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河,因为一个人而出名。
我们可能没有喝过它的水,但是几乎人人记得关于这个人的故事。
千百年过去了,人们在他的忌日纪念他的活动,慢慢演变成为一个共同的节日。
据说余光中写过这句诗: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河。
汨罗江发源于江西省修水县黄龙山梨树埚,经修水县白石桥,于龙门流入湖南省平江县境内,然后汇入洞庭湖。汨罗江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称"汨水",为主源;北支称"罗水",至汨罗市屈谭汇合称"汨罗江"。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一位楚国的贵族在这里,投水自杀。
那是战国末年,这位屈原公子,因为反对楚怀王和楚襄王的对外政策,被流放至汨罗江的玉笥山,在这里他写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如《离骚》、《天问》等。
前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国攻占,屈原感到救国无望,于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作《怀沙》而自投汨罗江。
司马迁是这样表现这位王嗣贵胄死前的故事的: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此时屈子披头散发,形容枯槁,颓唐的样子看起来像个疯子。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在江边徘徊。
在江边,他遇到了一个打鱼的老汉。
问他:
你不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嘛?
怎么跑到这穷乡僻壤里来啦?
要知道汨罗江离郢都远着呢。
老渔夫一眼就认出屈原,还清楚的叫出他的官职——三闾大夫。他很可能曾经做过都城的官吏,或者曾经是位谙熟楚国官场的差役吧。
不管怎么样,现在他在江边钓鱼,避乱隐匿,悠哉悠哉做个渔翁。
一句问话就曲折的暗示读者诸多信息,司马氏用笔实在是很厉害。
渔父曰: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这个隐士不一般呐。
他用诗一样的语言,重新定义了圣人。
什么是圣贤?
懂得适应环境的才是。
你说环境污浊腐败,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呢?
你怀瑾握瑜,有美好的品德,怎么这些德性没有让你过上好日子呢?
民国孙先生说:
天下大势,所趋共和。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和大势作对,不会有好结果的。这是历史规律。
圣贤之所以是圣贤,就是能够看清大势,顺应时局。
楚国内外交困朝野糜烂,已经完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这个官场只有一条路,就是同流合污。屈原,你还想救国,傻乎乎的。你连你自己都救不了。
渔父,这个悲观冷峻的现实主义者,什么都看明白了。
渔夫自己愿不走仕宦之路,他选择远匿乡野,独善其身。
楚国随你们这些骗子坏人折腾吧,我走。
我来江边钓鱼,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而屈原是如何回答的呢?
“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我听说,刚刚洗干净头发的人,一定会掸净帽子上的土灰。
刚刚清洗干净身体的人,一定会抖落衣物上的灰尘。
因为,追求洁净和美好是人的天性啊。
我知道大势已去,但是,我不想向赢家妥协屈服。
我知道他们赢了,可是,我不想活成恶心的样子。
人的活法有很多种,我宁可玉碎,不愿瓦全。
人的死法有很多种,我选择永恒流淌的江水,埋葬在江鱼的肚子里。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司马迁以史学家的想象虚构,重建了渔夫和屈原的对话。就这样历史成为一场传奇,千古流传,永远的流淌在浩荡奔腾的史籍之中。给后世众多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士子们,提供了主流之外的其他声音。
后世之人,死磕到底玉石俱焚者寥寥,通达洒脱寄情风月者芸芸。
毕竟,读书人大都出身平民或地主,皇族后裔也没几个。
司马迁说:
屈原本是“楚之同姓,怀王左徒”,“博闻强识,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堪称全才。
后来,他被上官大夫构陷,怀王猜忌,担任三闾大夫,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事务。
再后来他因子兰进谗言而被流放乡野,司马迁依然相信“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屈原你去哪里都会有大好前途,何必呢?
这样一个楚国的贵族,社会的精英,选择自杀?司马迁想不通。
贾谊写《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司马迁说,还是我境界不够,太俗了,理解不了啊。
屈原为什么自杀,后世很多人琢磨。
有的人想不通,或者自以为想通了。
我想,屈原心中,按照重要性排序,在生命之上一定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这种东西超越了生存,权力,名誉和生命本身。
屈原将自己的一生定义了使命:
自己全部的才华和情感都是为了善和美而准备,为了唤醒腐朽昏庸的怀王,为了荡涤贪婪堕落的朝堂,为了挽救日渐式微的楚国,为了心中美好的理想,为了理想中的美好的楚国……这片巫山楚地,有痴情无悔的湘夫人,爱而不得的湘君,有妩媚野性的山鬼,那些死去的亡灵等待着故国的召唤,那些活着的人在这里生生不息歌舞繁衍,这里每一道山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条河都有着神明照管……
屈原把自己和这片土地的命运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
楚国灭亡了,他也就失去的生命的意义。
两千年来,屈子的自杀被赋予了很多很多意义,最后上升到道德情操的极地,成为万众仰慕的榜样和楷模。
就这样,投江的屈原成为了一个抽象的符号,像一个祭品被供奉在社稷与庙堂之上,供后世之人缅怀幻想,寄托了许多许多屈原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东西。
一个人的死亡,不会改变历史的走向。
随着屈原殉国,楚国不久也就灭亡了。
后来,其他五国也相继亡国,始皇帝开始了对六国诸侯贵族的大屠杀。
诸侯的王族血脉断绝,由周王室传承而来的贵族阶层荡然无存。
张良,项羽,等少数前朝的贵族只能流亡乡野,隐姓埋名。他们忍受着耻辱和仇恨,寻找着出路,等待着复仇的机会。
屈原他这么喜欢美和芬芳的花草,他这样体面,讲究,还有洁癖,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耻辱憋屈的活着,可能比死还可怕吧。
肉身的屈原早就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烟波里,连一片骨头也没有留下来。
连一块我们缅怀的遗迹或者陵墓,都没有存在过。
好像从来没有过这样一个人。
可是他的文字和篇章确凿无疑的证明:一位拿着笔的臂膀,一颗敏锐纯萃的心灵,曾经如此爱和痛过。
这生命留下灿烂辉煌的墨迹。
这光芒远远超过始皇汉武的权柄和荣耀。
这声音在我们这片苦难不断的土地上口耳相传。
待我们渺小又短暂的生命,如烟如灰,被时光无情的磨灭,他和他的诗篇还将继续在文明的长河里流传。
屈原死后数十年,暴秦灭亡了楚国。
再后来,秦始皇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十六年后,秦也灭亡了。
后来啊,汉,唐,宋,元,明,清,随历史的浪潮取前朝而代之,然后又纷纷灭亡了。
最后的最后,这片土地上,再没有了皇帝。
任你权倾天下霸道无敌,哪有永远的赢家?
暂时占上风的,不妨等五年十年,百年千年再看看?
今天,我们打开书本,诗人的冠冕超越了政治家的雄心,艺术的光芒挣脱了权术的迷雾,永恒的美穿透了肮脏崩坏的时代,成为恒河中闪耀的星辰。
是啊,永恒的时间最公正。
它以无上的权威宣判了最后的输赢。
万古不磨,
洞庭波兮木叶纷飞云梦泽;
千秋长颂,
蓝墨水欤上游只属汨罗江。
——李元洛
历史上,曾经有一个人身为贵族,身处朝堂,不贪生,不求安稳。
也不求名利和所谓的前途。
不讲政治。
以卵击石。
求真,求美,求自由,真理和正义。
太理想主义了。
一点都不成熟。
屈原其实不介意人们怎么评价自己。
举世誉之,举世谤之,于我何加焉?
坚持自我,做对的事情。
自律。
真诚热烈的爱美,爱艺术。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里,
一个人竭尽所能,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是真正的贵族。
今天,我想在江边插上一束玫瑰,一把雏菊,遥寄哀思。祭奠一个自由独立的灵魂,曾经如此热烈丰盈的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