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军产品方法论》读后感

什么是产品

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产品即交易”,把产品定义成了企业和用户进行价值交易的载体,当然这里的交易是广义的,不一定是通过金钱的交易,比如对于资讯类产品,用户就是用“自己的时间”来换取“资讯”

在这个模型下,好产品的三个属性分别是对用户有效用、对企业有利润以及可持续,前两个是交易具备进行的可能性,第三个确保双方可以持续获利。

产品经理做什么

产品经理的核心工作是各种决策,主要是两个方面,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

需求分析

首先是找到用户价值,对于用户价值给出了一个公式: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产品经理需要分析的内容包括:

  • 旧体验:用户是谁,用户的现状以及存在哪些问题,
  • 新体验:我们准备对哪些问题进行解决,可能可以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不同问题也存在前后依赖关系,那就要判断短期解决哪些问题,长期解决哪些问题
  • 替换成本:用户使用旧体验和新体验的成本对比,比如金钱成本、时间成本等。

只有用户的收益大于成本,用户才会使用你的产品,但找到用户价值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分析哪些用户价值可以让企业有利可图?书里的一句话是”要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也就是商业价值。

这需要对企业和竞品进行充分的分析:

  • 企业的能力是怎么样的,实现用户价值对应的成本有多少
  • 竞品的现状是怎么样的,我们的产品是否具备稀缺性,预期用户愿意支付的价格是多少
  • 企业的收益是怎样的,短期可能不是金钱收益,比如是用户量增长,那就要看是否和企业的长短期规划一致

需求分析就是对产品的定义,往往决定了产品的生死。

产品设计

基于需求分析阶段,在确定了要创造的用户价值后,下一步就是产品设计,这一步的目的是通过机制的设计,促成用户的行为持续发生。

产品经理的工作需要分析涉及到的利益方分别有哪些,在交易的过程中获得的利益和付出的成本是多少,什么样的机制可以各方持续收益,书里的一句话是”交易模型的设计精髓就是“如何创造利益(利从何来)”及“如何分配利益(利往何去)”两个命题“。

当然除了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产品经理的工作还包括推进产品落地甚至后续的运营,但这两部分工作的权重较低,书中并没有详细去介绍。

产品即交易是一个从经济学角度对产品的定义,定义的角度本身是非常新颖的,但细想背后的逻辑其实跟自己的认知是是高度一致的,那这个新的定义有没有意义呢?我觉得对我来说还是有的,它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框架,来反思自己过往工作中的缺失,比如对企业价值部分的分析;也对后续的工作有了一个很好的指引。

产品经理的能力要求和成长方法

是不是有了这个框架就能做好产品工作?还是那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框架只是问题,产品经理的工作就是在真实世界里不断寻找答案,答案的质量决定了最终的结果,而每一次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这非常依赖产品经理的能力。

书中对产品经理需要的核心能力罗列了以下几个:

  • 逻辑
    • 理科逻辑
    • 批判性思维:以一种合理的、反思的、心灵开放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逻辑严谨地推理,合理地论证,以及培养思辨精神
    • 深度思考:指习惯思考事物背后的本质,且在同等条件下,对事物的洞察更深或更快
  • 同理心:指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并准确地察觉和判断别人的感受;后天训练方法是实践,不停使用自己的产品,并结合用户反馈把自己代入某一类用户去体验。
  • 经验:经历、思考、阅读三位一体,在经历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悟出规律性的东西。

产品经理职业的非标准性决定了只能在实践中成长,我自己总结几点:

  • 实际工作中以完整的框架进行思考,以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考,不停扩展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 有质量的阅读,书中给出的阅读方向包括了经济学、理性决策、心理学、批判性思维
  • 要有沉淀,工作和阅读的思考要写下来,这也是逼自己思考的一种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俞军产品方法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