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减负,需顺应时代发展


近年来,社会呼吁给学生减负的声音不断高涨,教育部也不断发声,并制定适应社会发展的《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等相关政策。


教育部曾对《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进行答复称:2017年以来,针对“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问题,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为突破口,深化招生考试改革,树立正确人才培养观,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综合施策持续推进减负工作。



然而,从身边很多家长朋友的反馈来看,国家提出为“学生减负”是“好意”,但在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下,又有哪位家长敢心慈手软,给自家孩子减负,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



01     学生“减负”之路不易



2018年,教育部联合9部门发布中小学生减负30条,要求一系列措施减少作业量,保证学生睡眠。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明确要求各地方学校要控制学生作业量和作业时间,减少日常考试次数。


202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长吕玉刚也强调学生减负问题,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育部提出学生减负6条措施:


减负要降低课业难度;

减少作业量;

减少应试负担;

减少机械刷题;

减少超前超标培训;

减少不必要,不合理的负担。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多名委员就“学生减负”问题,又提出了多项建议: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


“不建议大部分普通孩子学习奥数”。“不喜欢数学的孩子,如果学习了奥数,可能会把学习兴趣搞没了,普通孩子也没必要去学习那些‘怪怪的技巧’。”


来自基层的高中化学老师王家娟认为,


“须从立法层面刚性约束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上课及补课的时间。”如果不从制度上破解“学生减负”难题,不改变校内的评价体系和招考制度,家长仅仅关注单维度的分数和升学率,恐怕大部分压在学生身上的这座学业压力大山根本无法移开,也根本无法进行素质教育。



不知不觉,给中小学生减负的话题已经提出了几十年,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从背着书包上学,到手拉着书包上学;从在学校就迅速写完作业,回家后可以轻松地和小朋友们玩上一段时间,到如今的回家写作业要到十点以后,导致睡眠和休息时间严重不足,甚至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给学业“增光添彩”,除了完成校内作业,还要背负着“校外的负担”。


什么体育锻炼,什么课外活动,什么提升素质教育,什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孩子、对家长似乎都成了一种奢谈。



02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本就是一件苦差事,所以,世上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的初衷是教会孩子从学习中寻找乐趣。


孩子如果在学习中端正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体验,孩子会发现,学习是可以带来乐趣的。


孩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做自己学习的“小管家”,做好时间管理,家长们自然也能变得轻松自在。


有一句话叫做:“不怕有天赋的人,只怕有天赋的人比你还努力。”


若想成为“人上人”,就得“吃得苦中苦”,就得付出一定的努力。因为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我是Jo小朵儿,乐于分享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想的北京大妞儿,愿给平凡的生活加点料,给奋斗的人生多一点正能量,多一点色彩与活力!感谢大家的关注!

欢迎大家到同名的头条号串门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生减负,需顺应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