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优秀但不经典

2018年的春晚不负众望平淡无奇,年味不出意外索然无味,但春节档却创历年票房之新高,六天时间收益56.8亿,十年时间暴增35倍,成为名副其实的贺岁电影节。票房贡献较高的当然是《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红海行动》和《西游记之女儿国》,前三部更是交替争夺第一的宝座。其中《红海行动》则成为春节档乃至国产电影史上的黑马,不仅票房低开高走占据第一,口碑更是炸裂,达到了电影营销的巅峰——网民自来水。各大媒体公众平台以及微博微信一水好评,有人评价它为主旋律战争片的巅峰之作。

图片发自App


口碑如此之高的《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突击队兵分两路进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击,人员伤亡;同时在粉碎叛军武装首领的惊天阴谋中惨胜的故事。影片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海军的英勇奋战,更主要的是让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从而引出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红海行动》的上映难免与17年票房神话《战狼2》形成对比,根据豆瓣、猫眼等评分及评论来看,红海对战狼形成碾压局势,不少网友声称《红海行动》比《战狼2》更值56亿。但在小编看来,《红海行动》固然优秀,但无法成为经典。

图片发自App


首先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影片的剧本结构。可以看出导演为了弥补文戏孱弱增加动作所做出的努力,三分钟一小站十分钟一大战的刺激镜头虽然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但是过多的大型枪战会使得观众出现审美疲劳,最直观的效果则是影片放到还未进入高潮,就有观众提前离场。根据戏剧矛盾冲突的发展进程,一个剧本情节的构成可分为矛盾的开端、矛盾的发展、矛盾的激化(高潮)和矛盾的解决四个部分。对比《红海行动》,以中国人海外遇难为开端、中国海军的介入及几条线同时组织营救为发展、蛟龙小队深入人质营为高潮,人质的安全返回则是矛盾的解决。故事发展到小队惨胜人质救回就已经完整,最后的坦克大战虽然精彩但实际上已经转移了故事线。正如《曹刿论战》中讲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即使是为了完成“黄饼”危机,高潮过后的再次出击所占篇幅也难免有些尴尬,所以说就情节结构而言,《红海行动》并不是十分完美,只能说导演懂得扬长避短罢了。

图片发自App


《红海行动》的逆跌使观众看到了国产影片的未来与希望,煞有与好莱坞一较高低的自信,因此将其与《黑鹰坠落》、《血战钢锯岭》等相对比。细回想,会发现影片在整体构造上确实与《黑鹰坠落》相似,情节会让人想起《拯救大兵瑞恩》,而“大尺度”的刺激镜头与血战钢锯岭有的一拼。但实际上除了燃爆全程的枪战场面之外,在人物塑造上还有很大空间,影片利用典型的热开场通过一次小型交火对于蛟龙小队的构成进行介绍,这样的团队介绍也是常规手法,但是大量的人物叠加则会导致有个性而无关系,造成观众情感代入较慢。比如影片中所提到的作战时喜欢吃糖的石头,直截了当的自白喜欢吃糖的缘由,这种人物个性并没有深入描写,导致他的死给观众带来感动,却无法像《血战钢锯岭》中的埃斯蒙德一样在观众的心理留下深深的印迹。反而对恐怖分子中的少年狙击手的塑造令人惊叹,通过一个沉稳、狠戾的少年狙击手折射出战争对于百姓的伤害。人物关系上,《黑鹰坠落》里大概用了三四十分钟的时间对于游骑兵部队的队员性格及关系进行铺垫,当团队身处困境,鲜血淋漓的战场加之情感认同,从而达到赞美和平,反对战争的愿望。在这一点上,《红海行动》有所体现,但力度还是欠缺。

图片发自App


虽有小遗憾,但影片整体来看,确实做到了耳目一新。不管是《湄公河行动》还是《红海行动》,林超贤导演都在影片中投入了自己的想法,本片以反战、互不侵犯为核心,将真实的战争呈现在观众面前,虽然看似残酷,但做到了真正的正三观,这样的教育意义在国产商业影片中是一个大的突破。近年来多数国产商业片娱乐大众、文艺片企图唤醒人性,能做到二者皆具的很少,最重要的是正三观,正如何谓爱国,并不是百毒不侵的金刚不坏之身、也不是以一敌百的超人空喊虽远必诛。我们的每一场胜利都是用战士的牺牲换来的,他们也会像普通人一样会痛,当敌人的手榴弹扔过来不可能轻松的扔回去,而是要以一只手臂作为代价,这才是战争,这才是现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海行动》优秀但不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