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的情怀,就是让员工过上体面的生活

你在面试一些公司的时候,可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

我们是一家有情怀的公司。

在这句话的后面,面试者为你准备了以下几部分内容:

公司的企业文化;

公司在业界的良好口碑;

以及,公司给不了你太高的薪水。

其中,最后一条才是真正要表达的重点。


最近几年情怀泛滥,像传染病一样,一夜之间满城风雨。

那么,到底什么是情怀?

实不相瞒,在写这篇稿子之前,我也不知道。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使用过这个词,但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于是我查了一下,在汉语中,情怀的含义为: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

我还是没懂,这和公司招聘时说的情怀是一个东西吗?

容我肤浅的理解一下,公司所谓的情怀,大概就是这家公司和它的产品,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比如你觉得网易云音乐有情怀,是来因为你喜欢的歌曲下面,那句直击人心的评论。

你觉得索尼有情怀,因为“索尼大法好”。

你觉得任天堂有情怀,因为“任天堂就是世界主宰”。

你觉得我有情怀,因为……你的判断出现了问题。

总之,这是一家公司与产品,在用户面前表现出的气质,修养,和内心感受。

从来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的情怀是,我们的员工挣钱少。


可是这东西现在被滥用了。

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偷换概念,以情怀之名,换取无偿的劳动力。

他们所传递的情怀是,公司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彼此相亲相爱,我们有美好的愿景,并将为此不懈奋斗——哪怕现在你们都过的苦一点。

这叫啥情怀?

这不是公司老板的情怀吗?

前面的描述和后面的结论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如果公司是一个大家庭,为什么这个家庭不给人吃饱饭;如果公司有美好的未来,为什么给不了员工安稳的现在?

这些问题,都被巧妙的避开了。

很多人找工作,只有一个目的:生活。

用自己的能力,换取符合自己价值与付出的薪水。

而公司想要对员工展示情怀,也只应该有一种方式:尊重。

尊重你的能力,尊重你的付出——用工资卡上的数字来表示。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很少有人在找工作的时候,期待着老板犯傻,给自己高出能力的薪水。

但却经常有老板在招聘的时候,只想着尽量压价,让人少拿钱多干活。

典型的出门不捡钱就算丢。


我很尊重一种公司,就是尽量为员工提供更多保障,有的甚至连员工自己都没想到。

我也同样理解另一种公司,就是在招人时,名正言顺的提出能支付的薪水,不牵扯任何理由。

每家公司的财力和判断都不同,同样一个人,A公司觉得你值一万,B公司觉得你值七千,这很正常。

我唯一理解不了的是最后一种,它也觉得你值一万,但只能给你七千——剩下的三千以情怀的方式支付。

这就有点过分了。

情怀是多好一个词,就这么给用恶心了。


我举个例子:

有媒体跟我约稿,但他们预算不多,只能支付很低的稿费。

其中有的人就会开门见山的说,抱歉,预算有限,只有这些钱,希望你能把稿子给我们。

这种我通常都会礼貌的拒绝,因为我不想降低自己的价格,对我的发展不利。

但还有一些人这样说,我们虽然钱少,但我们很欣赏你,能被我们看中已经是你的荣幸了。

这种我一般会回一句非常礼貌的东北话:滚犊子。

我自己就会欣赏我自己,用得着你欣赏我?

都是拒绝,但我尊重第一种人,因为他也尊重我。


也许有人觉得,站在公司的角度,尽量节省成本没有错。

是的,但为什么要节省员工的生活成本?

很多人全部的生活来源,就是每个月到账的工资,你要用这份工资去还信用卡,缴房租,买吃穿用,甚至还要养家人。

站在员工的角度来看,争取自己正常的劳动所得,又有什么错?

我从来不会主张,一个公司付给员工超过他个人价值的薪水,这种公司属于傻。

但是,如果一个公司以情怀为借口,明目张胆的压榨你,这种公司属于坏。

对于绝大多数的上班族来说,他们不想碰到一个坏公司,也不期待遇上一个傻公司。

他们只想进入一家正常的公司。

谈感情的时候谈感情,谈钱的时候谈钱。

就是这样。

以上。

-END-



作者简介:夏阳,小说作家,撰稿人,文案。

逗逼,毒舌,偶尔也走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家公司的情怀,就是让员工过上体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