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食物链”

        担任科学课的老师都知道,孩子们学习食物链的时候最多的就是“虫被青蛙吃,青蛙被蛇吃,蛇被鹰吃,鹰被人吃”。像这样的食物链孩子都能说出来好多。今天重提这个话题,源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思考。

        从食物链的角度来讲,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遵循一条食物链。即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课时计划落实,每一节课是课时计划的具体落实,课时活动一定要给予单元设计的背景下开展,课时计划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设计,课程标准又是落实核心素样的学科化与跨学科化。这是当前基础教育教学实施的四个链环,健全与科学的链接这四个链环,让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是当下每一位教师需要做的功课和提升的素养之一。每一问老师都面临着这个严峻的挑战。如何才能做好这个教学链。

        一、把握好课程标准的精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作为一线的实施者。必须深度解读课程标准,了解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路径,如何落实“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课程标准作为顶层整体模型的课程“框架”,深刻把握“课程标准”的精髓,将有助于学科课程的设计。

        课程标准的把握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勾连。淡化学科的界限,让新旧知识更加跨学科化。2、锻造超越学校学科的、跨学科的通用技能。让孩子知道如何运用知道的知识,通过活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沟通、协同能力。3、重视品格与价值观的培养。必备品格和提升关键能力的培养不是灌输、不是单向传递,更不是记忆,是通过协同学习、能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通过自主学习去,塑造学生的灵性、好奇心、应变力。为终生学习打基础。4、要充分运用元认知,加强对学习目标、方略与成果等的反思力度。通过反思,完成自我学习的整体模型的架构,把学习活动一体化,通过建构的过程,提升学生自我革新能力。

        二、倡导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设计。学科教学中的单元,是基于目标和主题的模块。可以分为以学科为主的知识教材单元和生活经验活动为主的生活教材单元。知识教材单元重视习得,他的编制是以“目标--达成--评价”方式来设计的。很难保障每一个学习者充分表现并反思学习成果。生活教材单元是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活动模块,是以“主题--探究--表达”方式来设计的。重视“活动性、协同性、反思性学习”的组织。让学习者共同的探究问题,展开协同性、活动性学习。着力于组织“探究”、“表现”、“交流”的活动。每一步活动,都是通过体验活动、实践探究来实现,体现以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儿童在系列活动中形成高阶认知能力,养成“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的素养”。可以看出,只要抓住单元设计,就抓住了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

        三、打磨置于单元背景下的课时学习活动。所谓学习,不是单向知识灌输,是学生基于体验的“知识建构”。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学习的潜能,都能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从被动到能动,正是课堂转型的诉求。

        现实教育教学中,能用科学使用这条“食物链”的人捉襟见肘。用这种广视角去审视教材,审视课堂,审视学生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还是以课堂论课堂,以知识论知识,甚至是以活动论活动。缺少对教材知识整体性的把握,缺少对生活经验的活动渗透,缺少对教育根本目标的达成。传递、识记贯穿整个课堂,充斥学生的大脑。用广视角践行大课程观,用整体性改变碎片化,用“食物链”上下勾连教育教学环节。这样的课堂必然是能动的、自主的、充分参与的高效课堂。是我们人人向往追求的优质课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中的“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