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终于找回我自己

如今,我终于找回我自己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文|张爱敏

第一次捧起心仪已久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六个字首先映入眼帘;迫不及待地打开,里尔克的一首小诗让我懵懵懂懂;浏览目录,认识自我、自身认同、自身完整、恐惧文化、共同体等术语潜入脑海。此时此刻,漫步教师的心灵,浏览中的我也踏上了自己的心灵之旅——寒来暑往二十载,春去秋来不惑年。丝丝惆怅,点点疲惫,淡淡迷茫不时悄萦绕心际。我忧虑: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明天”的我是否还有站立三尺讲台的勇气?

帕尔默说:“我是用心的老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是的,自己不也是如此吗?时常被这群可爱的孩子感动着,时常为自己是从事老师这个伟大的职业幸福着!“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对此却无能为力……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在与我作对了”。这种苦恼与自己又是何等的相似!

08年暑假曾憧憬过新学期的生活,迎来一批新生,用爱心与梦想去编织新一届学生的生活愿景。但开学了,我所担两科竟然均为中途接班且为九年级。我抱怨无比,学生素质不佳,中考在即,备课量无法估量,学校考评让我不寒而栗,费力不讨好的活怎么全落在我身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我的情绪恰恰映照了“万事开头难”!第一次走进教室,乱糟糟的课堂,心不在焉的学生,心中的怒火不点自燃,我十分激情地、铿锵有力地开始了我的演说,在我无情地嘲讽中,本来群情盎然的教室一会儿就鸦雀无声了。我不由得沾沾自喜,但不久发现,沉默对我的杀伤力更大,那漠视的眼神,无动于衷的神态让我再一次跌入万丈深渊!

我开始反思自己:我是谁?我是人民教师啊,被人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现在的我呢?为什么抱怨,因为我把名利放在了第一位,正是因为他们不可能为自己满载荣誉和鲜花,因为自己奉献的情怀已被褒奖所遮蔽!这就是我吗?曾经的“要干就干成最好的”铮铮誓言,还有“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的豪言壮语,都已荡然无存了吗?

“有什么眼睛就有什么生活”,当我用挑剔的眼睛审视我的学生,怎能发现他们金子般的优点啊!当我把我的教育教学对象看成敌人,又怎能点燃他们学习生活的激情!反思之余,重新调整工作思路,改变教学方式,试着融入学生,一个月过去了,些许成果让我蓦然感悟到心灵耕耘的收获是巨大的!

正如文中所描述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时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好教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好老师具有联合能力”。“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然而,现实并非如人所愿,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而“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当我们屈从于诱惑时,我们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就被削弱了——于是,我们失去了教学的心灵!这时,是多么需要勇气来认识自我,所么需要心灵导师来指点迷津!我想起了申宣成校长的报告“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语文教师”!不就是这句话点燃我做语文老师的激情,让我走出心灵的低谷吗?不就是这句话让我不再为领导和同事的褒贬而郁郁寡欢了吗?不就是这句话让我重新审视我做老师的价值了吗?

今天,再一次捧起这本书漫步其中,我的心灵再次经受着一次次洗礼,书中教师心灵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启迪时时刻刻震撼着我。帕尔默在书中敞开心灵,将一个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世人的面前:“那天,我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感激有一个教书的机会,因为教学滋养着我的心灵,在我所知任何工作中,教学对心灵最有益。但是那天下班回到家里,我却再一次确信自己永远干不好教书这一行,这个令人头疼的职业。上我的课时,一开始学生们就像修道士一样静默无声。任凭我使出浑身解数,他们就没有反应……我陷入了由来已久的恐惧中:我的课一定很沉闷……课上到后半段,他们就开始说话了……”看到这些,我为作者的坦诚所感动。原来被人们誉为“权威教师”的帕尔默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尴尬,也曾有过这样的心灵冲击。这和自己的班级又是多么相似啊!总有老师告状:张老师,你们班迷瞪死了,问什么都不吭声,还不能急,一急更迷瞪了,你再说什么就是沉默!哎,真是没办法啊!还有老师说:“你们班主任也不是这样笨,人家都说学生是班主任的影子,你们咋都不像你们班主任啊!”呵呵,连班主任都被牵涉进来了。其实,我们班学生素质真的不容乐观,一半以上的孩子在小学从未享受到成功的荣耀,未体验过胜利的喜悦,他们内心充盈的不是求知的幸福而是骨子里驱逐不了的谦卑。但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走出内心的恐惧呢?帕尔默用事实告诉了我能够走出恐惧,走向成功的答案!

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而当分离产生后,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惧,教师只能在面具后隐藏,与内心隔离、与学生隔离、与学科隔离、与同伴隔离……此刻,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离”。正如作者所说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所以,帕尔默呼唤,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恐惧,积极重建联系,在“共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

学生为什么对我们的课无动于衷呢?当我们沿着帕尔默德足迹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我们终于有所领悟:好的教师具有联合能力,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制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制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而具有这样的联合能力所先得具有自己扎实的专业素质、良好的教学心态、较好的教学技能技巧。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我们总期待我们班的学生是最好的,但我们是最好的老师吗?

反思之余,我写下了点点滴滴的感悟:

做最好的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善待每一个学生;坚持走专业成长之路,塑造健康的心理;具有预见性,善于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有高超的教育机智!将自己的心教给学生,教给课堂!正如德国教育家弟斯多要求教师:“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今,我终于找回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