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b和aof

  • RDB持久化:原理是将Redis在内存中的数据库记录定时dump到磁盘上的RDB持久化
  • AOF持久化:原理是将Redis的操作日志以追加的方式写入文件

rdb:

开启方式:客户端可以通过向Redis服务器发送save或bgsave命令让服务器生成rdb文件,或者通过服务器配置文件指定触发RDB条件。

使用操作系统的多进程写时复制技术 COW(Copy On Write) 来实现快照的持久化。

  • save(同步操作):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save命令请求进行持久化,服务器会阻塞save命令之后的其他客户端的请求,直到数据同步完成。如果数据量太大,同步数据会执行很久,这期间Redis服务器也无法接收其他请求,所以,最好不要在生产环境使用save命令。
  • bgsave(异步操作):客户端发出bgsave命令时,Redis服务器主进程会forks一个子进程来处理数据同步问题,在将数据保存到rdb文件之后,子进程会退出。主进程仍然可以接收其他请求,但forks子进程是同步的,所以forks子进程时,一样不能接收其他请求,如果forks一个子进程花费的时间太久(一般是很快的),bgsave命令仍然有阻塞其他客户的请求的情况发生。

生成rdb文件过程(默认生成的文件名dump.rdb):

  • 生成临时rdb文件,并写入数据。
  • 完成数据写入,用临时文件代替正式rdb文件。
  • 删除原来的db文件。

aof

开启方式:AOF持久化方式会记录客户端对服务器的每一次写操作命令,并将这些写操作以Redis协议追加保存到以后缀为aof文件末尾,在Redis服务器重启时,会加载并运行aof文件的命令,以达到恢复数据的目的。

redis默认不开启AOF持久化方式可以在配置文件中开启并进行更加详细的配置

三种写入策略

  • always:客户端的每一个写操作都保存到aof文件当,很安全,但每个写请求都有IO操作,所以也很慢。
  • everysec:appendfsync的默认写入策略,每秒写入一次aof文件,因此,最多可能会丢失1s的数据。
  • no:Redis服务器不负责写入aof,而是交由操作系统来处理什么时候写入aof文件。更快,但也是最不安全的选择,不推荐使用。

AOP重写机制

提供了 bgrewriteaof 命令用于对 AOF 文件进行瘦身。原理为开辟一个子进程(后台子进程)对内存进行遍历转换成一系列 Redis 的操作指令,序列化到一个新的 AOF 日志文件中,序列化完毕后再将操作期间发生的增量 AOF 日志追加到这个新的 AOF 日志文件中,追加完毕后立即替换旧的 AOF 日志文件。瘦身工作就完成了。

重写机制有“多变一”的功能,将旧日志中的多条指令,在重写后就变成了一条指令。如下所示:三条 lpush 命令,经过 AOF 重写后生成一条,对于多次修改的场景,缩减效果明显。

区别:

  • RDB持久化是指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实际操作过程是fork一个子进程,先将数据集写入临时文件,写入成功后,再替换之前的文件,用二进制压缩存储。
  • AOF持久化以日志的形式记录服务器所处理的每一个写、删除操作,查询操作不会记录,以文本的方式记录,可以打开文件看到详细的操作记录。

优缺点:

RDB优势

1). 采用该方式整个Redis数据库将只包含一个文件。比如,每个小时归档一次最近24小时的数据,同时还要每天归档一次最近30天的数据。通过这样的备份策略,一旦系统出现灾难性故障,我们可以非常容易的进行恢复。

2). 对于灾难恢复而言,RDB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将一个单独的文件压缩后再转移到其它存储介质上。

3). 性能最大化。对于Redis的服务进程而言,在开始持久化时,唯一需要做的只是fork出子进程,之后再由子进程完成这些持久化的工作,这样就可以极大的避免服务进程执行IO操作了。

4). 相比于AOF机制,如果数据集很大,RDB的启动效率会更高。

RDB劣势

1). 不能保证数据的高可用性,即最大限度的避免数据丢失。系统一旦在定时持久化之前出现宕机现象,此前没有来得及写入磁盘的数据都将丢失。

2). RDB是通过fork子进程来协助完成数据持久化工作的,因此,如果当数据集较大时,可能会导致整个服务器停止服务几百毫秒,甚至是1秒钟。

AOF的优势

1). 更高的数据安全性,即数据持久性。Redis中提供了3种同步策略,即每秒同步、每修改同步和不同步。每秒同步也是异步完成的,效率非常高,所差的是一旦系统出现宕机现象,那么这一秒钟之内修改的数据将会丢失。而每修改同步,可将其视为同步持久化,即每次发生的数据变化都会被立即记录到磁盘中。这种方式在效率上是最低的。

2). 该机制对日志文件的写入操作采用的是append模式,因此在写入过程中即使出现宕机现象,也不会破坏日志文件中已经存在的内容。

然而如果我们本次操作只是写入了一半数据就出现了系统崩溃问题,在Redis下一次启动之前,可以通过redis-check-aof工具解决数据一致性的问题。

3). 如果日志过大,Redis可以自动启用rewrite机制。即Redis以append模式不断的将修改数据写入到老的磁盘文件中,同时Redis还会创建一个新的文件用于记录此期间有哪些修改命令被执行。因此在进行rewrite切换时可以更好的保证数据安全性。

4). AOF包含一个格式清晰、易于理解的日志文件用于记录所有的修改操作。事实上,也可以通过该文件完成数据的重建。

AOF的劣势

1). 对于相同数量的数据集而言,AOF文件通常要大于RDB文件。RDB 在恢复大数据集时的速度比 AOF 的恢复速度要快。

2). 根据同步策略的不同,AOF在运行效率上往往会慢于RDB。总之,每秒同步策略的效率是比较高的,同步禁用策略的效率和RDB一样高效。

系统牺牲性能,换取更高的缓存一致性(aof)

写操作频繁的时候,不启用备份来换取更高的性能,待手动运行save的时候,再做备份(rdb)。

你可能感兴趣的:(redis,re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