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将士遗骨埋在何处?

七雄逐鹿中原的战国时期,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并不平静。这里发生了一场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一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战争的双方为秦赵二国,前后耗时三年。据史书记载,秦军前后共坑杀赵国将士40多万人,从此以后,赵国再也无法与秦国相抗衡。战争的结果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因此有人说,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形势的重要转折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无法想象长平之战的惨烈。

《史记》与《资治通鉴》这两本史书都记载了这场骇人听闻的战争。《史记》中,《秦本纪》和《赵世家》分别记载了这场战争。综合起来大致意思为,公元前262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五年的时候,秦国攻打韩国,取野王,上党郡与韩不能相通,当时上党郡郡守不想投降秦国,他抢先一步归顺赵国,并把上党郡的17座城池也献给了赵国。赵国接收上党郡,这引起秦国的强烈不满,秦决定出兵攻赵。

秦国派出武安君白起带兵攻打赵国;而赵国先期派廉颇固守,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接替廉颇成为主将。两个月之后,秦军大败赵国军队,并把赵国的40多万将士杀掉或活埋。《秦本纪》和《赵世家》中关于这40多万将士的结局的记载大致相同,前者说“四十余万尽杀之”,后者说“四十余万皆坑之"。《资治通鉴》中,长平之战被补充得更为详细。战争结束,赵国大败。

白起认为,上党郡之前已经被秦国攻下,但是上党郡的人民并不愿意归降秦国,他们更愿意归降赵国。如果把赵国被俘的将士留下,这些将士很可能会煸动上党郡的民众作乱,让战争的结果出现反复。因此,赵国降兵几乎全部活埋,仅有年纪较小的200多人,被放回到赵国。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0多万将士,这一事件经过《史记》和《资治通鉴》的证明似乎已经成为了历史铁案,无法推翻。可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却提出了异议。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朱熹多次提出,如果战争是以赵国40多万将土被活埋为结局,那么,想要坑杀这40多万人,需要极大的场地,但是,直到现在,人们也没有在长平地区发现大量白骨,史书中也没有发现大量白骨的记载。

另外,如果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了40多万将士一事为真,这也并不是赵国军队的所有人数。《史记》中记载,在此之后,秦赵之战中,赵军分别被消灭或俘虏了9万、10万等大批将士,把以上损失的将士人数加在一起,再加上长平之战的40多万,赵国军队的总人数将近100万。而此时,中华大地各个诸侯国的总人口数量加在一起,平均下来,每个诸侯国的人口有200万左右,按照这个数字来计算,赵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损失了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也就是说,赵国人中每两个人就有一个是当兵的,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长平之战中,赵国40多万将士被活埋说法这一说法并不准确。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军队损失的将士数量到底有多少,哪里才是将士们魂归的地方?这在中国历史上仍是不解之谜。


你可能感兴趣的:(赵国将士遗骨埋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