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吕卫花坚持分第337天+285,2021年6月29日星期二
中24是已经结班到底在中级班都有哪些点需要去消化和吸收的?开始做一个比较系统和详细的梳理。
第一节课中刘老师提到的链接,除了和小组成员积极正向的链接,及时的回应,以及在咨询实操环节怎样和来访者快速建立关系,都需要链接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
到中级班主要是实操环节,各种问句,提炼背诵也需要在实操环节加以应用,怎样口语化?怎样变成自己的内容?还有box的练习,那都是以后咨询环节的各种形式的抓手,以及对咨询环境咨询设置咨询师开始一点一点的打磨,咨询师来访者,观察员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学习角度,都要在实操这个环节开展起来。
第二节课详细的答疑解惑,别人的问题对自己也是一种启发和引导,现在自己没有遇到相同的问题,有可能在以后的练习的道路上也会遇到相似的吧,所以别人提问题的时候也需要认真的去学习聆听,假如自己遇到了,会怎样应对?可能也起到一个预防和提醒的作用吧!
接下来是中级班第一次咨询展示,这就是人在做咨询吧!看到刘老师在整个咨询的过程中的表情,都是随着来访者的情绪起伏而有所变化,理解他的不容易,看到他的付出,肯定他的坚持,这么多年,越来越不容易,听到了这么多的不容易,那是什么力量让您坚挺到现在?如果换个人早倒下了,可能这就是对这个人感兴趣,或许微表情传递的力量比语言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大概也体现的是好奇是一种态度,以及专注的倾听,带给人的感受可能也就是道的层面的体现,也是焦点人性观基本理念的重现,看似无为实则无不为。
对刘老师的咨询可能大家都会认为每个问句都很精辟,会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又有哪些呢?可能自己会从基本功有所侧重,所以接下来的学习会更多的侧重道的部分,也就是说,怎样持续的浸泡在焦点的人性观和基本理念当中?可能会继续中级班的复训,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知道道理的层面,或许想去表达对焦点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想让自己的焦点语言更口语化,自己的咨询或者分享更落地一些,可能拥有一些烟火气息,让人更踏实点吧,因此接下来就要去练习box,参加读书会,去表达去说出来去强化焦点的理念,那对于咨询约练或者生活中可能是需要去不断的觉察,可能能用到一点儿的是什么?可能也需要去看看,我们去自我觉察时所带来的不同,可能那个自我觉察会让我们的感受变得敏锐起来,不再是那个后知后觉的状态,或者不知不觉的状态吧,也许人不再像以前那么拧巴,可能会让自己顺溜一点舒服一点吧!
第四节第五节以及第六次课的前半段咨询的方方面面,是以对方的福祉为第一位,对待来访者的态度是来欢迎去不留不求不帮,明确双方的关系的,原则中立,以及在咨询前需要了解的方方面面,来访者的各种资料,以及进到咨询室以后,各方面的设置以及咨询的伦理,还有咨询的要求,可能想到的细节都给予了呈现,开头怎样暖场?咨询师不居功的态度,为来访者提供的是安全与放松的环境,以及和孩子聊完以后怎样和家长沟通,当然,这里的来访者指的是消费型的,也可以是抱怨型的,也有可能是游客型的,可能通过几次甚至几十次的咨询,把抱怨型的游客型的怎样转变为消费型的?
第六次课的后半段第七次课第九次课基本功倾听和共情,具体化。再次练习倾听的作业,更多的是关注自己是否能专注于当下,可能更侧重于听的那个动作和内容,也有意识去尝试在这个基础之上,怎样去感受来访者的感受。可能想到的也有这方面的内容,可能在这之外,还有去感受来访者感受的时候也是在关注人,关注人的感受,人的希望,人的看重,在围绕着这个人所发生的人事实地物展开的聊,当人的感受,真的希望人能看中被看到,被理解,被支持的时候,内心的力量也许会发生一些变化,对于关注人又有了一点新的启发,所以对于倾听的练习,还有继续尝试的动力,可能看到自己练习后的一些变化,没有在事上纠缠,对于发生的现状,有的时候也能接受一点,可能与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到她的不容易,有一定的关联,可能对她的理解和支持也在发生着变化,而自己的那个焦虑也相应发生变化,因此有意识的去关注人,刻意的去练习倾听,怎么样去感受别人的感受,可能那是倾听的分解动作,然后再把这些分解动作组合,形成一连串的动作,或许现在还只是停留在一招一式的动作上面,就是在这一招一式上面练习的同时,也能沉淀下来一点基本功的内化。
第八次课时空对话的技术
时空对话就是跟未来的自己去对话(也可以跟过去的自己对话),借用未来的自己的力量,去疗愈过去的自己(去和未来的、过去的对话都可以)。如果我们跟未来的自己去对话的话,就是在借用未来的力量,帮助现在的自己,所以时空对话有点像焦点解决的奇迹问句跟关系问句的结合。适用的范围消费型来访者,假如是游客性或者抱怨性,来访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转为消费性来访者。假设他已经是消费型了,开始步入正题,首先还是需要用具体化去非常详细跟他探讨他的愿景实现之后是什么样的,先问他希望有什么变化。第一,跟他探讨是什么让他希望有变化,探讨他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动力在支撑着他,让他想有这样的变化。
第二,这个变化给他带来什么不同?对它的意义是什么?让他看到变化的好处,看到变化的好处本身更有动力。
第三,详细聊一聊这个变化的具体方面,各种细节。
这三句话,会延伸出来很多东西。最需要详细聊的是它的改变实现了之后的样子。这一块是需要聊的最细的,因为聊得越细,他越清楚未来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实现之后到底是什么样的?
如果他不清楚,解决就起来或者是实现起来就模糊的,所以我们要协助他完成从一个模糊的愿望到非常具体而清晰的愿望,因为人越清楚的知道未来想要的是什么,可能就越容易往那个方向走。
奇迹问句不是为了实现,是为了让他有一个大方向,最终能不能实现,能实现多少,没有关系。让他有个大方向,有愿景,能动起来,动起来之后就会带来更多的变化。动起来对一个人是最不容易的,一旦动起来了,就会带来更多的良性循环。(铺垫)
第十次11次课开始时空对话。
咨询室通常中间是茶几,旁边是四把椅子(如下图)。
如果孩子坐在B的位置上,那么就把D赋予它特殊的意义,未来的他的位置,把对面这把椅子当成是未来的他。
为什么换位置?因为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引发思考,一旦他换了位置,他的感受就变了。
当换完位置之后,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前面很好很多的铺垫。在跟他聊完未来的愿景之后,接下来就会说,“假设未来的你坐着时光机来到了现在”,说的时候要比较坚定,并且语速相对慢一点,还要有停顿,像催眠,把他带入那个意境里面去。聊愿景的时候,跟他探讨可能多长时间以后会达到他所说的这样的一个状态,要给他限定时间。
(假设他说一年能实现他的理想的状态。)“假设一年之后的你做着时光机来到了现在,就坐在你对面这把椅子上,仔细的感受一下啊。注意让自己感受一下,一年以后的、已经怎么样怎么样之后的你,现在坐着时光机来到了现在,就坐在你对面这把椅子上,注意用心去感受。(坚定的温和的重复)如果真的座在这你什么感受呀?
如果他说不知道,我们就鼓励他“没关系,你试着想想看。”当鼓励之后,他可能就会想一个时间,我们也要继续探讨它这个事件。
比如他说是三年,“说说看怎么是三年呢?”跟他去探讨,不要着急的去用,因为前面的铺垫至关重要。(每个老师都要练,至少做一次来访者体验一下,做一次咨询师用一用,才有感受。)
重复的目的是为了让他进入状态,缓慢的、坚定的、温和的重复,其实都是等待他的跟随,他可能还没有跟上,所以我们才要再来一遍。来访者跟上才会有收获,跟不上就放弃了。我们要和来访者同频,永远不要比来访者跑得快。重复之后,接下来问他“什么感受啊,如果真的坐在这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重复,“如果真的坐在这,你会有什么感受?”
如果前面的铺垫到位,一般都能进入状态,他可能会说他的感受是什么,也可以跟他去探讨,你看到了他跟你现在有哪些不一样啊?聊这一块是为了探讨有什么不一样,是为了再次强化他对未来的期待。
时空对话前问的愿景只是在头脑中去想象,现在假设人就坐在对面的时候,他的画面感会更强。
如果时间短的话,你可能就就粗糙一点,略微问一问,用一用就好了,就直接问他,“如果未来的、已经比较成功的你,现在就坐在你的对面,他会对你说什么呀?”这个时候连换椅子都没有了,直接问他会说什么就行了。
时间多的话问他,看到了什么,感受是什么?接下来说,我也很想采访一下未来的你,现在我们来假设,这把椅子被赋予了魔法,(指着这把椅子),假设这把椅子现在被赋予了魔法,当你坐上去那一刻,你就变成了一年以后的你,如果准备好的话,请坐到这把椅子上。
这个时候他可能就会坐过来,坐过了之后,有的人他还没有进入状态,需要慢一些,我们要等等他,提醒他,问他。有的人能很快进入状态,坐的姿势跟刚才姿势就不一样了,很有气势,很有力量。
有的人坐过来之后还是缩着,问他,“现在的你是2021年3月27日的你,还是2022年3月27日的你呢?”如果他说是2022年。问“2022年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他立马可能就会意识到,他的姿势就开始发生变化,因为身体状态的变化会影响人的心理。生理、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相互影响。
所以他的坐姿会影响到他自己,坐姿可能就会发生变化。这个时候可以来采访他,跟他打招呼,“你好,来自**年的某某某”,要叫他的名字,名字是一个人的非常核心的东西。
跟他去探讨,刚才也跟2021年的你去聊了,有了很多的变化,你自己能说说吗?你有哪些变化?这个时候他的感受会更强烈,因为他现在就在代表着未来的、发生变化的他,可能会讲现在的他已经有了哪些变化。要好奇“你怎么做到这些变化的?”他可能就会讲他是如何做到的,行动、方案就出来了。
接下来要问他“我不知道你这一路走过来的感受是什么,有没有什么要对坐在对面,2021年的你要说的呢?”(练的时候都可以按最详细的练,用的时候摘取一点点用就可以了。)最后都是让他对现在的他说一些话,说完之后一般也就问他还有没有什么要说的,没有了就向他表示感谢,并表示将来,比如2022年,我们再见,然后就请他做回他原来的椅子上。
这个时候再跟他去探讨,刚才我跟未来的你聊的时候,你在旁边都听到了什么?感受是什么?对你的思考是什么?接下来可能会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咨询就结束,约定下次再聊。
时空对话不仅可以和未来的过去的自己,或者别人都可以进行,去感受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去感受别人的感受,换位思考,扩大视角,可能也能理解别人,理解自己。有的时候还能增加信心和能量,是焦点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在关注人的基础上加以运用的。
第十次第十一次课外化及咨询展示
1、外化的核心理念:人不等同于问题,人是人、问题是问题,把人和问题分开。
2、适用对象:一般针对咨询关系相对较好的当事人,并且当事人愿意尝试用此技术,同时其想象力较强,容易受暗示。
3 、适用范围:一般用在情绪状态,或者是躯体的某一部分不舒服,也可以用于当事人某一段人生经历。
4、注意事项:尽量不要在第一次咨询的时候用,如果当事人改变意愿特别强的话,也可以尝试着用,如果时间紧张,关系还不够好的话,可以尝试用一部分或者一两句话。
例如,您的“焦虑”,给您带来哪些影响?它提醒您什么呢?
5 、关键环节:
一是选择玩偶。请当事人选择一个玩偶,代表他的问题或困惑,玩偶最好要有特点,如歪头的猴子或者魔鬼等。
二是给玩偶取名字。一定要请当事人给问题取一个名字(如给“焦虑”取名字叫“焦焦”),因为给问题起个名字也就意味着给问题下个定义。当给问题下个定义后,问题也就不是那么虚无缥缈而可怕了。
三是“入角”。在进入“问题角色”前,一定要“换位置”。从自己坐的椅子上,站起来连续说3遍“我是小焦焦,不是xxx”,然后换到另一把椅子上,并且要在原来坐的那把椅子上放一件自己的物品,代表自己还坐在那里。
“换位置”的仪式,可以让当事人更快进入角色。因为“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影响感受”。
“进入角色”后,引导“小焦焦”给它的主人(当事人)对话:什么时候容易来到主人身边,什么时候不来主人身边?是想提醒主人什么…
四是“出角”。 “小焦焦”给它的主人对完话以后,要“出角”,从位置上站起来,连说3遍“我是xxx,不是小焦焦”,然后再回到放有物品的位置上,也就是“穿越”回来了。
然后问当事人:刚才我给“小焦焦”对话的时候,你听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他提醒您什么?对您的意义又有哪些……
咨询展示及近期咨询感悟,外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具体化,好奇的态度,关注人的基础上去应用技术。
第12次课系统观下的循环提问
之前我们学过焦点的理论基础提到了系统观,也就是说每个人是个系统,那整个家庭也是一个系统,当一个人有所改变的时候,也会带来其他人更多的一些改变和不同,所以说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其他人的重要他人,都对其他人的改变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支持系统的作用,所以说基于系统观的考量下,怎么样用循环提问的技术,让整个家庭的力量能扰动起来?
1,先找到愿意共同探讨的主题。
2,再找到愿意共同讨论的目标。
3,然后再一起探寻彼此曾经尝试的之前的成功和例外的资源和方法。
4,假设解决,看到当一个人的改变可能会对其他人产生什么影响,那这个人的改变可能又对其他人有一些扰动和影响。
5,落实接下来每个人可以真正行动的一小步,进而推动整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咨询师保持中立的立场,做一个彼此之间的翻译器,也就是说让他们彼此能看到,懂得和理解对方,在这种互相、包容、接纳、理解的氛围中,大家建立一个同盟的关系、合作的关系,去共同面对和解决某个人出现的一些状况,就会比一个人很无力的独自去面对力量,要大的多的多,也就是说可能1+1+1>3,那么问题解决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第13次课U型咨询法
是刘老师在咨询实践当中的经验累积的一个技术,但只是作为一个理念和思路去感受。秉承的理念:复杂的问题,未必要复杂解决;一小步会带来滚雪球效应
适应对象:消费型和领悟能力比较强的来访者。
时机:先充分的聊透,先目标再推进。
标准问句:做点什么离我们想要的目标更近一些?
步骤:1,先确定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2,确定是否是自己咨询的范畴,3,收集信息,建立关系了解情况,4,确立主题,5确立目标,6,U型咨询法。
流程:1,详细的探讨目标,让当事人知道自己要去哪,越详细越好,同时探讨目标实现以后可能会与现在有什么不同?可能都会有谁注意到?自己会有什么感受?探讨与现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目的是为了让当事人更希望实现。这一步相当于U的左边一半的最上边。
2,探讨发生什么改变可能会实现刚才所说的目标?并好奇怎么发生这个改变(称之为改变A)就能实现目标?这个改变以前是否有实现过?当把这个层次的改变探讨清楚以后接着下一步。
3,接着询问再发生什么改变(改变B)可能会引起来刚才所说的改变(改变A)?何以如此?B改变是否曾实现过一些?如何做到的?是否有人可以帮助到自己?等。接着再下一层。
4,询问再发生什么改变(改变C)可能会实现刚才所说的改变(改变B)?何以如此?是否曾经有过成功的经验?等。与上一层雷同。
5,逐层往下,一直往下聊到当事人回去以后就可以做到的具体的小步行动为止。
6,整个第二大步都在顺着U的左一半逐步往下,一直都U的最底端。
7,刚才是顺着U的左边一半往下走,在这一步里面开始顺着U的右一半往上走。
引导让当事人自己思考做到C改变会如何?(会实现B改变),再做到B改变会如何?(会实现A改变),再做到A改变会如何?(会实现所欲的目标)。
这一步主要是让当事人拥有更多的希望感与掌控感,可以清晰的看到变化的脉络。
第15次课家庭作业
在咨询结束前,我们一般会给来访者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以推动他明回到现实生活中有意识的去观察或行动。
一、家庭作业的类型
家庭作业一般有观察型和行为型两种。就是告诉来访者详细的具体观察和行动的方案,让他们有意识的去观察和行动。
1、观察型家庭作业
一是观察行为。一方面是观察自己的例外时刻。比如说来访者说自己注意力不集中,那就让他去观察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是什么时候记下来,下次来具体聊。
另一方面是观察他人的应对经验,让他观察生活中重要他人是怎么做的。
二是观察认知。观察自己新的想法和看法及感受。比如说:这一周你去观察有哪些新的想法和思考,下次来我们再探讨。
2、行为型家庭作业。就是鼓励来访者去行动、去做,一方面去做已有的有效行为,鼓励他回去后继续做;另一方面去尝试新的行为。
二、如何布置家庭作业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来访者类型布置不同的家庭作业。
1、游客型来访者。不要给他们布置家庭作业。因为他们没有咨询意愿,如果再给他们布置家庭作业,他们就会有压力而不再来咨询了。所以,结束的时候我们只给他们说:希望你们再来!
2、抱怨型来访者。可以给他们布置观察型作业。因为他们抱怨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没有错,所以让他们去观察生活中别人有没有相对好的地方。
3、消费型来访者。可以给他们同时布置观察型和和行为型作业。因为他们有较强的改变动力,所以可以同时布置这两种作业来推动他们更快的改变。
三、制定家庭作业的原则
家庭作业一定是在前面咨询的时候探讨出来的是他们愿意去做的,而不是我们咨询师认为他们应该做的或者正确的。
1、明确具体的内容和方式
2、明确具体的时间次数
3、从当事人的脉络中产生的。
4、正向、可执行
5、可提前“小步推演”。
第16次课总结,相互告别感谢,这次中级班的复训,触动最深的就是小组成员之间的链接,以及在链接的过程中,彼此的敞开,真诚和信任,可能就是因为链接的比较紧密,而且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纯粹的,所以那个房间是温暖的,也是让人喜欢的,也有可能像刘老师说的,会走的比较远一些吧!
上一次中级班结束,只是知道各项技术,比方U型咨询法,时空对话,而这次中级班结束,就想把中级班所学的内容梳理梳理,有个大致的相对清晰的一个理解吧!不想让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糊糊嘟嘟,迷迷瞪瞪,对自己的学习有了一些要求,也想让自己在这块有所提升,当然,在这次笔记的整理当中,对于自己的学习,仍然需要有改进的地方,在课程的后半部分的笔记相对于前半部分,仍然需要加强认真对待,而且对于重点字词提炼也有待提高,接下来仍然会去复听中级班的课程,再加上重新记录笔记,标题也需要明确,这可能是对自己接下来的学习的一个目标和规划。
假如再聊一聊中级班学习的感受的话,对待学习比以前认真了,原来比较浮躁,可能现在会沉下去一些,不仅光去约练,也在开始去读书,去反思,去思考在约练当中遇到的困惑,除了在咨询约练中解决自己的卡点,可能也希望自己在挑战咨询师的时候有所变化,在这一次咨询当中,自己做到了哪些?再下一次的时候,可能希望自己有哪一点的不一样,慢慢尝试着接纳自己目前的状态,或许因为生病的原因,一开始对于自己这些是不接纳的,可能随着病情的慢慢稳定,重新思考到底要什么?自己又能做到什么?通过努力又能改变什么?都让自己对于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些改观,说心里话,特别感谢焦点,在自己得病的初期就有这样的感觉,除了效勤老师每周的陪伴,自己慢慢由疾病的痛苦的时期开始转到了相对平稳的阶段,都得益于焦点的陪伴,怎么样关注解决?怎么样关注自己的情绪没有那么糟糕?我可能会做到一些什么,我能做到一些什么,真的特别感激与焦点的相遇,也特别感谢焦点学习带来的这些变化,最后感谢刘老师搭建的约链平台,有机会在里面成长,自己觉察自己!
话不多说,继续呆在焦点的团队里,跟着刘老师继续学习成长自己探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