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次不止步的旅行

今天听施展老师分享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非常有意思。大致意思是:一个人在一岁多时就失明了,一直到五十多岁时遇到一位脑神经外科医生。这位医生发现时他眼部的一个小问题导致的失明。于是就通过一个小手术使这个人重见光明。但是有意思的是,这个人能”看到“世界了,却无法”看见“世界。听着很别扭,这不是同一个概念吗?这里所谓”看到“就是他真是的看到了眼前五颜六色的事物,所谓不能”看见“是没法把眼前看到的这些事物转换成内心可以处理的有效认知,不知其所谓何物。

这是为什么呢?他几乎一辈子都是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他所认知的世界是通过听觉、触觉等建立起来的,也就是他心中的一张蓝图。所听所感,都会对应到这个蓝图上的某个信息,或者不断取完善这个蓝图。但这个蓝图从来没有哪个细节是通过视觉来建立的,所以当他突然有了视觉信息输入时,也就无法在心中的蓝图中得以对应,也就是“看到”了世界,却没能“看见”世界。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我们从小失聪,突然有一天可以听到世界了,但能否通过声音来辨识之前的一切呢?

我们也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盲人在模大象的时候,就是不断在心中描绘这头大象,等把整个大象都买了一遍,大象这个事物就已经在他的心中有了一副蓝图。以后谈论起大象,他第一反应出的应该就是自己心中的大象。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每天放学回家6点多准时等在电视机前等着童话世界的开始。但是一到7点种,那熟悉的音乐响起,立马就撤了。那个时候感觉动画片太好看了,就连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也都是争相扮演某些角色。而《新闻联播》好无聊,整天就是政策、局势,完全提不起兴趣。那时候的我,还停留在孩童时代,还没有什么社会概念。心中的世界小到只剩下家、学校和动画。

2003年我读初中,正好在那一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以前听过美国,却没有听过伊拉克。而震惊我的却是“现在世界还有战争!”。我赶紧在世界地图上定位伊拉克,通过《新闻联播》关注战争的进展。在祖国一片祥和的21世纪,就在不远的中东地区的伊拉克却遭受炮火侵袭。我可以安安静静的在教室上课,而那里的儿童却要在炮火中寻找安全。是的,战争这个概念第一次实实在在出现在我脑海里。那段时间一直关注《新闻联播》,可能也是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对动画片失去了兴趣,开始想去知道我们县之外的世界。从《新闻联播》扩展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高端访问》等节目。与此同时,心中的世界蓝图随着这样的成长不断扩大。

十岁不愁,四十不惑。不愁不惑,却是两个阶段。人不断成长,不断完善对物理世界的蓝图,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对社会的蓝图。这两者组合在一起,铸就三观。不断成长,就是不断更新心中蓝图的过程。那怎么去更新呢?旅行是,读书是,交朋友是,沉思是,培养兴趣爱好也是。出门旅行,去真切的感知一方山水、一方人;通过书籍,去拓展思想的边界。打开一本书,犹如打开一个人的生活,去体味别样人生;甚至,可以去大胆结交新的朋友,近距离触碰另一种思想;亦或是静下心来,去寻找内心的真我;也可以培养新的爱好,认识另一个自我。

我们有太多的方式去不断更新和完善心中的蓝图,但重要的是内心是否愿意出发。曾看到一段话让我非常警醒:

我看到繁华街头不断往前走的人,他们的人生并没有往前走,只是每天不断的回到原点,只是不停止的轮转。

它之所以能瞬间触动我的内心,是因为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也即将可能处于这样的一个“不停止的轮转”。我很担心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走入这样一个循环找不到出路,日复一日,失去了人生的进度条;我很担心自己在年过三十就已“死去”,之后每天活在过去的影子里;我很担心自己内心的蓝图从此定格,自己画地为牢,错过太多的美好,也错过更好的自己。

我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成长,想起了通过各种方式去接触更大的世界,去满足心中对未知的渴望。

 重新拿起放下多年的书本,让思想再次出发。去更新更多的认知,去碰撞更智慧的思想。书本是时空隧道,带我回到秦朝,感受一代霸王的风采;带我奔赴五十年后,感受智能生活;带我深入海底,认识同在一个地球上的奇特物种;带我飞向天际,体会那无边无际的震撼。它也带我走进少平少安的心中,触碰特殊年代的点滴;让我倾听史铁生讲述人生的云淡风轻。

我非常喜欢人头马的一则广告词:人的一生,可以活出不止一生。是的,生活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的朝九晚五,它可以有更多样色彩,等待我们去增加维度,伸展限度,渲染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是一次不止步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