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对论

黑白纵横一局棋,豪言纵论诗文里。

书破万卷江山觅,男儿豪情尽可期。


兄弟二人不日之后就搬入了蜀王府,生活暂时无忧,日子过得甚为闲适。

“萧先生打扰了,蜀王殿下有请二位”,一名侍卫走进萧子逸的房间说道。

“好的,请带路”,说着兄弟二人跟随着侍卫走了出去,二人万没想到来成都之后会如此顺利,对蜀王更是心存感恩,正寻思适当的时机跟蜀王亲自拜谢。

走过幽深曲折的别院,便来到蜀王府大厅。

“草民萧子逸见过蜀王殿下”,说着就深深作了个揖,以示感激。

“萧先生不必多礼,在座的西宾先生们都知道我这个人是最不在乎这些虚的礼节,但却最重视先生们的学识与智谋,既然是我的恩师推荐二位前来,那想必二位定有过人之处,请坐!”

“谢殿下,殿下于我兄弟二人有知遇之恩,我兄弟二人必当铭记!”说着二人入了座。

“诸位均是各地俊杰,本王请来各位先生是为了给我的三个世子做老师的,如今本王需要经常进京面圣,无暇照顾他们,就拜托各位先生劳心了,先谢过各位。”蜀王与各位先生摆着闲话说到。此时,萧子杰悄声对兄长说道:“这三个小孩子,竟然需要这么七个先生来教,生在贵族之家真是不同啊。”

“经过安史之乱,朝廷不断的加强集权,削弱地方藩王势力,当今皇上尤甚,不断的猜忌地方藩王,各位亲王进京面圣的次数越来越多,日子想来也不好过,我猜想蜀王请来的这几位先生也不全是来教世子念书学习的,估计也有一些做幕僚的意思。”萧子逸从诸位的对话中观察到的信息告诉子杰。

“那这是拉咱们入伙啊?”

“别瞎说,咱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蜀王说到:“大凡常人,其智力均无大异,周成王少幼时就有周、召二贤为师,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成为圣君;反观秦朝胡亥,任赵高为师,教以酷刑,诛杀贤能,最终国破身败。所以教育乃是宗社之本,须有中正良师辅之,如今本王为世子精选师傅,令其研习礼法,望其有所进益,众卿皆是各地正直忠信之人,有各位相辅,我定安心。”

听闻此言,众位宾客纷纷起身作揖,说到:“承蒙殿下抬爱,定不负所托。”

其实众位宾客也都是明眼人,早已看出,如果只是为了教几个世子读书是用不着这么些人的,果然紧接着蜀王就表露出了求贤之心,“古今社稷江山,兴衰交替轮回,皆为主上闭目塞听,不知得失,使得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以至于衰亡,本王请各位贤德之士来府上,也是希望能多在朝局社稷之事上多听听各位的见解,贞观初年,先太宗皇帝曾告诫后辈:‘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言犹在耳,望各位贤臣遇有不利于社稷之事时,能极言规谏。”

“所谓兼听则明,殿下有如此纳谏之心,当为我蜀地百姓之福”,其中一位发须斑白的老者说道,“我等承蒙殿下厚爱,能够出入王府,为造福一方百姓献上绵薄之力,实乃幸事”。

“萧先生青年才俊,竟得本王恩师推荐来我府上,想必定有过人之处,可否就如今朝局请教一二?”蜀王对在座的宾客中年纪最少的萧子逸说到,显然,他对这位少年的才能是有些怀疑的。

萧子逸心知这是蜀王对自己才能的考察,思虑一二便起身缓缓说道:“草民私以为国家日富而百姓日穷,当为首要弊病。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君上,如割股啖肉,腹饱身毙。我兄弟二人从塞北行至巴蜀,沿途也经见了许多,如今各地粮仓实属富饶,然而百姓赋税甚重。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于盈其仓库。’叛乱既平,朝廷仍然广积粮于各地粮仓,然而鄙人拙见,只需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必过度储蓄,劳苦百姓。如果帝王子嗣贤能,自可保其天下安稳,如若后嗣不肖,多积仓库,只能徒增奢靡,危亡国本”。

“想不到萧先生年纪虽轻,却有如此见地,此言甚合本王心意,虽说我蜀中少受战乱之苦,土地丰饶,然而朝廷课税甚重,百姓也是生活不易啊”。蜀王显然对萧子逸这一阵见血的针砭时弊很是赞赏,然而蜀王心中所想却并非百姓之事,而是朝局争斗中如何能让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显然这位涉世尚浅的年轻人并不深谙此道,但也不好流露出这层意思,只觉得这位年轻人的确是一位有才华的经世之人,“今天时候也不早了,各位先生早些休息,本王明日一早就动身去京城了。”众人行礼之后就纷纷退出大殿。

回房之后萧子逸就一个人开始下棋了,萧子杰问兄长说,“你怎么一个人在下棋啊?要不然我来陪你一局?”

“哈哈,就你这个臭棋水平,我才不要”,萧子逸闻言一脸嫌弃的对弟弟说到,“自己和自己下棋,就知道平时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只想着自己怎么出招,也要想着别人如何应对。”

“不下就不下,就你道理多,我出去逛了,晚饭就在外面吃了”说着,萧子杰调皮的出了门。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四章 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