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学D8 2-02赵小妞《该不该给孩子玩游戏?》

  十点读书

个人成长

湖北高考放榜,武昌实验中学王希来考了675分。高三不能玩手机,但又不想让自己的手游号“凉”了,他就拜托妈妈帮他代练“保级”。

和他高考取得了满意的成绩一样,妈妈也“圆满”地完成了“保级”任务,甚至现在比儿子玩得还溜。
 

“别人家孩子的故事”又刷屏了。该不该让孩子玩游戏这件事,是个千古难题。一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咱们先抛开孩子,从父母自身上找找原因。

01

是不是玩游戏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

玩游戏这件事,本身不是坏事。

现在高考的孩子的父母大多是70后80初,我们扪心自问一下,小时候有没有沉迷某种类似游戏的活动,比如看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琼瑶三毛;比如打桌球,我常常会忆起爷爷在桌球厅打我哥的那根竹条;比如滑冰,膝盖上的淤青从未消散;比如看录像,学校的围墙上的鹅卵石总是磨得溜光......

我们的父母那时也曾像我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担心过,但我们并没有变成坏人,大部分人工作,生活都不错。

不玩游戏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

王思涵10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东北育才中学少年班,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他,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初、高中课程。2001年,14岁的他以572分的高考成绩考进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

就在我们期待王思涵会有一个锦绣前程时,却传来了一个令众人震惊的消息,四年后,本该毕业的王思涵,却因“除英语及格外,其他科目成绩为0”,被学校“责令退学”。

在神童王思涵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王思涵的学习生活很简单,学习成了他生活的全部,虽然他的智力超群,但是他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抗挫的能力都未能得到锻炼,以至于他上了大学之后,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在大学四年里,他拒绝参加一切活动,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深陷父亲等亲人不在身边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这一切都是父母固定型思维的表现: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成不变的。孩子玩游戏就是件坏事,是洪水猛兽,一定要围追堵截。洪水围堵没有一点作用,靠的是疏导,不然还是会漫过堤坝。而孩子只要是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学习好,什么社交,什么兴趣都是浮云。

02

而具有成长型思维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跳开大人的角色,作为孩子的伙伴。会怎样呢?王希来的妈妈跟孩子一起玩,还在孩子没有时间玩的情况下帮忙“保级”。当你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的把你当成玩伴,你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是伙伴,就是平等的关系,有些话有些建议自然就很容易听进去。

其实,每个孩子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因为整个社会,学校都一直在强调。如果他愿意去学,一定会学好,只是有时候方法不对而已。我们从校外的学而思补课就能看出端倪。有的时候不想学可能也是对家长的无声的反抗。

武亦姝父母则是用自己作为孩子的榜样来引导孩子。武爸爸是个律师。他被评为2013年度徐汇区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并被ALB(Asian Legal Business)评为2014中国十五佳诉讼律师。从很小的时候就教孩子读诗词,耳濡目染。孩子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各种比赛。越比赛对诗歌的兴趣就越大,自然对游戏什么的就不上瘾了。

如果父母都是很优秀的人,孩子也会将父母当作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和竞争对手,这才是良性循环。有的父母自己不求上进,却对孩子要求严格,这样的教育难免缺乏说服力。要想孩子变得优秀,父母要以身作则。

03

“游戏”只是孩子众多兴趣中一种。如果适当引导,跟画画,弹钢琴没有区别。既然画画弹琴不会影响学业,游戏自然也不会。其实游戏还能够训练各种思维能力。

孩子脱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的很多行为和思想都会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有着成长型思维的父母教育方式也需要因时而变,因事而变。

世上万物都是千变万化的,变化是大自然永恒的真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一学D8 2-02赵小妞《该不该给孩子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