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今年诺贝尔文学奖

2022年诺贝尔奖将于10月3日至10日陆续颁布生理、物理、化学奖。10月6日,将颁布诺贝尔文学奖。

自从2012年我国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我对每次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以及他们的作品有了更多的关注。

据说今年中国入围诺贝尔奖的作家有两个,一个是余华,一个是残雪。

余华老师风趣幽默,他每次镜头前的谈话都能轻轻松松地把观众笑得人仰马翻,他真的是天生的故事家。

当年我大女儿读小学,老师要求家长买课外书,我是给女儿买书时才知道有个作家叫余华,那时被指定要买的书是他的代表作《活着》。但是我并不知道这本书有多火,直到我偶然看到很多网站在介绍张艺谋的电影《活着》时,我才知道,它就是余华老师的代表作改编的。

余华经典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等。

他的小说集有:《十八岁出门远行》、《偶然事件》、《河边的错误》、《黄昏里的男孩》、 《我胆小如鼠》、 《世事如烟》、 《鲜血梅花》 、《现实一种》、 《战栗》、 《余华作品集》(三卷)和《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余华卷》。

我关注余华老师,就像我多年前看了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后才关注莫言一样。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不知道余华能不能获奖。

还有一个名声在外的女作家残雪,呼声也挺高,她的代表作有《黄泥街》、《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五香街》、《最后的情人》等。

这个女作家我倒没有关注过,据说她的作品很有深度,晦涩难懂,一般读者阅读起来有些困难。这对我来说很可怕,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精力去读她的作品。

我觉得读莫言和余华的作品很轻松,就像听一个长辈在讲故事。我就喜欢语言直白,容易读懂的作品。否则,真的没有足够的业余时间去“研究”一部文学作品。

如果残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倒无论如何也要抽空读一读她的作品,一部就够。

书海无涯,时间有限。如果不知道读什么,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倒是一种阅读方向。这不是追星,因为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学专家帮我们选好了作品,我们拿来读就是了,这何乐而不为呢?

大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实际上获奖前大多就已经赫赫有名。只是有时对于像我这样的业余阅读者来说比较陌生而已,换句话说,是我比较孤陋寡闻。

要学习写作,最应该向这些大师级的人物学习。我曾经买过大文豪鲁迅先生全集,但是鲁迅先生所在的时代刚开始白话文写作,很多词汇和语句跟现代还是有些差别的,我们读起来不一定习惯。但是莫言和余华的作品就没有这个问题,读起来非常顺畅。

读文学大师的作品,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灵魂。

我想起了十几年前,一个到我们城市来打工的江西农妇。她小学只读了五年多,他老公来我们这里的工厂打工,她是跟随她老公过来的。

她除了料理家务外,就做葱油饼卖补贴家用。对于一个处于巨大生存压力之下的农妇,虽然她的生活中没有风花雪月,但是文学作品对她来说就是最大的享受和精神寄托。

据说她非常喜欢读余华、莫言和王小波的作品。这几个大师都是写小说的高手。

书读多了,她找到了感觉,就试着学写作。她把笔头对准了广大背井离乡的打工人群,出版了六本小说。她的一些作品就是在卖葱油饼的间隙见缝插针写就的。

当时她有个葱油饼店离我们单位不远,我在报纸上看到了她的事迹,有天中午特意去她的店里吃葱油饼,结果没有碰到她。倒是碰到了好几个慕名而来的戴着眼镜的中青年男女,甭说,这些人很可能也是文学爱好者。

葱油饼店由她女儿在打理,她自己则已经受我们当地的大学邀请去给学生作报告去了。因为这个时候她已经出名,并加入了我市的作家协会。

葱油饼的味道不怎么样,但是她放在店里的书被却客人陆陆续续地买走了。我也买了一本,我记得书名叫《蚁群》。

我关注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是在关注作家和作品。但并不意味着我不会读那些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唯一的差别是,当业余时间不够,且需要在诺奖作品和非诺奖作品之间选择时,我会首选诺奖作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注今年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