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都属于性能测试,两者可以结合进行。
简单来说,就是测试人员借助性能测试工具,模拟系统在不同情况下性能指标是否正常。
通过负载测试,确定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系统的性能,目标是测试当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压力测试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受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功能测试:只是验证软件的功能是否实现
性能测试:保证软件在极其恶劣的环境能够正常使用
性能测试是在功能测试完成之后执行的。
硬件方面:服务器CPU,服务器内核,内存,磁盘,网络等
软件方面:编程语言,算法等
用户方面:用户数量,用户操作频率等
衡量软件性能的四个维度:
用户数:系统用户数,在线用户数,并发用户数
响应时间:从用户视角来考虑,响应时间反映了完成某个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标准定义是,应用系统从发出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完所有的字节数据所消耗的时间。
响应时间分为:用户响应时间,请求响应时间
事务:这里的一个事务是一个业务度量单位,是指一组密切相关的子操作的组合。比如,一笔电子支付操作,后台处理的时候可能需要经过会员系统,账务系统,支付系统,银行系统等,这就是是一个关于支付事务里面包含的操作。而对于用户,往往也只关注整个支付花费了多长时间。
事务响应时间:每秒完成的事务数,通常指每秒成功的事务数,性能测试中重要的综合性性能指标。
TPS 是指每秒系统能够处理的事务数。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当压力加大时,TPS曲线如果变化缓慢或者有平坦的趋势,很有可能是服务器开始出现瓶颈了。如果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对于同一系统会存在一个最大处理事务能力,它并不随着并发用户的增减而改变。
每秒点击数代表用户每秒向Web 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点击率越大,服务器压力越大。
这里的点击并不是鼠标的一次点击,一次点击可能有多次HTTP请求。
吞吐量:一次请求,用户和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量。
吞吐率:数据传输量 / 时间
这里的吞吐量以单位时间为度量衡量。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客户请求的数量,直接体现软件系统的性能承载能力,一般来说是Requests/second,Pages/Second,Bytes/Second,从业务的角度,也可以用访问人数/天或是处理的业务数/小时来衡量,从网络设置的的角度来说,也可以用字节数/天来衡量。
⭐吞吐率越小证明软件性能越好
⭐吞吐率越大证明软件性能越不好
指模拟正式用户在实际操作时的停顿间隔时间,从业务的角度来讲,思考时间指的是用户在进行操作时,每个请求之间的间隔时间。
不同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包含CPU,内存,硬盘,网络等
系统的第一个版本,研发团队团队也不清楚系统的性能能达到怎样的水平,这时进行的性能测试,其目标是获得系统标准配置下,有关的性能指标数据,作为将来性能改善的基准,这种测试称之为“性能基准测试“。
性能基准测试是通过性能测试获取系统的性能指标,建立一个性能基准,作为以后性能测试的参考。
系统进行性能基准测试可以在系统开发的较早的阶段发现性能问题
让系统背负一定的压力运行一段时间,观察系统是不是存在性能拐点。
压力测试,通常指的是后端压力测试,一般采用后端性能测试的方法,不断对系统施加压力,验证系统长期处于临界饱和阶段的稳定性以及性能指标的变化。试图找到系统处于临界状态时的主要瓶颈点。
要更快的找出系统的性能瓶颈,一般会加大负载,甚至将负载一直增加上去,达到极限负载。这时候内存等处于极限状态,测试系统在极限状态下长时间运行是否稳定。确定系统是否稳定的指标包括TPS,RT,CPU Using,Mem Using等。
在不断地加压过程中,一旦系统出现拐点(从量变到质变),系统可能就会出现崩溃,揭露高负载下系统的问题,例如资源竞争、同步问题、内存泄漏等;然后逐渐较少压力,观察瘫痪的系统是否可以自愈。
将系统持续运行,观察系统性能是否出现异常,验证系统在常规负载模式下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定的软硬件环境下,长时间运行一定的负载,确定系统在满足性能指标的前提下是否运行稳定。与压力测试不同的是系统的负载并不是处于极限的状态下。重点是满足性能要求的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比如响应时间,TPS是否稳定。
功能测试的展开流程:
性能测试的时候,发现的问题不叫bug,叫性能瓶颈。
性能测试的时候,开发进行修复不叫修复,叫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