是国际上最高荣誉的奖项,后来很多科学家都把它看作学术上的最高造诣。

我想:世界上真正的天才少之又少,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更多的是来自后天孜孜不倦的努力。我们都是平凡人,但是如果没有努力过,请不要轻易贬低和否定自己。在200多年前,那时的条件这么差,为什么这些为人们还能掌握那么多种语言呢?难道真的是他们资质很好很好吗?试想,我们学了十多年的英语,为什么还是那么蹩脚呢?我想,除了方法不对,就是自己不够努力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诺贝尔》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