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质性资料做出令人信服的论证(Mason 2002)

作者:Mason, Jennifer. 2002. Qualitative Researching.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章节:C9: Making Convincing Arguments with Qualitative Data

翻译整理:吴蒙

上一章强调组织和整理并不是概念上中立的活动,研究者必须意识到自己打开了哪些以及关闭了哪些分析和解释的可能性。

第九章讨论如何建构与呈现分析性的解释。此时要再次思考智力谜题的关键角色。我们并不是直接地客观地寻找这些谜题的解决方法,而是要做出论证,即建构一个视角、一种诠释、一条推理/分析路线。这是一个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研究者在此过程中不断思考听众是谁(向什么人,你做出的论证)和根据是什么(基于什么,你认为论证成立),并不断与和他们对话。论证可以并应当是令人信服的。但是对于智力谜题,并没有不证自明的正确答案,需要研究者展示给读者:是什么让你认为你的论证是恰当/有说服力的。论证是所表达的想法(ideas)的集合;做出论证则是要找出如何建构、传达、支持、证实它们。

9.1做出论证

质性研究是产生社会解释/处理智力谜题的过程。智力谜题有发展、机理、比较、因果/预测型。首先要思考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论证。

9.1.1论证的不同类型

What kinds of explanations or arguments can I build from my data?

What kinds are outside the scope of my analysis?

What do I want the explanation or argument to do?

要根据自己形塑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框架,找出适合的论证类型。

仔细看看你已经做了什么,反思你实际所做的研究,而不是你理想中或原计划的研究:①最初提出了什么研究问题;②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研究焦点;③已经获得了什么资料;④在过程中做出了什么关键决定来影响能够做出的论证类型。

思考你想让你的论证做些什么,这将与你提出的不类型的研究问题紧密联系。问问自己是否①按合适的顺序、②从相关的来源、③有足够的覆盖范围,来产生资料,以便形塑你想要的那种类型的论证。

关于事物如何发展的论证

解释的逻辑:发展、故事、叙事、古迹(archaeology)中的有意义的过程能够被唤起。

质性研究的作用:很少用来识别大模式或大趋势,而是提供一种详细的、脉络的、多层面的诠释。

关于事物如何运作或构成的论证

由于丰富、脉络和在地等特点,在混乱的脉络中进行的质性研究很擅长这种论证。

①不同于因果论证,它很少基于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思想;

②不同于简单描述,它并不认为现实就客观地存在于那里并等着去发现,不认为视角/选择与所能看到/理解的东西无关。

关于社会现象如何比较的论证

想要通过一套特定比较来获得解释的意义。

解释的逻辑:比较的机制。

质性研究的作用:对脉络的敏感性使得在对比中,最有机会发展出充分有意义的见解。

关于因果和预测的论证

因果论证常常指变量之间的互相影响。质性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并表达这种关系,例如:发展/机理/比较型论证都暗含着去探索社会现象/过程为什么及如何发生/运转。质性研究很擅长理解因果关系,恰恰因为:①关注详情、复杂性、脉络性;②并非以任何径直的方式来发现原因和结果。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预测论证:①并非把在先前环境中识别变量的模式应用于未来;②而是关注社会现象/过程如何及为什么在特定的环境中以特定的方式发生,这能够支持有关事情可能如何在不同脉络下变化的预测想法。

任何类型的论证都要基于一套理论来建构,要尽可能的清楚它们,而不是埋藏在我们的假定与理所当然的惯例中。询问:①在什么维度上你觉得你能做出比较;②为何是这些而不是别的;③你如何把特定的现象/过程而不是别的当作发展线路;④你如何确定过程中的哪个元素是运作的,能够作为原因。

9.1.2做论证的不同方式

How do I want my argument to work?

How categorical do I want my argument to be?

我们要明确论证过程的理论基础与不同的论证方式。这不仅是一个风格问题,也是一个认识论议题。不同方式有不同的挑战。

做出论证是一个关系过程,需要不断和资料读者进行对话。

想出论证方式的做法:①思考你如何进入上述对话;②考虑你如何完成“我能够做出这个论证,因为……”这个句子。从而反映出你暗含的认识论主张。

具体做法:

有证据地论证——展示相关证据

展示你小心并合适地整理和装配你的证据,清楚你认为你的资料能构成证据的依据。

诠释地或叙事地论证——展示你的诠释或叙事是有意义或合理的

展示你的诠释是敏感的、拿捏得当的、有根据的。

呼唤地或例证地论证——能够唤起理解/移情,或提供有意义的例证。

让你的读者在经验上或通过例证能感觉或理解你想传达的东西。

反思地或多音地论证——能让读者意识到一系列有意义的视角/经验/立场。

展示对资料中一系列的诠释和声音的敏感性,以及批评和质疑你自己和他人声音的意愿。

不同的取径,不仅反映了不同的风格;而且反映了不同的①资料用法、②对什么构成资料的理解、③理论在建构论证时的不同角色;也反映了①能否识别单一真相(有证据地论证),②如何处理多重真相和视角(诠释地、多音地论证),③如何理解我们自身目光的形塑作用(反思地论证),④研究者能否通过整理整理或甚至通过反思的诠释来表现或创作真实的世界(呼唤地论证)。此外对呼唤地论证,研究者可能:①仅是想用其活化论证,使读者容易接受;②理解位于感官中的现象/过程(呼唤地和例证地论证)。

不管是哪种论证方式,都要考虑论证要多么绝对。确保论证清晰且制作精良很重要,但是不同方式,面对论证能够/应该变得多么绝对这个问题,意味着不同的答案。绝对的结论和论证并不总是最合适的,有时候需要传达很多复杂性、混乱感、矛盾感、含糊性等等,因为这些是现象/过程的固有本质。变得过于绝对会将论证变得十分清净导致抓不住要点,而开放性的、有冲突的论证有其优点。研究者需要深思熟虑进行选择。

9.1.3决定你的资料将为你的论证做些什么

What role do my data play in my argument?

How do I ‘read’ my data?

Does the empirical exist independently of my attempts to explain it?

在多大程度上,你需要解读你的资料、读出它们背后或引申的东西。

变量分析的观点——传统实证主义认识论

经验观察/时间/模式能够展示它们的/它们含有的联系/因果关系/解释/甚至法则。

研究者能够标出经验变量间依情况而定的联系,而这些标注本身构成了解释。

难以包含质性研究者想要做的所有事情。

现实主义的观点——后实证主义

经验模式并不是它们本身有用,而是他们能提供依情况而定的证据,来理解其中并非十分明显的潜在过程和因果机制。

可以通过其中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潜在机制去解释经验观察。

诠释主义的观点——建构主义

对意义/经验/描述/行动/事件的诠释,能够成为分析性的解释和理解。

研究者要去:①理解日常/外行(lay)的诠释,以及作为补充的社会科学诠释;②从这些理解出发形成解释。

不管选择哪种,都要注意你组织、整理、分析资料的方式与你所选的观点是否一致。例如,诠释主义的视角,对应诠释性的范畴和主题,并形成一套透明且系统的机制,让你能够得到并利用你的诠释。

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是你在多大程度上认为经验事物是独立于研究工作而存在的。虽然,由于资料的产生必然与研究者的收集与解读相关,因此不能让资料流于未解释的或字面的形式;但是,要结合你的研究考虑这个问题。

三种本体论与认识论观点:

①社会世界总是已经被诠释的,只能通过位于社会中的认识者来了解它们。

②社会现实由社会事实组成,这些事实能够被独立的观察者看作是经验的模式、规律和不规律。

③经验或真实世界确实独立存在,但是只能被诠释性地了解和理解(中间路径)。

要确保你产生资料的方法、你的总体研究做法,能够让你采取合适的资料分析形式。

我们并不是在理论真空中决定资料将为我们的论证做些什么。↓

9.1.4决定理论将为你的论证做些什么

What role does theory play in my argument?

When and how does theory come into play?

质性研究设计与实作都充满了理论思考。所有关键的研究决定都具有①理论基础与②理论后果。理论并不是最后才用,而是在过程中反复利用。

那么,合适及如何运用理论?三种基于不同哲学立场的可能答案:

理论在先,在经验研究与分析之前,通过资料进行检验或测量。

事先清晰陈述假设,分析即或将你的资料与假设对比或相配合。

演绎推理,假设-演绎方法。理论命题/假设在先,通过研究过程来证伪从而调整。从一般到特殊。

理论在后,源自或经由资料收集和分析而发展出来。

边收集边分析资料,使用理论抽样来论证你的分析,仔细检查资料以便发展出看上去适合它们的解释。

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扎根理论,通过持续比较,直接从资料中浮现分析而形成理论。但是通常GT是第三种。

理论同步,与资料收集、分析同时辩证地发展。

在资料分析和解释/理论建构的过程中来回移动。

溯因推理。a.一种诠释的传统,在日常概念/意义、外行描述、社会科学的解释之间移动。b.或在我们自己的资料、我们的经验、大概念之间来回移动。

之间

逆推研究策略。也是从资料开始,但首先将资料模式背后的潜在机制理论化成为模型,然后反向进行,用资料验证这个模型。模型将包括:①在不同情境下将如何运作;②它的经验表现将是什么样子(实证检验)。

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上述取径的结合。不管是哪种理论取向的研究者,都会涉及到溯因推理。

除了看到自己在用哪种方式,也要:①认出你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理论的所有方式;②运用了适于你的分析性解释和论证的类型和取径。

9.1.5让理论有用,使资料理论化

How can I use theoretical insights to understand and explore my data?

How can I use my data to think theoretically?

比起关注如何建构理论本身,要更关注我们如何形成并运用观点(ideas)。

溯因推理是无处不在的,形成观点是一个理论/资料负载的活动,资料无论如何都已经充满了理论。

要以一种受到理论与概念启发的方式来思考资料,并通过资料来思考理论。过程中要有反思性,追踪理论和经验研究、自身经验和理解对分析和论证的影响方式。要尽可能清楚自己的认识论假设。要注意创造性和灵感很难通过这些方法讲清楚并确定,不要完全自信。

9.2让论证有说服力

做出论证是一个关系过程,要不断与别人对话,说明我们是如何做的。

那么,①如何证实我们的论证;②如何使我们的论证有说服力?

需要:①分析你在论证中做出的主张;②询问它们基于谁的或什么根据。

对于:我们如何判断研究的质量?

要批判地审视:①谁来判断?②基于什么?

论证是一种表达和推理。涉及:如何通过一种一致、有意义、有说服力的方式,①将质性资料变成论证,并②选择、呈现、展示它们。

论证是表达出来的,在其中需要包括一些工具和材料,以便读者用它们评定论证的质量,或者由你来展示这种质量。这也意味着需要知道读者是谁、长什么样,以及可能需要什么来理解你的论证并被其说服。

9.2.1选择要包含在论证中的资料

Is this ‘slice’, segment or form of data illustrative or constitutive of my argument?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lices’ of data I have chosen to include in my argument, to those I have not?

How can I show that I have not just conveniently selected bits that support my argument?

Whose perspectives do they represent?

要思考:一段资料是你论证的必须部分/基本要素,或仅仅提供一种例示?区分:资料的逻辑功能修辞功能

你将如何及是否使用这些引文来发展你的解释?

是建构性地,还是例示性地使用资料?

是用资料切片来发展解释,还是发展解释然后用资料切片来例示?

解释是依据其他资料发展来的吗?如果是,所选引文给解释增加了什么吗?

仅作为引文呈现时,能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吗?还是需要某种方式脉络化?

仅是帮助展示关键点吗?还是使得解释对潜在听众更加直观接地气?

在呈现和展示你的解释时,如使用资料?

a.对于数量和比例,配合取样策略和样本成分而定:是否代表了总体;是否与实证/理论领域相关?

b.对于引文的引用:是否引用;如果用与不用会怎样;决定引用的理由是什么;决定用哪个,随机选取还是什么;引用的策略是什么;选取的引文与未被引用的片段间有什么关系(数量/质量/二者皆有)?

例示性地与建构性地使用资料并不那么明确区分。要仔细思考引用的资料片段:①在你论证中的作用;②与没有选择的资料片段的关系。如果要把不同形式的资料整合进分析中,则也要思考:③你期望不同形式/类型的资料将解决智力谜题的哪个部分。

对于研究者的选择和声音:

资料的选择可以说确立/提高了研究者自身的视角/解读,牺牲了其他/多种可能的视角。但是任何形式的资料的产生过程,都充满了选择性和视角,并不能①没有评论/论述地呈现资料,这是隐藏而不是消除研究者的视角/作者的存在。需要:在论证中,解释清楚纳入和排除某些资料的理由,以便清晰表达并证实研究者的存在

此外,②多重声音似乎也在试图放松研究者对所讲故事的掌握。认真对待论证中不同的与分歧的视角十分重要,但是要小心我们不能假定自己不存在,并假定通过这种方式能创造真正民主的多音性。研究者总是在选择资料,必须清楚自己做出这些选择背后的原则。

9.2.2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地使用资料

Should I, and how can I, make creative and imaginative use of my data in my argument?

研究者可能想要呼唤地进行论证,因为:①想要论证位于感官中而不是文字中的现象/过程;②多音性的后现代脉络,质疑研究者代表他人说话的权力。他们想创造一种反思性的文本,重新体验所研究的事件,从而看到叙事中的真相,一种扎根于自我塑造和理解中的真相。用表演、讲故事、倾听的方式。而真相产生于读者/听众与共同表演者的协同生产和交互体验的那一刻。

这些方式包括:戏剧、互动表演、诗词、视觉产品、小说、实验性写作风格、多媒体。研究者可以仔细思考一下:这些富于想象力和创造里的表现方式,对他们自己的研究和想要做出的论证有什么价值;而不是拒绝或盲目兴奋。

9.2.3检查你自己并展示你如何“到了那里”

Am I really convinced by my own argument?

How can I convince others?

需要想出:如何最好地确保你的解释,及其基于的分析,能令人信服。

这是一个双重任务:①检查自己,你的论证真有说服自己吗;②想出如何说服别人,解释为何你的解释而不是其他可能,是最好的/最合适的。

不要认为他人容易说服,也不要轻易说服自己。

需要:①检验你的分析和你自己的假定;②确保它们都是系统地且明了地建构的。

要能向你自己和他人展示:①你以一种严谨的方式进行论证;②你在过程中做出了合理且有根据的假定。

让所有这些都明了意味着:①向他人展示你如何得出的你的论证(你如何到了那里);②过程中你如何检查的自己。

用一种可谬论的方式。

9.2.4使用可靠和准确的方法“到达那里”——信度

How can I demonstrate that my methods are reliable and accurate?

信度更适于量化研究。概念:观察的一致性,用同样的资料收集方法会获得同样的结果。逻辑:如果你用同样的工具多次测量相同的现象,则你应该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信度的意义:研究工具有多可靠/准确/精密。判断的方式:已知工具所产生某些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前提:生成资料的方法,能够被看成是工具,能够标准化,是中立的、没有偏差的。

然而:

①大多质性研究者不同意这种假定。

②生成质性资料的很多方法是非标准化的,因此无法进行简单的信度测试,因为获得的资料并非以一套清晰的标准化测量结果的形式出现。

③对信度的痴迷真是因为它似乎能够被测量,遮蔽了更重要的效度问题,导致研究者不清楚在测量什么(效度),但是可以生成测量得非常精确(信度)。

尽管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质性研究者也必须从整体上考虑研究方法和做法的准确性问题。确保并展示给他人,你的资料产生与分析:①不仅是适合于研究问题的,②而且是仔细的、诚实的、准确的。要让你自己和他人满意:①你没有发明/扭曲你的资料;②也没有在记录与分析资料时粗心大意。需要:①做出某些说明,显示你究竟是如何获得你所声称的准确度的;②在分析中纳入一些解释,说明为什么读者应该认为这些分析是可靠且准确的。

9.2.5使用好的研究设计和合适的方法“到达那里”——效度

How can I demonstrate that my methodology is valid?

效度。判断的方式:你是否测量了/解释了你生成要测量/解释的东西。这事关:①你概念上与本体论的清晰度,以及②能否成功地把它们变成有意义/相关的认识论。例子:要研究特定社会政策的效果,而不能去看社会变革的效果;要研究日常观念态度,则不是去看行为或论述。效度涉及:①本体论和概念上的清晰度,要清楚你说的是什么意思;②相关认识论,要显示你的研究策略适合用于研究这些元素。

相比信度(不那么适用于质性研究),质性研究者更关注效度这个更复杂且更有意义的概念。两种在你的方法和分析中展示效度的方式:

资料生成方法的效度

询问:①你觉得你的资料来源和生成方法可能告诉你什么;②它们告诉得能有多好。

a.大的方式上(方法论上)

展示你的研究方法论策略如何及为何是探究你的研究问题的有效方式:你的方法逻辑有多适合你的研究问题以及你想发展的社会解释

你会有一些观点,针对:①哪种方法论取径更能有效针对你的研究问题;②哪种类型的解释能够说明哪种类型的社会现象。

而在分析和呈现你的解释时,为了说服他人,你要展示出:①你是如何做出决定,把研究问题、方法论、方法联系在一起的;②你用了什么逻辑,把所选的方法联系到你的智力谜题和研究问题的。

b.细的方式上(方法上)

展示你特定的方法方法的方面资料来源如何及为何是探究你的研究问题的有效方式。是一个混合信度和效度的问题,因为要反思:①针对研究问题,你研究方法的质量(通过对访谈/文件的分析,能够用其获得你想要的东西);②它们能多好地产生相关资料,用来建构你的解释(通过这次访谈/这个文件/这组问题/这个互动,能够用其很好地获得你想要的东西)。

你要自己清楚,并展示给他人:你如何能够做出这样(上述)的判断。

例如,研究者认为流畅灵活的方法(如半结构式访谈)能够增加效度,并批评相比之下的僵化标准化的结构式问卷缺乏对效度的敏感性,过于关注信度与量化的需要。此时,必须解释如何及为何你会得到这样的结论。

解释的方法:①概括的正式陈述,比②一些更明确的方法,要好。

三角互证:利用多种方法组合,来探究一套研究问题。

a.最坏的情况

Use different methods, or data sources, to investigate the same phenomena, and that in the process you can judge the efficacy or validity of the different methods and sources by comparing the products.

但是:①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资料来源,很可能看到不同的社会/本体论现象/研究问题;②假定了单一、客观、可知的社会现实,从而研究者要做的就是找出最合适三角互证点。

结果:很可能无法直接用不同方法/来源的产品来相互印证。

b.最好的情况

从不同角度探索你的研究问题,以全面且多层次的方式探索你的智力谜题。

结果:增加效度←社会现象不只是一维的,因而你的研究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它。

用词上容易误导,因此不要指望多种方法/三角互证是一个容易进行的展示效度的方法。

诠释的效度(即下一节)

9.2.6通过有根据的诠释“到达那里”

How can I demonstrate that my interpretations are valid?

Whose interpretation? Whose truth?

两种在你的方法和分析中展示效度的方式:

资料生成方法的效度(即上一节)

诠释的效度

询问:①你的资料分析有多有效;②你的分析所基于的诠释是什么。

此时,除了要依靠方法的效度,还要考虑:你分析和诠释的质量和严谨性。

诠释中的效度所面临的危机、表述危机,显示了研究者想要以一种谦逊的方式证实他们的视角和诠释,而不是仅仅断言它们是普遍真理。

挑战:如何展示你的诠释的确是有效的。

诠释的效度要视最终产品的情况而定,包括展示如何获得的这种诠释。

必须:①讲清楚你觉得你能做出某个诠释的依据;②解释你是如何将资料编织在一起来产生诠释的。要不断绘制和解释在诠释过程中经由的步骤。

展示:①你理解并不断与自己的视角、立场、分析镜头进行反思性地对话;②你尝试了最大努力,从其他可能的诠释性观点阅读资料。

有效方法:不要理所当然以为,读者很明了你的方法论选择或分析的决定与做法中蕴含的逻辑;要习惯性地解释这个逻辑,而非仅仅呈现你的诠释。

即:呈现一种可谬论的论证——对读者来说,论证中包含足够的脉络性和反思性材料,能让读者去判断它有多令人信服

并没有捷径来解决诠释中的效度困境。两个负面案例

a.立场位置(研究者)

你有一个特定的立场,能够让你有认识论的优先权。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验能够让他有认识论的优先权,特别是针对:压迫及相关研究焦点。

不否认:个人经验与研究是相关的,并且在反思性上可能有突出意义。

问题是:一个人的经验并不能代表整个群体,每个人的经验并不是统一和相同的。

因此:立场位置并不能让研究者不用去通过其他方式来展示其诠释的效度。

b.应答者验证(研究对象)

让那些你认为具有这种认识论优先权的人来审核你诠释的效度。

别人(受访者、研究场域中的人)有这种认识论优先权。

基于的概念:研究对象能够判断和确认研究者做出的诠释的效度。

问题是:“这是什么鬼”;没有理由认为研究对象有兴趣和知识来判断。

并不是说这种做法一定无效。并不是说不要把研究分享给研究对象。也不是否认这能检查信度和准确性。

而是说这不是解决诠释效度的捷径:如果认为这种方式有效,则要展示如何及为何它有效,而不是假定这种做法毋庸置疑。

此外,这也不是一种能够达到它所声称的解放作用的技术。它使得研究者失去了对研究结果与分析的把控,而这些转为被研究对象控制。

研究者不应该放弃对论证的把控,而是要负起责任,显示有力的反思性。

9.2.7经由做出合适的概括化“到达那里”

What kinds of generalizations or wider claims can I make on the basis of my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How can I demonstrate that I have tested out my ideas?

How can I show that I have used numbers appropriately?

要仔细地、批判地、敏感地思考①如何概括化研究结果,以及②如何让其获得广泛的共鸣。

两种思考概括化的方式:

经验上的概括化

逻辑:如果你的研究样本能够在统计上代表更广泛的总体,则你可以将把来自这个样本的分析概括化到更广泛的总体上。

质性研究中最不常用:不可以或不愿意

理论上的概括化

更有成效。并不是一种统一的方法,而是包含一系列基于不同逻辑的策略,其中有些比其他更为理论性。所有都建立在你的研究的经验外形上。

第一步:找出你的研究①能够做出哪种类型的理论概括化,以及②它将以什么为基础。

从最不理论到最理论的方式:

a.没有理由怀疑非典型性

概念:你没有理由假定你的样本和你的分析并不典型。

特点:相当弱的方式,与经验上的概括化有很多共性,是其他方法的补充。

做法:比较样本与更广泛总体的特点,从而支持没有理由怀疑它不典型,或者描绘出在哪些维度上它确实是非典型的。

b.至少是有可能的

概念:至少这个过程能在这个场域中以这种方式运作

需要:解释如何及为何这个过程能在这个场域中以这种方式运作,详细且整体性地分析场域。

做法:确立什么是可能的,解释如何及为何它能够在这个场域中发生,看看其他场域能从中学到什么。

逻辑:你能运用对某个场域/过程做出的详细且整体性的解释,开形塑有关其他场域/过程的相关问题。

效能:受限于①场域/过程间相似性和不同点,②定义场域的关键维度。

c.极端/关键案例/过程

概念:产生了对极端/关键案例/过程的解释,与取样策略联系起来。

议题/过程的特点:是发展理论的关键,涉及社会/政治变革的关键因素,处于变革的前言,在其他可界定的有关理论/知识/存在的方面是极端/不寻常的。

逻辑:你的解释阐述了一些过程/议题,它们对某些更广泛的解释/知识来说是关键的/核心的。

d.从严谨的分析开始

注意:不管什么概括化,都需要根据你的分析的严谨性。

逻辑:在研究与分析中做出了策略性的比较(strategic comparison),使你能够检验并发展理论化的和探索性的命题。

做法:①在取样中加入策略性的比较——表明样本在理论和经验上的意义,思考能够用它们来比较什么,以便测验并发展你的探索性思考;②在分析中纳入策略性的比较——可以比较取样类别、人群、文件、主题、例子、经验、过程、横断面索引范畴、整体性元素等等,以便看出哪些能对你的解释更有贡献,而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相同点/不同点。

e.策略性地选择一系列脉络

概念:展示为何及如何事物能在一系列策略性地选择的脉络中运作。

做法:通过策略性地比较这些脉络,理解特定脉络中的过程/现象,能够产生跨脉络的概括性。

逻辑:展示脉络和解释是如何紧密联系的,由此能够利用而不是掩盖特殊性和差异性。

不管选哪种,你可能希望通过尝试其他解释,特别是查看负面案例(那些违反你发展出的解释的例子/主题/案例等),来显示你测试了你发展的解释。

可以用于:

取样策略——使用某种形式的理论抽样

确保选择的抽样类别:①不仅支持你发展出的解释,②而且能让你检验它。

分析过程

在比较与询问你的资料集时,确保自己:①不仅尝试建立解释,②而且寻求并尝试其他解释。

如果你不仅①发展出解释,而且②用上述方式测试它,那么①你的分析的严谨性、②说它有更大理论共鸣的可能性,都会增加。

你也可能希望通过展示,你以有意义的方式运用了聚集、数字、计数,来显示分析的严谨性。

要确保:没有试图做出不合适的经验性概括化,例如你的取样策略/研究做法无法支持它们。

例如,如果没有进行经验上有代表性的抽样,则不能做出相关的推断;不要把横断面索引范畴误用为变量。

运用数字时,要确保运用它的方式:①有意义/有趣,②对资料的类型和形式以及产生它的脉络是敏感的,③能够补充其他可获得理论上概括性的方法。

比例似乎的确能获得更大的共鸣,但是要确定:并非是你的取样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影响,才使得这么多人说出这样的事。

只有在研究策略和实践的大背景下,数字才有意义。

9.2.8将有关概括化的主张与你的研究设计和做法联系

What kinds of generalizations do my research questions imply?

What kinds of generalizations does my sampling strategy support?

What kinds of generalizations do my methods of organizing data support?

不同的概括化/产生共鸣的方式,需要与研究的其他部分联系起来,以便能够有效。

需要询问:你可以且应当做出什么类型的联系?

研究问题将会暗示:①想做什么类型的解释,②想做什么类型的概括化。因此:要确保研究设计和过程真的能够支持它们。

需要:①把研究问题方法论方法联系起来;②弄清你的问题的类型、它们意味的概括化的类型、你的研究和分析操作之间的联系。

在取样策略中

对于某些种类的概括化,能否采用它们,将明确取决于:①你的取样方式,②你如何理解这种取样策略的意涵。

取样策略提供了重要背景,以便你阅读和诠释资料,决定:①如何理解资料中的数字模式,②发现的重要案例会有何意义。

理解你自己的策略,特别是样本与更大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你的分析过程中十分关键的部分。

在组织资料的方式中

组织资料的方式将影响你能够怎样做出概括化。①横断面索引和范畴分析,与②脉络、个案研究或整体的取径,支持着不同的分析逻辑。这意味着①你要以某一方式来建立解释,因此它也②影响你能做出的概括化。

很多研究者同时使用两者。

①横断面分析:更倾向,根据特定的主题来比较所有东西;而不太倾向,选择特定的比较来测试正在发展的解释(策略性的比较,见理论概括化的方式d)。

②脉络、个案研究或整体的分析,更倾向,选择特定的比较来测试正在发展的解释;而不太倾向,根据特定的主题来比较所有东西。

需要想清楚:哪种形式的分析将给你发展的论证提供最好的支持。这将提高你的分析的严谨性,凑而有助于将你的解释概括化。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

想要做出好的概括化,需要你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仔细思考并策略性地行动,而不只是在于你写完之后。

要意识到你想要建构什么类型的论述。这意味着:

①知道你的论述将做些什么(比较、发展等);

②知道它与理论的产生过程会有什么关系(何时产生理论、想产生何种类型的理论)。

为了说服自己你在做出合理并有很好支持的概括化,你要:①形塑研究计划,②参与研究过程,③确保方法准确,④保证分析有效,⑤清楚你想做且能做什么类型的概括化,⑥明白你研究设计和操作中所有其他元素将如何支持这个过程。

为了说服他人,你要展现过程中的所有策略的和逻辑的元素,包括从设计和开展研究,到声称它有这样那样广泛的共鸣,这整个过程。

并不是要你对你的方法论做出大量的论述,而是需要养成习惯,用相关的材料去支持你所做的每个主张。你会使用一些策略来产生你的概括化,而需要讲清的是这些策略中的脉络化基础。即在所写与所呈现中讲清楚:你的主张+做出主张的根据。

9.2.9迎合听众

Who or what is my argument directed towards?

Who am I trying to convince?

听众不止一种,会随时间变化,难以预测。

你对听众的观点,将影响你表达论证的形式、外形、风格,也会影响你证实它的方式和程度。但不等于不去证实它。

9.3符合伦理道德地论证

需要考虑论证、分析和解释以及呈现方式中的伦理和政治。

思考以下在分析与呈现质性资料中的关键伦理和道德议题。

9.3.1兑现你的承诺并履行你的责任

Have I honored my commitments about confidentiality and privacy? Have I acted in the spirit of the informed consent which I received?

Have I fulfilled my responsibility to produce good quality research?

Have I used my research, and my explanations, effectively and morally? Have I generalized appropriately?

Do I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anticipate how others might use my research and explanations?

In general, am I clear about both my rights, and my responsibilities, in respect of my data, my analysis and my explanations?

再次检视知情同意的问题,并询问自己是否真的做到知情同意,特别是在分析资料、做出联系与建构解释、以某种公开方式呈现资料等话题上。

①整体的分析和呈现,将特别尖锐地提出保密与匿名的问题。②记住不要滥用受访者的信任,例如否认承诺、行事虚伪、做出伤害他们利益的解释。③利用视觉资料时,保密性几乎不可能。

要确定你的分析和呈现是否让你能兑现承诺,是否要抛弃一些资料。不要假装研究结果仅会发表与学术杂志而不会被研究对象看到。

研究者有责任产生优质的研究。先前对信度和准确性、效度、概括化的讨论,不仅是知识议题,而且是伦理和政治议题。

也要思考自己的权利。想清楚谁拥有你产生的资料,拥有者有什么权利。探索你的权利是什么,为你自己考虑,也为了他人考虑。

并没有伦理/政治蓝图来指引。可能需要权衡利益冲突,根据妥协和情境做出决定,但是所有决定都出自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伦理立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质性资料做出令人信服的论证(Mason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