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孝臣不忠,最惨当属卫定公。墙要倒众人推,人人预言郤氏sui

今日左传 成十四年

本年来到了公元前577年,鲁成公已经继位十四年,此年才娶妻,说明他真的是年幼继位,可能是三四岁继位的,可惜他四五年后就挂了,那他的嫡长子也是年幼继位,幼主继位,基业不稳啊。后续是怎样我也没看,反正就是要不君位不稳,兄弟相残,要不就是权臣掌权,此时有太监,但还轮不到太监,因为大家族的臣子权力非常大,参考鲁国季氏,就是孔子看见八佾舞于庭那个,气得老夫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是要说卫国的,话说这年卫定公在位十二年,身体嘛,不太好,上年追随晋厉公伐秦,这年春天又去晋国朝觐晋侯,小国与大国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啦,大佬在哪儿,咱就在哪儿。大佬指哪儿,咱就打哪儿,身不由己的啦。

卫定公去到晋国,该有的仪式完了后,卫定携夫人准备回家,正内心狂喜时,晋侯说,兄弟啊,我给你准备了一个惊喜。然后,眼前出现了卫定公最讨厌的孙林父,卫定也顾不上礼仪,转头就要走,夫人定姜赶忙拉住他,巴拉巴拉劝了一通,卫定觉得在理,于是同意让孙林父回国并复位(孙氏是卫国掌权之卿,就是我们后来说的相,卫定公和他有旧怨,七年前他就逃往了晋国,和晋国关系甚好)。

回国后卫定因为劳累和心情郁结,毕竟让孙林父回国不是他本意,所以病情加重,即将一命呜呼,于是他把孔成子(孔子先人)和宁惠子召来交代后事,立妾敬姒(敬应当是谥号,姒是姓)之子衎(kan4)为太子,这位就是卫献公。

这年十月,卫定不治而亡,夫人定姜哭得死去活来的,却看见太子也不怎么难过,也不按礼疏食水饮(参见琅琊榜太奶奶去世太子和誉王偷吃东西,还有照常饮酒作乐),定姜叹道,卫国将有大祸。

国君不贤不仁不孝不礼,当然会有大祸了。群臣得知后皆恐慌不已,大家都知道夫人定姜素有贤名。而孙林父得知后,便继续与晋国加强友好关系,以免除后顾之忧。

即便如此,定姜也没有什么权力去干涉政事,女子干政的事情在左传只见过一次,就是某国太夫人把国君赶了出来[捂脸][捂脸]是一个秦国西边的游牧民族,我忘了是啥名字了。

所以卫国的命运真的是未可知的,国君不贤不孝,臣子不忠不义,想来,乱不久矣

说完这倒霉孩子卫定公,我们来看看另一个倒霉家族郤氏,郤氏从郤克开始崛起,到现在已经有那么些年了,前面好多次都有人预言郤氏要亡。

成十三年,郤锜到鲁国乞师,工作时不严肃,无礼孟献子预言其将亡。成十一年,郤犫(chou1)来鲁国聘,向声伯求亲,直接把声伯已经出嫁的妹妹给抢走了。还是这年,郤至和王室争地盘,周王无奈只能派人在晋侯面前与郤至诉讼,大损王室颜面。王室是没什么地位,但颜面还是有的(参考现今英王室)。

再就是本年,卫定公享苦成公(郤犫谥号)(享是仪式,东西摆着,不吃。宴是实实在在的饭局,可以吃的),苦成公傲,宁惠子预言郤氏药丸。

纵观这一时期的晋国,赵氏在赵孤一案后大势去了(后又卷土重来,也是牛逼),六卿占一,新军占一,还有一位御戎,总之就是权势正盛,是最容易得意忘形的时期,得意忘形就容易得罪人,容易被当成出头鸟,所以做人要低调嘛。

果然,三年后,郤氏就玩儿完了。晋国这会儿的权力斗争已经与国君无关了,其他国家也是,这便是所谓“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时代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子不孝臣不忠,最惨当属卫定公。墙要倒众人推,人人预言郤氏s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