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天地遇众生识自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适合所有人的修行方式。
今天就聊一聊自己一路走来,读书的故事。

儿时,由于物质条件的匮乏,关于读书这件事,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对于书的理解,只停留在平日里用的课本。但那时,好像对于文字有一种很特殊的感觉,有些字没见过便可以准确识得。那个时候对于课本外的读物,也只有姥姥家过了期的一些报纸,即使过了期也会津津有味的看个没完。

第一次获得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还是初一的时候,去县城里读书 ,母亲在书店给我买的,那次是目前为止,母亲唯一一次送书给我。当时的母亲似乎并不知道要买些什么给我看,全凭书店阿姨推荐,一共4本书 ,只记得其中3本,另一本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这3本是《中学数理化公式大全》、《智慧背囊》、《伊索寓言》,想在想想,《智慧背囊》书中的小故事对我成长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去县城读书后,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已经可以自己买一些书来读了。8那个时候,比较喜欢看满分作文范文,可能因为看的多的缘故,所以初中开始直到高中,作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那个时候,偶尔也会在周末约同学去新华书店看书,一看就是一天,那个时候大抵就是瞎翻瞎看,没有足够的耐心,通常是看一会《水浒传》,再翻翻《三国演义》,也看了一些自己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的书,以至于直到现在,还没有完整读过四大名著里面的任何一部。

8到了高中,由于遇到个爱看书和杂志的同桌,虽然每天比较忙,但还是会忙里偷闲,在休息的时候,会看《意林》、《读者》、《疯狂阅读》。*那个时候没有手机,也不看电视,这些杂志,几乎是我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让我了解很多和我一样的高中生的成长经历与感悟,也是在高中,读完了鲁迅的大部分杂文,会为鲁迅笔下的每一个鲜活的人物的命运起伏而感伤,后来又读了《傲慢与偏见》、《文化苦旅》、《致加西亚的一封信》……,每每想起这段日子,内心满是怀念。

到了大学,读书变得越来越便利,可以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在网上买书,也可以在读书软件上看书、听书。大一时,就曾立下flag,大学期间要读完200本书。毕业的时候,各种不同领域的书,读了也不止200本了,有些书并没有读完,只是粗略的翻看了一下。看的书从人物传记到科幻小说再到成长启迪,有些书只记得书名,里面内容都已记不得了。有一种说法,你最后记住的那些东西,是潜意识里倾向于选择的,也就是这些决定了你是谁。

工作后,每天下班都会抽出时间来读书,有时看纸质书,有时看电子书,所看书的种类,大体是有关个人成长、自我管理、技能学习类,更多的是与认知方面升级和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相关。

读书类型、读书方式、读书态度的转变的同时,自己也在一点点成长。从最开始的好奇、功利、虚荣,到最后的沉稳、从容。通过读书,让我在狭小天地里,看见了更广阔的世界,让我在所有艰难时刻,没选择放弃自己。

可能终其一生的努力,也不能活成自己想成为的那类人,但读书这件事情会一直陪伴着我,希望一直走在遇到更好的自己的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见天地遇众生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