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巴菲特”李录:中国前景与价投未来

李录著作《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中信出版集团、2020.4出版)是当下中国投资圈最热捧的书之一。

从形式上看,该书是李录文集,包括专栏、公开演讲、书评及感悟,但,从灵魂上来看,所有文章紧扣“中国前景及价投未来”主题,可谓“形散而神聚”。

全书共计476页,读起来有一定难度。知行领读会第4期领读该书。

本文包括“李录经历及新著”、“全书结构化解析(附思维导图)”、“对该书的独立思考”、“对我之启示”,附录李录经典言论等。

 

李录:“中国巴菲特”“捕鱼”成功经验

 

笔者在领读高瓴资本张磊《价值》一书时曾说,“读一个人,一定要细读他的经历,而且要根据其人生经历划分阶段、拎出‘主线’。只有读懂了他的经历,才能读懂他的‘价值观’,读懂他的投资哲学(或经营哲学);只有深刻地领悟了他的成功与失败,才能理解他为什么能成为今天的他。”

读李录亦是如此。

本书没有专门介绍个人经历。笔者将其经历分为:求学(1966-1996)和创业(1997-2003-至今)两阶段。

一、求学(1966-1996,南京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李录,1966年出生于中国唐山,早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后于1994年赴哥伦比亚大学(价值投资“开山鼻祖”格雷厄姆的母校)学习,1995年在校期间偶然听到巴菲特的演讲,从此埋下梦想的种子,开始钻研价值投资并付诸实践。

1996年大学毕业时,同时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本科、工商管理硕士及法律博士3个学位。

二、创业(1996-1997-2003…,投行打工、创立喜马拉雅资本、改组喜马拉雅资本…)。

毕业后,在美国华尔街投行短暂工作一年。

1997年底,李录创立喜马拉雅资本,开启投资生涯,经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遭遇一些挫折。

2003年感恩节聚会时,遇到已结识7年有余的芒格,就投资工作系统地向芒格请益,获得具体指导,将喜马拉雅资本按照巴菲特的合伙人公司和芒格的合伙人公司改组,从此事业发展掀开辉煌篇章。

图说:李录和芒格在2018年5月初在美国奥马哈巴菲特股东大会会议间歇接受中国媒体采访 

自2003年始,李录与芒格保持密切交流,每周至少一次共进晚餐,在长期接触中,李录深受芒格影响。2009年7月-2010年3月,李录致力于翻译出版《穷查理宝典》(价值投资“圣经”式的经典,囊括芒格毕生的思想精华和重要演讲)。

2014年5月,在虎嗅网发表“李录谈现代化”系列专题,共计16篇。

目前,李录是芒格家族资产的唯一管理人,也是哥伦比亚大学董事会成员、加州理工学院董事会成员。

2020年,李录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李录人生中,遇见两位贵人、实现两次重大转折:其一,1995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公开演讲为李录打开了“价值投资的一扇小窗”;其二,2003年芒格“手把手”指导李录,对喜马拉雅资本改组,是芒格帮他推开价值投资的“大门”。(概括来说,巴菲特帮他打开窗,芒格帮他推开门)。

芒格说:“芒格家族真正意义上只持有三只股票,一只是伯克希尔,一只是Costco,还有一只就是李录的基金。”

李录为人低调,鲜有媒体曝光,但,投资圈人士已习惯不自觉地将其与托德·康姆斯、特德·韦施勒(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官,也是目前被公认的巴菲特和芒格的继承人)横向比较。

当芒格被问及这一问题时,他睿智回答:“李录不是常人,他是中国的巴菲特。他非常有天分。当然,我也喜欢批评他,但这是我们之间相处的乐趣所在。我今年已经95岁了,95年里,我把芒格家族的财产交给外人管理仅此一例。结果如何呢?不要猜也知道,这就是李录,他已经本垒打直接得分了。这太了不起了,也是极其罕见的。从此以后,有了李录的先例,我还会挑选别人吗?……因为比李录出色的人寥寥无几。”

对李录成功原因,芒格总结:“部分原因在于,他可以说是中国的巴菲特,另一部分原因是他在中国市场捕鱼,而不是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市场。中国市场上还存在一些无知和惰性认知的盲点,因此给他创造了不寻常的机会。捕鱼的第一条规则,‘去有鱼的地方捕鱼’,捕鱼的第二条规则,‘千万别忘了第一条规则’。”

笔者认为,当前或可将其定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生代投资家”、“海外最具声誉的华人投资家”

未来李录能否成为世界级的投资大师,等时间去揭晓答案吧!

 

对全书的结构化解析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分三部分:“上篇 文明现代化与中国”、“下篇 价值投资与理性思考”、“阅读、思考与感悟”、以及附录。

上篇共计16篇,是“李录谈现代化”16讲专栏文章。

下篇是李录6篇关于价值投资与中国的演讲与访谈。

“阅读、思考与感悟”包括7篇书评、感悟或发言。

对全书结构化解析,请参阅思维导图。


同时,笔者认为,“八二定律”(20%篇幅囊括80%精华),对读书亦有效,因此,笔者将“20%核心精华”梳理如下。

序言:序一 芒格评李录(P4)

序二 得道者多助(P6)

自序 真知即是意义(P30)。

上篇:第1讲  老问题和新史学(P41)

第8讲 现代化的诞生(P86)

第9讲 现代化有没有可能在中国诞生(P91)

第10讲现代化的传播与现代化的道路之争(P98)

第11讲现代化的本质与铁律(P103)

下篇:价值投资在中国的展望(P170)

 价值投资的知行合一(P222)

 价值投资的常识与方法(P273)

阅读、思考与感悟:

 书中自有黄金屋(P380)

附录  推荐阅读书单


中国现代化:从2.5迈向3.0

 

    一、序言部分核心要点。

    序言一“芒格评李录”,其精华即为上面援引的芒格的三段话。

序言二“得道者多助”是常劲所著,他将李录视为“老友”、“老板”、“老师”,开篇先讲与李录交往经历;而后讲2009-2010年翻译出版《穷查里宝典》、“李录谈现代化”的思考及发表过程;最后,对全书主要内容按章节作概括介绍(P12-P22)。

序言四,“自序真知即是意义”,李录自述了探索现代化的求知历程,主要包括问题缘起、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接触科技文明、受西方学者影响、形成自己独特框架与思考。(P30-P38)

二、“上篇 文明、现代化与中国”核心要点。

“李录谈现代化”16讲是2014年发表在虎嗅网的专题系列文章。16讲大致分三部分。

(一)问题和方法论。

经严格科研训练人士写书,一般会开篇提出研究缘起、问题意识、研究现实意义及范围及概念界定、方法论等。

李录在第1讲“老问题和新史学”即概要叙述了要研究的三大核心问题、新史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缘起(对核心问题思考超过30年)等。

•三大核心问题:即中国为什么落后、中国能否赶超西方、赶超以后的中国将怎样?

•所谓新史学,即利用科学各个领域的前沿发展,跨学科重新构造解读人类长期历史的方法论,其最主要的突破不再局限于文字史,可以研究更久远的历史。

第1讲中用了一定的篇幅扼要介绍对李录影响较大、且作为研究借鉴的4本西方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西方将主宰多久》、《文明的度量》、《社会性征服地球》。

第2讲详尽介绍李录在现代化问题上的方法论,即采取伊恩·莫里斯建构的“社会发展指数”。

•社会发展指数界定:即一个社会办成事的能力。社会由人组成,要能办成事,需要有摄取和使用能量的能力。

•计量内容:衡量四个维度:摄取能量的能力、社会组织的能力、信息技术的能力、战争动员的能力。

•计量方法:指数法,将测量时间区间(公元前1.4万年-公元2000年)分别对不同考察标准赋予不同分值。

•计量对象:公元前9600年以后欧亚大陆上农业文明形成时的东西方两大文明中心以及此后传承两大中心的各个文明中心,如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恒河流域等。

(二)人类文明的演进历史:从1.0到3.0

李录从第3讲到第10讲,用了8节来回顾人类文明演进过程和机制:

1、1.0狩猎文明时代:大约7万年前,人类走出原始森林,人类祖先具备其他动物不具备的智慧、想象力、创造力和进取心,走出非洲而后遍布全球,生活方式依旧是原始的采集狩猎,但人口数量迅速增长,濒临灭绝的机会大大降低。

2、2.0农业文明时代:公元前9600年地球气候变暖,过去采集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开始定居,从事农耕和畜牧业,在两河流域、长江黄河流域等,开始出现较为普遍的群居、农耕生活、封建城邦及民族国家。

3、3.0科技文明时代:公元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美国国父们发表《独立宣言》、瓦特在伯明翰宣布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这三件事分别代表自由市场经济、宪政民主下的有限政府以及现代科学技术。这一年遂为认为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人类自此开启3.0科技文明时代(也有人称之为“工业文明时代”)。

从历史进程来看,3.0科技文明时代(第7、8、9、10讲)更接近现实,可略微多花一点时间浏览。

(三)归纳总结篇:第11讲“现代化的本质和铁律”。

李录从《国富论》谈起,在农业文明时代,社会专业化分工和商品交换,提高了商业效率,使得1+1>2,同一市场中增加的、交换的人数越多,市场越大,创造出来的增量就越多。

3.0科技文明时代,除商品交换外,还涉及知识和思想的交换,实现1+1>4的社会效应。

3.0科技文明时代最大特点:科技知识与产品的无缝对接,知识本身的积累性质,使得现代科学技术和自由市场结合时,无论是效率的增加,财富增量,还是规模效应都成倍放大。现代化就是当现代科技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所产生的经济无限累进增长的现象。

3.0文明铁律: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进化、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机制,现代科技的介入使得这一过程异常迅猛。这样在相互竞争的不同市场之间,最大的市场最终会成为唯一的市场,任何人、企业、社会、国家,离开这个最大的市场后,就会不断落后,并最终被迫加入。一个国家增加实力最好的方法是放弃自己的关税壁垒,加入到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自由市场体系里去反之,闭关锁国就会导致相对落后。

中国现在的位置:中国自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以来,才真正开启现代化的进程,经过40多年的发展,市场经济已初具雏形,但是还不完全自由,“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两只手”还在调节中,还时常左右手互搏。现代科技已经得到广泛学习和传播,但创新力还不足。科技和经济的无缝对接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经济增长持续了40年,但是还没有进入到一种自动的可持续增长的状况。中国现在还未处在现代化的状态,但是已经具备了现代化的雏形,所以说今天的中国应该是在2.5以上的文明状况,正在向3.0的文明形态演进。

(四)未来预测篇:中国经济、文化、政治、东西关系、人类命运(第12-16讲)。

预测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苏联解体、911事件、东南亚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影响世界格局的“黑天鹅事件”,往往也改变了国家、民族、还有很多芸芸众生的命运。21世纪以来,各种“黑天鹅”和“灰天鹅”事件更是频发。

而专家和学者的预测大多是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在现有状况之下去画“趋势延长线”,因此,笔者认为,作为理性投资人大可不必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做预测,对于预测文章,看一下结论,了解一下大势即可。

笔者将李录的预测结论摘录如下。

对中国未来经济预测:

中国完成从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转变为以政府为辅助的全面自由市场经济过程中,仍然有可能以高于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水平长期持续增长,直至大体赶上发达国家水平。

内需、服务将占GDP主要部分。经济资源将对全民开放,金融、能源、土地等将不再对外贸、国有企业倾斜,而是通过市场机制向全民放开,以公平价格在全国范围流通。国有企业经营特权将被逐步打破,逐渐形成与民间企业的自由竞争。国企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也将逐步分离,引入民间资本,管理彻底市场化,国有股份逐步进入社会保险体系。随着社保体系的完善,民间储蓄也将逐步进入实体经济,形成资本、企业、消费的有机良性循环。城乡二元结构将被打破,所有公民逐渐享受同民同权,城镇化仍会高速继续,政府将从早期的中心角色中逐渐淡出。从中长期看,政府将从一线主力队员逐步退役,专注成为游戏规则制定者及公平的裁判员。政府经济管理方式逐步从正面清单过渡到负面清单。

对中国未来文化预测:

中国文化复兴与演进,是在科技文明的大背景下,通过理性思维、科学方法,对传统文化“整理国故”并演进、发展,经过长期、持续积累,逐步建立社会共识,还给国人和中国社会一个共同遵守的道德伦理,以及人们可以安身立命的共同信仰。在此基础上,紧跟全球科技文明社会中的创新前沿,并逐步做出作为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所相当的贡献。

对中国未来政治的预测:

中国政治现代化只能在自己的实践中学习并逐步前进。中国社会未来可能出现经济、政治两个对全民开放、机会均等的上升通道,大量社会人才进入市场经济领域,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同时也有大量有公益精神的人才流入政府,通过资格选举制,选贤任能,在宪法限定下,精英治国。

人类就本性而言情感上追求结果平等,理性上追求机会平等。凡提供机会平等的社会都可以持续发展,长治久安。

对东西方关系的预测:

由于受到3.0文明铁律的限制,东西方大国之间不太可能发生全面、持久的战争,没有国家愿意离开国际市场,大国出于自身利益会努力保护现有国际市场体系,大国之间会在全球共同利益上深入合作。然而,东西方关系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不仅是美国,整个西方对中国崛起仍抱有深深的不安,东西方仍抱有相互的不信任。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不安、怀疑也有可能恶化为全面敌意、冲突、对抗。

从中国角度来看,今后几十年,中国处于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最佳机遇期,争取实现现代化的最佳国际环境,应该是中国当前及今后几十年最大的国家利益。实现中国的最大国家利益,中美关系最为重要。中美合作仍是维系区域和平,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

面对国际挑战,中国最重要的对策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市场经济,坚持不离开国际共同市场。


价投:是优秀投资人的“康庄大道”

 

“下篇 价值投资与理性思考”是6篇关于价值投资与中国的演讲与访谈。其中关注度最高、最重要的是前四篇。

一、“价值投资在中国的展望”(2015.10在北大光华的演讲)主要解答4个问题:

1、资管行业特点决定了从业人员必须坚决坚守道德底线。资产管理行业有两大特点:用户无法判断产品好坏、从业人员薪酬高。这就决定了从业人员必须坚守最根本的职业道德底线:把对真知和智慧的追求当做自己的道德责任,坚决有意识地杜绝一切屁股决定脑袋的理论;真正建立受托人责任意识。

2、长期来看,哪些金融资产可以使得财富有效、安全、可持续增长?是股票!

根据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西格尔教授(1802-2011)美国大类金融资产表现折线图(P176)的统计数据揭示,股票表现最好(年化6.7%),现金表现最差(-1.4%),其次是债券(长期债券3.5%、短期债券2.7%)。

3、什么是投资的大道?怎样成为优秀投资人?

真正能够带来长期优秀回报的方法,只有价值投资。价值投资包括四要素: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所有权、理解市场先生、预留安全边际、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价值投资是投资的康庄大道,但知易行难,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需要能够克制一夜暴富的心态,接受慢慢变富的期许,需要真正理解一个行业、一个公司的基本面。

4、价值投资是否适用于中国?

李录的答案是完全适用,而且机遇更大、更难得。理由如下:

第一,根本原因。中国正在从2.5文明时代向3.0时代迈进,持续进行市场经济和推动现代科学技术是大概率事件,其大类资产表现大体上会遵循过去300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模式,经济会出现累进式增长,股票表现预计仍然会优于其他金融资产。

第二,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70%是散户,韭菜众多,投机氛围重,价格常常背离内在价值,如果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竞争者会更少,成功几率更高。

第三,中国经济体制转型,金融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融资角色,过去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未来可能会形成以资本市场为主要资金来源,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工具,金融市场的发展规模、机构化的程度、成熟度未来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图说:巴菲特、王传福、李录等人合影

二、“价值投资的知行合一” (2019.11在北大光华的演讲)主要阐述4个问题:

价值投资四大元素里,最困难的是“市场先生”和“能力圈”的问题。要攻克难题,必须搞清楚如下4个问题。

 1、投资与投机问题。

李录认为投资和投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如果投资的公司是可以累进、持续增长的经济,利润和回报也会持续增长。如果只是猜测他人在短期之内的买卖行为,到最后只有一种结果,赢和输必须相等,就是零和的结果。投资者必须记住投机归零的概念,尽管可能有些投机者短期套利、高买低卖赚钱了,但最终的结果仍是一样的——投机部分全部归零。

    2、如何建立能力圈?

投资者必须学会对公司进行基本面分析。要弄清楚公司为什么赚钱、赚的是什么样、将来会赚什么钱、行业竞争状态如何?把这个过程叫做建立自己的能力圈。

(1)你投资的东西必须是你真知道的东西,只要对在安全边际内的那部分真懂,其他的你不懂不重要。

(2)以公司所有者的心态全力以赴去做研究。

(3)抱有对知识诚实的态度,知识的积累也是复利增长。

(4)让兴趣主导你的研究,不要跟风研究,不要贪多求全,知识积累循序渐进。

3、如何修炼投资人的品性?独立、客观、理性、果决、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像芒格那样每周读《价值线》《巴伦周刊》《华尔街日报》刻意锻炼提升商业洞察力;打高尔夫、冥想锻炼心性。

4、普通投资人怎样保值增值财富?(要点略)

三、“价值投资的常识与方法”(2006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讲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20世纪30年代由格雷厄姆开设“价值投资实践”课程,格雷厄姆退休后,该课程停止。20世纪90年代由布鲁斯·格林伍德教授重新开课,自2000年开始李录受邀以讲座的方式课堂授课,2006年这次授课由蒋志刚先生根据录音予以翻译整理。全文以课堂互动的方式,对一系列投资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该篇文章头绪繁多,而且多是师生之间互动问答,不易摘录,但绝对值得专业的投资人士细读、揣摩。

 

在“阅读 思考与感悟”中的第一篇“书中自有黄金屋”(2011.11《穷查理宝典》中文版序)值得特别关注。

李录在译者序中详尽地回忆了与芒格先生几十年的交往历程,记录了芒格的投资理念、生活工作习惯带给自己的巨大改变。

因为采取的是讲故事的方式,故笔者就不摘录要点,仅将文尾主旨部分,摘录与各位共勉:

“查理可以说是一个商才士魂的最好典范。首先查理在商业领域极其成功,然而在与查理的深度接触中,我却发现查理的灵魂本质是一个道德哲学家,一个学者。他阅读广泛,知识渊博,真正关注的是自身道德的修养与社会的终极关怀。与孔子一样,查理的价值系统是内渗而外,倡导通过自身的修行以达到圣人的境界,从而帮助他人。”

“查理是一个完全凭借智慧取得成功的人,这对于中国的读书人来讲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例子。他的成功完全靠投资,而投资的成功又完全靠自我修养和学习,这与我们在当今社会上所看到的权钱交易、潜规则、利益交换、商业欺诈、造假等毫无关系。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用最干净的方法,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这个商业社会中的巨大成功。在市场价经济下的今天,满怀士大夫情怀的中国读书人是否也可以通过学习与自身修养的锻炼同样取得世俗社会的成功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及帮助他人的理想呢?”

 

对该书的一点独立思考

 

坦率地说,初看此书,书名《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有发自内心的抵触心理。理由如下:

第一,“文明”、“现代化”是两个话题,而且是人文社科领域最宏大、最复杂且最具争议的跨学科课题(没有之一),涉及人类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

关于“文明”“现代化”的专著,可以说是汗牛充栋。

自“五四运动”以来,文明和现代化的争议持续一个多世纪,且从未休止。文明和现代化争议的焦点、核心与本质:乃是“左右之争”、是“民族路线与全面西化”之争。

当然,“文明”和“现代化”之争,在过去、现在也一直在影响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而且未来一定会继续影响。

概括来说,将如此宏大、复杂、且具有争议的话题融入一本书中一个篇章,能否说清楚、讲明白,笔者持强烈怀疑态度。

第二,谈现代化、谈文明,往往容易陷入“西方中心主义的陷阱”。笔者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文明”、“现代化”一词是如何被创造、被谁创造,即从何而来、由何而来,其本质究竟是什么值得探究。

李录将现代化的本质归结为,“科技知识与产品的无缝对接,知识本身的积累性质,使得现代科学技术和自由市场结合时,无论是效率的增加,财富增量,还是规模效应都成倍放大。现代化就是当现代科技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所产生的经济无限累进增长的现象。”

笔者认为,撇开政治、撇开民族,谈现代化,或有视野之局限。就这一宏大的历史政治课题而言,牵涉国家命运、民族复兴、道路选择、文化传承等,仅仅单纯的从投资人视角来看,从市场经济、科技进步、价值创造、社会进化等维度来考察,显然有点简单化甚至是过于狭隘。

当然,不可否认市场经济(1776年《国富论》)、科技发展(1776年瓦特发明蒸汽机)、西方xian政民主(1776美国《独立宣言》),是3.0科技文明的“导火索”,但由此而触发的现代化,其本质绝非“现代科技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么简简单单。

很欣慰的一点是,李录并没有掉入“西方中心主义的陷阱”。

李录很讨巧地、很灵光地将自己定位为“世界公民”、“中美之间、东西方之间加强沟通的桥梁”。

他在书中说,“过去50年,我在中美各有半壁生涯。两段不同的履历让我时常审度中美两国,它们不同的文化和我自己的变化。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有身份的障碍——我到底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两种文化的冲突宛如两股真气在我体内奔涌,一争高下。为得解脱我更加深入地研究体验两种文化的精髓。直至不惑之年,我才慢慢将两种真气合二为一和平共处,以至豁然开朗——我成了既是纯粹的中国人,又是百分百的美国人,并且1+1>2。通过两种文化的视界,我能够解读两种文明的各自风华,我可以于希声处闻大音,于无形处观有形。这样的特质让我在中美文化之间无界游走。我现在更相信1+1=11。因此,我将视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交流与沟通为己任,为彼此解读对方的故事,未来这项工作也将是我后半生的主要职责之一。”

但,正如李录所说,若其所言为实,自我定位“世界公民的身份”,“以推动东西方和解为后半生主要职责”,是否脱离了事物之本源,即第一性原理?

“现代化是什么?现代化本质是什么?西方人所谈的现代化与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两者的现代化是同一概念?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是遵循西方路径?还是探索自己的独特道路?……”

如若脱离事物之本源,以“世界公民的身份”去执意以“推动东西方之和解”为一生之使命与职责,是否又有“一厢情愿”、“先入为主”、“屁股决定脑袋”之嫌疑?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要刻意挑起或者激化“东西方文明纷争”、“左右之争”,而只是想说,对于如此宏大的且具争议性的人类课题,在尚无定论前,一方面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面有丰富的视角、有逻辑分析、有深刻思考也都是好事,但都只是一家之言。

正如李录所说,“绝大部分(关于企业)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投资实际上是对未来的一个预测,而未来在绝大部分时间是没法预测的。所以研究一个问题不见得一定有答案。研究一个问题绝大部分时候得到的是更多的问题。所以当你比较诚实的时候,你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就比较客观。你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在未来寻找答案。”

不追求标准答案,引发一系列思考,得到更多问题,在未来寻找答案,本身就是在创造价值。

对“我”之启示:坚定地去做中国价投者

 

阅读、思考和实践,是芒格一直所推崇的理念。

掩卷而思,李录这本著作对专业投资人启示有何?

一、坚定地去做价值投资者,重仓中国。

价值投资者即便是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美国,也只有不到5%的比例,所有的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最终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中国,价值投资者只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况且其中还有很多言行不一者、价值投机者参杂其中。

李录该书拉长历史的视野,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去讲人类文明,讲现代化的历程,其落脚点就是尽量客观地去描绘未来的中国将会怎样?中国的发展又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机遇?在这种机遇下,中国的投资人又该如何把握机遇?

答案,唯一,那就是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重仓中国!

二、如何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

李录书中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三点:对知识诚实、构建能力圈、修炼投资者品性。

读者可以对照书中相关章节做检索式阅读。

其它很多对投资人的建议,笔者以简明语录式附于文尾,供各位同行参照借鉴。

三、如何刻意培养投资人的商业洞察力?

巴菲特和李录都曾多次提到,芒格是一个“行走的图书馆”,平均每天阅读的纸质资料至少在500多页。

巴菲特说,最佩服芒格的一点即商业洞察力,基本上两分钟看清楚一个商业或事件的本质。

李录多次提到,芒格无论走到哪里,手里都会带上一本书、一份报纸和杂志(如《价值线》、《巴伦周刊》、《华尔街日报》),随时随地都在阅读。

李录曾讲述2010年年初,芒格太太南希病逝,几个月后,因为一场事故又导致芒格右眼丧失90%的视力,致使他几乎一度双眼失明。对于一位86岁视读书思考胜于生命的老人而言,两件事情的连番打击可想而知。但芒格依然是那样理性、乐观、积极与睿智。他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消极放弃,在平静中积极地寻求应对方法,尝试过几种阅读机器,甚至一度考虑学习盲文。后来奇迹般地恢复了70%的视力。

在笔者看来,对中国投资人而言,要想成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除了有坚定的梦想、有明确的目标、有强大的执行力,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要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当“学习—思考—实践”贯穿投资人一生时,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用高瓴资本张磊的一句话作为结语:“Think Big,Think Long,做时间的朋友。” 

附录:李录给中国投资人40条建议

    该部分由笔者根据书中内容摘编成语录体。

01 独立

价值投资者的首要特点就是要不介意作为少数派,反而因身为少数派而感到非常自在。要有一种天生的感觉,对于事情的判断不受别人赞成或反对意见的影响,而纯粹基于你的逻辑和证据。

02 好奇心

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成为一个学术型的研究人员,而不是所谓的专业投资者。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学术研究者、侦探,甚至记者,要有探究万物运行原理的永不满足的好奇心。

03 诚实

必须非常诚实,不要欺骗自己,因为骗自己是最容易的。所以要看待世界原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不是按照你希望的方法来看待这个世界。

04 不做周期预测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会很清楚地告诉你周期是没有办法预测的,他也不会去预测。一旦进入到周期预测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有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从几年的周期又变成了几个小时的周期。开始进入到这种思维的时候,你就已经不是一个价值投资人了。

05 兴趣驱动能力圈建设

我投资最成功的几个案例里,知识的来源不是年报,而是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让我对一些其他的问题做出比较不同于市场的判断,有一些真正的、独特的洞见。

但是知识互相之间怎么联系,你事先是不知道的,所以人要对自己诚实,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圈必然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兴趣也不一样,要比较诚实地按照自己的兴趣往前走。

06 从易到难做研究

从简单的做起,真正地去懂一家非常简单的企业,从小的、简单的生意做起,按照自己的兴趣指引你去研究越来越复杂的企业,这个时候知识就一点一点建立起来了,而且是诚实地建立起来了。

07 市场专打“软肋”

市场的存在,就是专门去发现人性的弱点。当你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然后又正好在市场里变得运气非常好的时候,比如突然之间赢了一下,这是最可怕的一件事。你会很容易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到最后这个市场一定会把你打败。市场非常残酷也非常真实。

08 比较优势

任何一个简单的企业都不太容易,都挺难的。当你发现有些人在不容易的行业里做得比别人更好,这时候你就能明白竞争的优势是什么,是从哪来的。

09 理解公司运营

作为初学者,你可以选择一家容易理解的公司,可以是家很小的公司,比如街头便利店,一家餐厅,或者是一个小的上市公司,都无所谓。

试着去理解一家公司,明白它是如何运转的:它如何盈利,如何组织财务结构,管理层如何作出决策,和同行业内竞争对手相比有何异同,如何根据大环境调整自身,如何投资盈余的现金,如何融资等等。

10 以所有者心态研究年报

如果说有一个东西对投资结果比较有正向相关的话,就是读的公司年报的多少,可能确实和投资的知识有很多的正向关系。你了解的企业越多,你了解的企业的历史越多,了解的行业越来越多,对它们的分析越深刻。

尤其是你用正确的方式,真的从拥有者的角度来思考企业的话,这方面的阅读其实和你将来在投资上的判断力、对机会的敏感性和把握性会有很多正向的关系。如果你用错误的方式,比如研究的都是k线,研究再多也没什么用。

11 批判眼光读卖方研报

研究方法有很多,卖方的研究报告也可以看,因为有一些数据,也会去做出比较客观的回答。但是你得认真、理性地分析,带着批判的眼光,用比较客观的方式,判断哪些是可以学习的,哪些事实能够得出哪些结论。一定要用逻辑来推动,而不是用想象和你的希望来做中间的嫁接。

12 主意不在多、而在“精”

我的成功可能也就是来自过去26年里不超过10个的主意,所以,你真的不需要那么多主意。

13 做研究要能长期“钻进去”

了解一间公司是一个很长期的事,不是短短的几天、几个礼拜、几个月,它常常是以年为单位,有的甚至需要10年以上的研究,你才能够有点发言权。所以如果你真的研究透了,你就敢下注。

14 回归本源,不武断

在判断一个企业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说,因为这个人怎么样,这个企业一定会成功或者不成功。我也遇到很多,看起来各方面条件都应该是对的人,结果他的企业做得很一般。 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回到每一个企业本身,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5 任何行业都有“好标的”

所有的行业都会出现很优秀的投资标的,只要这个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存在,就会出现很多。哪怕这个行业本身的增长性不足,但是会在一定的速度上维持增长,因为我们离不开它,如果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了高度的整合,而且进一步地在同步整合,那么这些企业也会成为很优秀的投资标的。

16 价值投资是方法论

价值投资本身并不一定要去投资某种具体行业,比如消费或者金融或者科技,没有这样的区分。价值投资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套行为准则,是一套预测的方法,和投资什么样的行业没有关系。

17 重视“知识复利”

绝大部分人对复利不信,因为复利在生活中不常见。比如说最有可能复利的是经验智慧,但是按照绝大部分人的学习方法,实际上他的知识没办法积累,都在老化,所以连最基本的复利他也看不到。

18 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非常重要,要在考虑到各种各样,甚至于几率非常小的事情出现的时候,你的投资仍然能够得到安全的保障,这才是比较可靠的投资。包括瘟疫,包括大的经济危机,甚至于战争,都应该在你的考虑范围之内。

19 论“所有者心态”

购买的时候,需要一个比较大的安全边际。一旦买入之后,你对公司的理解会变得越来越深刻。这个时候价值和价格的计算会发生一些变化,另外你对未来的预测能力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个时候你能忍受的价格范围应该更加宽裕。

20 何时卖出?

卖出的情况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

第一,如果你犯了错误的话,马上就卖掉。

第二,当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标的的时候,价格和价值的比例、风险和收益的比例不如新的标的的时候也会卖出。

第三,出现了比较极端的价格和价值的分裂,无论这个公司未来如何增长,都很难去证明这样的价格,在这个时候你也需要卖出,因为这个时候你的机会成本变成了现金。

21 “正确的错误”

投资是一个概率游戏。我们假设情况是你有90%的把握,但是还有10%的其他可能性,结果那10%就是发生了,这就是正确的错误,此时你应该卖出。

22 做坏的准备

如果一家公司本身具有很强的护城河,有非常优秀的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在竞争中处在优势的地位,那么一般来说它的好的方面会自我保护。不需要你想得那么清楚,也不需要去作什么准备。所以真为了未来做准备,是做坏的准备,好的事情不需要准备,接受就可以了。

23  一旦看准,下重注

投资的数量要少,投资的时候把握要大,在把握大、数量少的情况下,下注要多。

24 长期积累高几率

即便你特别有把握,也做不到百分之百正确,你得到的只是一个高的几率。但是如果你永远在最高几率的时候出手投资,那么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果必然非常好。

25 股价下跌不是风险

在价值投资者看来,投资股市最大的风险其实并不是价格的上下起伏,而是你的投资在未来会不会出现永久性的亏损。单纯的股价下跌不仅不是风险,其实是机会。不然哪里去找便宜的股票呢?

26 理解人类文明图谱

要想理解股票在过去200年的表现以及今后20年的表现,必须看懂并能够解释这条线——过去人类文明的基本图谱。不理解这个,很难在每次股灾的时候保持理性。

27 内需是长期的确定方向

人本性上都差不多,别的地方需要的,中国也需要,只是我们因为经济水平可能还没有达到相同的水准。我们内需相对于发达国家里欠缺的地方,肯定就是我们长期增长的比较确定的方向。

28 论管理层的重要性

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影响力不太一样。在一个企业的初创时期,管理层非常重要,在一个企业的转型期间,管理层也非常重要,但是在正常状态下,生意本身的逻辑重要性远远大于管理层。所以要具体看你投资的企业是处在怎样的状态下。

中国的很多企业总体来说还处在初创期,而且中国经济本身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这些企业和行业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在中国或者是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管理层的作用通常比在发达国家和比较稳定的经济体中要重要得多。

29 投资根本驱动力——知识和思考力复合增长

芒格先生认为获取智慧是人类的道德责任,对此,我深以为然。以我个人经验为例,如果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学习进步,绝不会走到今天。

过去二十五年,我的投资从“捡烟屁股”的方法到投资伟大的公司,从投资北美到专注亚洲、中国,这中间的每一步都是不断纠错的结果。

今天我管理基金的资产从最初的几百万到现在已近一百亿美元,收益增长五十多倍,这其中真正驱动投资回报复合增长的正是知识和思考力的复合增长。

只有思考力的增长速度超过资金增长速度,投资资金才会安全有效。

30 安全边际要考虑极端事件

价值投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安全边际,安全边际要在考虑到各种各样,甚至于不太可能出现、几率很小的事情出现的时候,你的投资和你的估值仍然能够保障安全。

所以包括瘟疫,包括大的经济危机,甚至于战争都应该在你的考虑范围之内。

如果你在投资之初,就考虑过这些极端情况,你投的公司仍能让你的投资本金有安全保障,这个投资案例就是比较可靠的。

总之,价值投资人应该把一些极端的事情也考虑在内。

31 研究问题不见得有标准答案

绝大部分(关于企业)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投资实际上是对未来的一个预测,而未来在绝大部分时间是没法预测的。所以研究一个问题不见得一定有答案。研究一个问题绝大部分时候得到的是更多的问题。

所以当你比较诚实的时候,你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就比较客观。你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在未来寻找答案。

所有的现在时都在回答你过去的问题,现在进行的事又对未来提出更多的问题,这就是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并增长见识的过程。另外你在检验的时候也不要老用自己的经验,有点太慢了,没有效率。

32 如何确认在能力圈内?

你一定要找到你能找到的最优秀的、最聪明的、持相反论调的人来讨论这笔投资。如果你比聪明你很多倍的、持相反意见的人还能更好地反驳你自己,他能够想到的问题你都已经更深入地想到了,你用来反驳自己的论点和论据比他的还要有说服力,那么你可能就比较接近于能力圈内。

这个过程要求自己做自己最苛刻的批评者,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如果你不是那么喜欢批评自己,你可能需要在你的投资团队中找到一个伙伴,或者在持相反意见的阵营中找到一个人,各方面都比你强,来持相反意见,挑战你的观点。

但即便如此,还是会有盲点,在某个地方会存在你想不到的问题。

这只有靠长期积累来逐步完善。

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投资人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善(自己),这比较苛刻,也比较反人性。对价值投资者而言,长期的学习、长期的积累非常重要。

而即便你能做到这点,有时你还是会犯错误,所以,常年的积累只是让你的成功几率比较高而已,并不是百分之百。

如果你一直比较诚实地对待自己,长期持续地去研究问题,在某一刻你会有这种感觉,觉得你确实比其他所有人在某个问题上更正确。 

33 对知识要诚实

知识的积累和经济的增长相似,都是复利的增长。过去学到的所有知识都能够相互印证,相互积累。但是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千万不要不懂装懂。

如果对一家公司的研究达到“懂”的状态,他就会看得出10年以后公司最坏的情况是怎样。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说自己懂了这家公司。

34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

有用的知识,首先它可以被证实,它的逻辑和事实都能够支持它,其次它能够用来解释一些事情,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同时它还要有比较有用的预测能力。

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最有用的、最符合这些标准的知识,就是科学知识。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同时必须知道得到的只是模糊的结果。但是,我们刚好宁愿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

35构建能力圈

由于每个人的能力圈都不一样,因此他们的投资组合也不会一样,所以他无需与别人多交流,他要投的公司也不会很多。能够大概率预测正确的公司也一定很少,而且一定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所以能力圈必定是在小圈里。

真正能赚钱的不在于了解得多,而在于了解的东西是正确的。如果了解的东西是正确的,那么就一定不会亏钱。

36自觉抵制“市场诱惑”

个人投资者最忌讳的就是被市场诱惑,像牛顿那样,在市场非常炙热的时候进去,又在市场非常低迷的时候出来,基本上就失败了。不去参与投机是最基本的原则,只要能够做到这点,而且只去投资自己懂的东西,不懂的东西不做,那么基本上不会亏钱。同时,还必须记得,投资必须比较集中,一定要投资到特别了解的少数几只公司,这样才能让财富慢慢地增长。

37主意正确,不在乎多

伯克希尔·哈撒韦过去50年里只有15个好主意,而喜马拉雅资本过去26年里也只有10个好主意,他们就做到了极致。如果剔除了其中的几个好主意,那就太稀松平常了。所以,李录先生说,你真的不需要那么多主意。我忽然意识到,我在过去12年里竟然也能够获得四五个好主意,还真的很幸运。

38培养良好品性

他必须比较独立,看重自己内心的判断尺度,而不在乎别人的尺度。做到相对客观理性,受市场情绪的影响比较小。既有极度的耐心,又有非常的果决。机会没来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认真学习,而机会一旦来临,又极具强烈的果决心和出色的行动能力。

39 做减法

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来源都不太一样。绝大部分企业其实是说不清楚的,也没法预测的。很多企业本身的变化确实不构成持续的竞争力,所以要把时间花在更能够预测的行业里。企业可预测不仅仅是因为其所在的行业本身可预测,而且也因为它自身确实优秀。优秀的含义就是它对资本回报高于它的竞争者。全球上市的企业大概有10万家左右,但是在任何时候其实并不需要研究超过5~10家公司,因此第一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减法。

40普通投资人,怎么保护和增加自己的财富?

(1)选那些能代表经济发展的指数基金,然后长期定投。

(2)离开金融圈或一线城市,远离干扰的杂音,更有利投资。

(3)要相信复利的力量,最有可能成为复利的是知识、经验,但如果学习方法不当也可能知识老化。

(4)投资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就像巴菲特那样,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颗平常心。

(5)做价值观正确的事,才能取得成功,人工智能是无法取代个人投资的。

(6)个人投资者不要被各种不熟悉的机会诱惑,不如选那些看起来收益率不高,但可持续保持收益率的投资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版巴菲特”李录:中国前景与价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