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第六课:三山实验和孩子自主解决问题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

一个初中男孩,因为在学校打牌被叫了家长。

妈妈来到学校,生气地给了站在走廊的的孩子一记耳光,转身被老师拉开。

孩子决绝地翻过护栏,一跃而下,跳楼身亡。

那几秒钟的视频让每个父母都钻心地痛。

我们的《正面管教》第一课说,孩子跳楼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主观上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

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客观上进行分析,那就是孩子缺乏自己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三山实验与捉迷藏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经典实验——三山实验。他做了三座不同外形的山丘模型,并分别从模型的4个方位对着模型拍了4张照片(A、B、C、D)。

皮亚杰先让幼儿绕模型一周观看,在A方位坐下,然后在幼儿的对面(C)放一个娃娃。

然后,他让幼儿在A、B、C、D,4张照片中选出娃娃看到的景象。

6岁以内的孩子选择了A,他们觉得娃娃和自己看到的景象一样;而大多数6岁以上的孩子选择了C,他们已经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这也是孩子小时候捉迷藏经常会出现“只藏脑袋不藏脚”有趣行为的原因,幼儿认为:我看不到你,你就看不到我。简单讲只会从自己角度看问题,不理解他人的感受。

正常孩子6岁以后就会学会从别人角度看待问题,遇到事情能够多想几种解决方案。而缺乏正常训练的孩子,则会遇到困难,只从自己狭隘的角度出发,并且心中只有自己的一种解决方案,如果这个解决方案失效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根筋钻牛角尖。

跳楼的孩子虽然能理解桌子C方位观察到的景象,但归根结底就是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换个角度看问题、遇事多想几步、多想几种方法、多问几个“然后呢”的思考习惯,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才酿成了人间惨剧。

那么什么是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2-ICPS(I Can Problem Solve),我能自主解决问题

ICPS其实英文原名叫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也就是人际认知问题解决能力,但很难记。所以后来被人简单记为I Can Problem Solve,也就是“我能自主解决问题”,更加直观、形象。

育儿理论曾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积极养育告诉孩子做什么代替要求孩子不要做;

第二阶段父母效能手册推广用我式句代替你式句,即父母只关注自己能做的而不是指责命令孩子;

第三阶段ICPS则同时关注父母孩子技能,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三山效应。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毕竟告诉孩子如何做只能有效一时,而教会孩子如何思考怎么做却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

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总会离开父母去独自闯荡社会。习惯了接受父母建议的孩子遇到问题就会无助、焦虑、不知所措,甚至跳楼走极端。唯有具有了自己思考解决问题(ICPS)的本领,才能面对问题不走极端,永远立于人生不败之地。

那么什么是ICPS的方法呢?

-3-一棵树法

ICPS——我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分别是识别问题、体会感受、更多方法、考虑后果。我总结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的一棵树方法。


举个例子,孩子在幼儿园抢了别人的玩具。

传统方法是:父母直接告诉孩子,“不准抢别人东西,要还给人家”。

ICPS的一棵树方法是:

首先要找到树干,也就是辨识问题、了解信息。

父母先问:“宝宝,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啊?”

宝宝说:“因为他玩了很长时间了,轮到我玩了。”

父母们遇到问题不要仓促下结论,要搞清楚事情的细枝末节,定位到具体的问题。

其次延伸树根,让孩子体会自己与他人的感受。

继续问:“宝宝,如果你那样抢别人的玩具,他有什么感受?”

宝宝说:“他会生气。”

“如果他不给你,你又是什么感受呢?”

“我也会生气。”

第三展开树枝,引导孩子找到更多解决方法。

“你还能想到什么其他方法,拿到玩具呢?”

“我可以打他。”

“还有其他方法吗?”

“我可以告诉老师!”

“还有吗?”

“我可以和他交换玩具。”

“还有吗?”

“我可以和他一起玩。”

“太棒了,你想到了另外四种不同的方法!”

这时我们可以拿出一支笔记录下来,或者像这样画一棵树,写上方法。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仪式感和你的重视,愿意思考更多的解决方法。

第四散布树叶,考虑后果。

“你打了他,会怎么样?”

“他会生气,也打我。”


“你告诉老师,会怎么样呢?”

“他会生气,下次还不给我玩。”


“你和他交换玩具,会怎么样呢?”

“他可能同意,也可能不喜欢我的玩具。”


“你和他一起玩,会怎么呀?”

“我们会玩得很开心。”


最后让孩子考虑各种方法的后果,自己选择解决方案。

“那你觉得哪个方法更好呢?”

“我和他一起玩。”


ICPS为什么这么神奇有两个原因:

一是掌中大脑的秘密,简单的说教和严厉的指责会掀开孩子的大脑盖子,让孩子脑袋一片空白,他们根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所以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而引导孩子在启发式问题对话中思考,则会盖上孩子的大脑盖子,让孩子理性思考,记忆深刻。

二是《正面管教》提到的,解决办法要符合3R1H,让孩子自己想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就是相关(Related)、尊重(Respectful)、合理(Reasonable)、有帮助(Helpful)。


《正面管教》前面几课提到的反面反馈(自然后果、逻辑后果)、正面鼓励(三鼓三不夸、三励三不赞)、对待不良行为(解体针)都在ICPS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还记得正面管教的三要素吗?一和善坚定态度;二孩子自主选择;三让孩子参与,ICPS全都有。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一棵树法ICPS能力呢?

-4-掌控习惯“一见钟情”

《掌控习惯》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养成微习惯,我总结为“一(易)见钟情”四步法,可以有效地应用到ICPS一棵树法思考习惯的养成上。

一(易),让ICPS变得容易。

将ICPS的方法浓缩为六组简单词和五组升级词,父母可以和孩子,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开始字词练习,比如做作业、用餐、购物、讲故事、旅行、看电视:

六组简单词简单记为“是否所有这些前后,还是和现在以后同不同”一句话;

五组升级词,即:如果那么,合适不合适,可能,为什么,公平不公平,简单记为“如合能为公”这句话。

二见,让ICPS显而易见。

父母可以制作提示卡贴在家里容易看到的地方,例如家里冰箱上。当问题出现时,可以提醒我们,也可以帮助我们回忆如何运用ICPS方式和孩子交谈。

提示卡上可以列上“孩子与孩子之间的问题”,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问题”列表。

还可以和孩子约定ICPS的小手势,比如伸出手掌,提醒孩子要用一棵树法思考。

三钟,让ICPS充满吸引力,孩子钟意。

如何要ICPS的习惯深入孩子内心,就是要把这个新习惯和孩子最喜欢的事情——游戏捆绑。

父母要把ICPS的练习和游戏完全统一起来,比如记忆翻牌游戏、玩偶扮演游戏、和孩子一起演舞台剧、一起画画、一起讲故事。把ICPS的六组简单词汇和五组升级词汇融入孩子的游戏中,在玩耍中学习,在玩耍中养成习惯。

四情,让ICPS变得令人愉悦,父母和孩子都心情快乐。

父母可以孩子建立ICPS记录簿,用画画记下他们的问题,画一张脸表示他们利用ICPS解决问题后的感受,让孩子体会自己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有了记录簿,孩子们还会在以后经常翻翻这个记录簿,去体会当时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快乐。

父母们自己可以建立自我评价表,每天或每周定期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是只提了要求、还是提出了建议,还是加上询问孩子的感受,还是指导孩子自己思考、考虑解决办法和后果。


最后让我们回到本课开始的案例,

如果孩子通过一见钟情养成了自主解决问题习惯,碰上问题就用一棵树法去思考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案,他就会想到更多的办法,比如告诉妈妈自己的感受、和妈妈平静后再讨论、去到自己的积极暂停区去平静、约上老师和妈妈一起谈一谈......我们不用预设答案,孩子会有更加意想不到的优秀方案;他就会预估各种方法可能的后果,也可能包括跳楼这种方法的后果,以及各种方案导致的父母、老师、同学、自己各个角度当事人的心理感受;他就会在客观评估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最优方案。

当然,那个妈妈养成了ICPS习惯,也可能根本不会去冲动地去扇孩子一耳光。

记住这个惨痛的画面吧!

让孩子走出三山效应从各种角度看问题,

让孩子自己思考而不是让孩子满足你的想法;

让孩子自主解决问题,遇事就伸开手掌想到一棵树。

父母们一定要清楚:

正面管教核心就是尊重合作,

思考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

孩子们会自控比听话更重要,

我们的目的是要孩子成为一个习惯ICPS的人,

把任何克服不了的困难和过不去的问题,

都当成孩子的一棵树练习而已。

【无戒学堂】日更第59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面管教》第六课:三山实验和孩子自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