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医道》观后感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一心向善,普济天下……有这样一位医者,世间所有美好的词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崇高的品质与精神。他,是葛洪,是那个站在历史的风浪上的弄潮儿,是那个青蒿一出天下知的缄默者。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扑子,是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他的父亲曾在东吴做官,担任会稽太守。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少年丧父的他不得不挑起养家的重任,所以每天努力的砍柴换取纸笔来学习,经常学到深夜里。他是一个内向的人,不擅长和外人接触,于是就更加的专心于学习,因此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之后葛洪拜师郑隐,郑隐是当时有名的炼丹大师,曾经受到葛洪祖先葛玄的教导,因此郑隐对于教导葛洪也非常用心,据说当时郑隐的几十个弟子之中只有葛洪学到了真本事。

郑隐的道教思想对于葛洪的人生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之后葛洪对于建功立业一直都不关心,更加专注于炼丹修道。后来因为乱世将至,郑隐带着很多学生离开了丹阳,只有葛洪留在了丹阳,后来在石冰造反的时候,葛洪因为率兵作战有功,所以被封为了伏波将军,但是因为葛洪的心思不在当官上,所以就辞官打算去洛阳搜寻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因为当时的世道混乱所以在回来的时候被断绝了归途,只好辗转在各地之间,之后又因为受到了当时的好友的邀请就出使的参军,希望可以借此来前往南方避乱,但是不料却困顿于广州等地,有感于这样世事烦扰,葛洪就放下了世俗的事务,开始专心修道。

葛洪向南海太守鲍玄学习丹术,深得老师器重,取鲍玄之女鲍姑为妻。建兴二年,葛洪返回家乡,隐居深山继续从事《抱朴子》的创作。东晋开国,朝廷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咸和初,司徒王导召葛洪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咸和二年,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赴任途经广州,刺史邓岳表示愿供他原料在罗浮山炼丹,葛洪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他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因从学者日众,又增建东西北三庵(东庵九天观、西庵黄龙观、北庵酥醪观)。卒于东晋兴宁元年,享年81岁。

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抱朴子》是其代表作。该书分内、外两篇。内篇20卷,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行气、导引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外篇50卷,论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阐明其社会政治观点。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抱朴子》的问世,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有《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惟多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

悲天悯人,大医情怀。葛洪用一生在践行医道的真理,救济天下苍生百姓,在他修道途中,偶然遇到 一位病重的老人,因为不懂医术,却无能为力,看到老人气息奄奄后死在他眼前,他痛彻心扉后,豁然明白,再高的修养仍然无法救治别人,于是萌芽一颗从医之心。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他踏寻每一中草药的药性及味道,在演习简单易得的中草药,让更多的百姓得到拯救,减轻病痛,心怀苍生,用一生去学习医道和治病救人,清静无为是吾家,不染凡尘道根扎。不追求功名利禄,无论是征战沙场,还是钻研医道,都是为了天下百姓的性命安危。少时所经历过的家破人亡,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努力地去读背各类医学经书,四处拜师,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学习医道需要用一生去钻研,即终身学习,作为医学生的我们,葛洪的身上有着太多太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孙思邈曾曰:"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显然,葛洪可以说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人生的道路上积极探索自己的价值,然后发现一个道人无论修行多高也救不了老百姓,于是他去学医了,富贵名利,在村中义诊着,拯救了许多的生命;他不拘泥于以前的药方,在救人的过程中积极创新。在他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他遇到了霍乱,天花这些传染病,他寻思妙理,最终找到了一些治疗的药方。同时,他还著作了医书,如《肘后备急方》,以便老百姓急用。一千七百年后,我国的医药学家屠呦呦从这本书里得到了提取青蒿素的启示,并有效地提取了青蒿素,为疟疾的治疗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并获得了诺贝尔奖。葛洪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从军人到医人再到道人,一生都在尝试不同的角色,每一样都是认真对待,为我们后人做出了榜样

“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们所有学医人的奋斗目标。在这个疫情频频零星散发的情况下,医学生首当其冲要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掌握所学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先辈们的殷切期望,不负祖国,不负人民!

   

针灸推拿二班中国医学史第二组

你可能感兴趣的:(《葛洪医道》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