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温良恭俭让:每天都应该做好正向积累

子禽问于子贡: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这段话很有场景感,也是论语中非常有名的一段话。

子禽是一个窥探者,他在论语中每次出现都是在提问,而且问的都是那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问题,她总觉得孔子并没有特别了不起,所以他经常会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提问。

子贡是与孔子比较亲密的学生。子禽问子贡大意是说我们夫子到了一个国家,比如说到了郑国,到了卫国,到了齐国,总有当权的人,与他商量国事,提出当下社会的矛盾,让孔子出主意治理。那么,这是孔子求得,还是别人主动拜访他。

子贡是一个外交家,所以回答的恰如其分,他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意思是夫子得到别人的尊重,让别人愿意向他请教,与他商量国事,靠的不是行贿受贿,也不是拉帮结派,或者自吹自擂,夫子不做这些事。

夫子是温,良,恭,俭,让。温指的是温和,不走极端。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出名,靠的是发表极端言论,还有人认为想要出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骂人,谁火骂谁?因为你没名气,而对方有名气,骂到最后大家都认识你了。

良指的是善良,一个人对人和蔼,不愿意与人为敌。

恭指的是谦恭,不说大话,遇事不必称我肯定搞得定,孔子周游致卫国,卫灵公问陈,也就是问打仗怎么打?孔子说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也就是说,打仗这件事情我从来不会,我只会研究祭祀那点事,这就是恭,不会的就说不会。

俭指的是俭朴,不奢华,不做作。

让指的是谦让,孔夫子很少跟政乱发生尖锐的矛盾,每当他在某个地方呆不下去时,比如有人诋毁他,指责他,或者有人不信任他他二话不说立刻就走,奔往下一个地方,孔子是一个有自己生活节奏的人,他并不希求什么东西。

中国有句修身的格言: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孔夫子的形式风格就是君子居易以俟命,每天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保持温良恭俭让这是做事的原则,至于能做到什么自由命,这是君子之为。

小人行险以侥幸就是小人喜欢走旁门左道,比如有公司在宣传品牌时,总想着能不能运作一下?能不能想个办法炒作一下?能不能来个事件营销?这样风险就会很大。

湖南的岳麓书院有一副著名的对联,上联提到: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这句话也印证了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的道理,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面对是非自我审视,谨慎判断就好了,精心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不必理会外界的毁誉褒贬于得失,成败则安然接受。

孔夫子做的就是坚持站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孔夫子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你要做成一件事情,要把尺度放大,把视野拉远,周游列国让孔子有了更加丰富的经历,所以他不必违背自己的原则,温良恭俭让也照样得之。

所以最后子贡说: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夫子这种求的方法不是跟其他人的求法不一样吗?子贡用这句话在替孔子回答子禽提到的问题。

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我,随顺因缘,每一个人能做的事是每天让自己有正向的积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除此之外的很多事,则要顺其自然,因为没有那么重要。

外在的欲望没有止境,拥有多少物质才算足够?拥有多大的名气才能到头?这都不好衡量。

而温良恭俭让的形式原则是一个人本身最具价值的部分,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出卖我们心底的东西,君子爱财,君子爱民都要取之有道。

孔夫子的处事原则也印证了老子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如果你急吼吼的,什么事都要争先恐后的去珍向淑琴,张仪那样,即使佩六国相印,到处游说最后的下场也并不好。一个善争的人,内心往往会焦虑,会走偏门,做很多动作变形的事,树立很多的敌人。

实际上,孔夫子所做的事,是目光更长远的事,这跟老子的原则也是一样的。

最后我们希望一起将这句话默念一遍: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你可能感兴趣的:(10.温良恭俭让:每天都应该做好正向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