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蜥蜴脑法则》所学

《蜥蜴脑法则》的作者,吉姆科比斯是资深的广告专家,在多家机构担任首席战略规划师。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说服他人的工具书,想要说服他人,尽量不要和对方的大脑皮层对话,要和蜥蜴脑对话,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实际上是大脑和大脑之间的交流,大脑基本上分三层结构,最外面的一层是大脑皮层,它是掌管理性的,中间的是哺乳动物脑,掌管情绪,最里边的那层就是作者所说的蜥蜴脑,掌管最原始的行动。

在心理学发展的早期,弗洛伊德把这个类比改头换面,其实换了一个不一样类比,完整的人格由三大部分组成,他们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其实他也和那个苏格拉底还有佩德罗所讨论的,一个小孩驾驭的一白一黑两匹马是一样的。在这里呢,我们就不详细的说了。主要呢,还是围绕这本书来说,我们最原始的蜥蜴脑法则也就是代表着直觉的那部分,游戏当中你可以理解为被动技能。

书里面提到一个问题,我和你对话的时候是谁和谁在对话?

你可能会说,你和我说话的时候说话不就是你和我喽,按照作者的说法,其实不是我和你。实际的是大脑和大脑之间的交流对话,大脑基本上分为三层结构,最外面的那一层是大脑皮层,它是掌管理性的,中间是哺乳动物的脑掌管,情绪最里面的那层是作者所说的,蜥蜴脑掌管最原始的行动,像呼吸心跳之类的人类的基本功能,你也可以理解为直觉。

如果想要成功说服我。就尽量不要和我大脑皮层对话,而是要和我里面的那部分掌握情绪和原始冲动的那部分对话,这么说有点抽象。举个例子,如果你说服我戒烟。一个方法是告诉我吸烟有害健康,列了一排数据告诉我,每年因为吸烟死掉多少个人,吸烟的危害有多大;另一种方式是把我带到一个因为吸烟得了肺癌的病人面前,把他肺部的照片给我看看,引发我的焦虑和恐惧,告诉我如果继续吸烟过不了多久,我的肺就变成这样,你觉得哪一种方式会让我立刻做出戒烟的动作?肯定是第2种。

书里面介绍几点说服别人注意要点。

第1种呢,避免以态度为目标,一般情况下我们做销售的时候都会想着改变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然后让别人进行购买。其实呢,改变行为比改变态度要容易得多,让态度去适应我们的行为。

比如你喜欢吃肯德基但是那你家附近没有肯德基,只有一家其他牌子汉堡店,这时候当你想吃汉堡,想吃鸡排的时候。你很有可能会去你家附近的那一家杂牌子的汉堡店去购买,尽管你很喜欢吃肯德基。而且你购买这家汉堡的时候并不影响你喜不喜欢肯德基的态度对不对,你依然是很喜欢肯德基的,但是它离你很远,所以你只能选择家附近的。

比如你可以让别人重复一件事情。他以前说他的这件衣服很丑,然后你把这件衣服拿出来告诉他,我记得你以前说这衣服很漂亮,他漂亮在什么地方呢?那这个时候呢,他就会自圆其说的给了一个解释,后来呢,你再问问他呢,他确实感觉这个衣服挺漂亮的。

其实啊,我们总是喜欢让态度来适应自己的行为,不然就会陷入长期的不愉快的情绪里,自然会让自己很不自洽,这实际上呢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所以想要说服别人,尽量改变他的环境,直接改变行为,行为变了,态度自然会跟着改变。

那么怎么来改变他人的行为呢?作者给出一种方法叫做堵住漏水的水管。

你也可以理解为查缺补漏,自我检验反省。书里面给的例子是买车。比如你想说服别人买你的车,那就要检查一下所有的买车步骤,看看到底是哪一个环节让客户流失的,就拿买车来说吧,可以把买车的行为分为一些很细的步骤,比如用户要通过杂志或者电视广告来了解你的车型,询问周边的人对车的看法,去官方网站看你吃的报价,去其他网站进行比价,去四s店亲自看车,然后试驾最后谈成价格成交,列出这些步骤后就要把流失的客户的漏洞给补上,如果你客户在意的是车辆的出产地,那这个步骤你就要着重介绍,如果你的网站看起来很漂亮,但是用户访问量不多,那就要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手段来增加曝光率,如果你的用户试驾完却没有买,那就要给销售人员做培训了。总之知道自己哪里薄弱就补哪里,争取让用户体验一次完整的购买流程,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补助漏水的水管。

我们的很多行为其实并不涉及到有意识的态度,我们的自动式思维系统通常主宰生活中大部分的行为,我们经常在没有仔细考虑的情况下,去惯性开始行动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行为特点,总的来说想要说服别人,把目光盯在行动上,要比态度上有效的多,因为态度是个很难改变的东西,行动却是很容易改变的。

第二不要去改变愿望,而是要去实现它们。

我们以前总以为说服别人就是改变他人的愿望,其实我们内在的蜥蜴脑啊,对改变自己的愿望可没什么兴趣,成功说服者也不会去尝试改变别人的愿望,他们会向内在的蜥蜴脑展示一个更有效的方法,教他去实现自己的愿望,简单的说就是投其所好。

书里面呢介绍了一个工具,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马斯洛需求层次金字塔模型。马斯洛认为人类的第1层需求是生理需求,我们有得到水,食物的渴望,但这成满足后就会追求第2层安全需求,包括放心的治安环境,在这一层也满足之后,就会开始追求更高一层爱和归属感,当这也满足之后,就开始追求被周围认可好的声誉和地位,如果上面所有的需求都满足了,那就会开始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伴随着自我实现的,就是有迎接挑战,学习薪资和创造发明的需求,了解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给对方想要的东西作为奖赏,大致可以判断对方在哪个需求层次。

另一个工具叫人类共同行为清单。这个概念呢,是一位叫唐纳德E布朗的作家,在人类的共通性那本书中提到,布朗在研究了所有社会所有文化与所有语言之后,列出了一个清单,这个清单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比如地位预测未来,回报别人,理解别人的行为等等,我们把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和布朗的清单结合起来看,就可以发现一些我们想要的东西,比如安全,尊重,表达,感激,获得,声誉,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设置为奖赏别人的筹码。

第3点就是关注感觉。

传统的经济学就是假设人是纯理性的动物,我们每个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是行为经济学就不那么单纯的看问题,他加入了非常多的情感因素在里面,只研究人们具体的行动,不去关注人本身是什么样子的,为啥人们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呢,因为有感情的要素在里面,我们对待一件事情的感觉往往是影响我们做出行动的重要因素,这就是说明如果想要说服一个人做出某个动作,我们必须给对方一种即刻就能得到的感觉。

比如喝牛奶可以让骨骼强壮,但是骨骼强壮这个功能,而且这个功能还是一个延迟的,不确定的理性的奖赏,喝几杯牛奶,谁也不知道自己骨头到底变化还是变好了,所以强调功能并不能让人动心,那要怎么让别人做出立刻购买的行为呢,就是把喝牛奶和一种感觉联系在一起,然后所有的营销策略都围绕这种感觉来展开,往往就会很容易被人接受。

举个我们身边的例子啊,大多数的牛奶广告都围绕健康新鲜,口味好,价格便宜来展开,但是特仑苏不一样,他一上来就说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这立马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觉得这款牛奶和其他的牛奶非常不一样,这就有了一种礼品属性,大家在商店的货架上选牛奶的时候,很容易就能想到这层意思,把它和独特的感觉联系在一起,送人也觉得很有面子,就是好的品牌建设。

简单来说,真正实物的奖励其实并不是大家想要的,因为实物的奖励快感很快会随着时间的消失而消失。比如你生病的时候,或者在一个非常痛苦的时候,你会感觉你这辈子都完了,这以后该怎么生活呀,或者赶紧过去吧,但是过不了多久你就习惯了,觉得好像没有也没有啥,因为它已经消失了,尽管感觉是稍纵即逝的,但是他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书中呢,有一个实验,我感觉非常有意思啊,有一位漂亮性感的女性,他让他去主动找陌生男士填写调查问卷,在填写完之后,这位女士呢主动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要求对方给自己打电话,向他询问调查结果,其实这位女士的真实意图就是看看有几位男士会被自己吸引,对自己产生感觉,从而主动的约自己,这个实验分为两个地方,一个呢是在一座吊桥上,这个吊桥摇摇晃晃的人站在上面会不自觉的感觉到紧张和心跳加速,还有一个地方呢,是离吊桥有一段距离的长椅上,在这里人们都会觉得很安全,这位女士分别搭讪了100位男士,最后经过对比发现在吊桥上写的问卷的男士,有60多位会给这位女士打电话,主动约她在长椅上填写问卷的男士就只有30多人,比前面少了整整一半,在事后的跟踪调查中,在询问到所有男士为什么想要约这位女士的时候,在吊桥上的男士大多会说我当时对这位女士心动了,我对他有感觉,他在长椅上的男士就不会,他们就觉得这位女士是一位普通的市场调查员。

你看第2条上的男士,却把第2条带给他的紧张感和对女士的一见钟情联系到了,一起在吊床上晃来晃去,他以为自己心动了,这说明啥说明感觉就是一种情绪,不管这种情绪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如果想要给对方感觉,就要想办法让对方制造高兴兴奋,害怕,紧张害羞这些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情绪,我们人类有几千种情绪,你可以想象一下发挥的空间有多大。

那要怎么制造这种情绪呢,方法非常多,大致呢可以分为两类。

体力呢,通过我们大脑镜像神经元的映射效应来实现,说的有点高级啊,其实特别简单,就是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啊,电影里面的人哭的死去活来的,我们也会被感动的哭,电影里面的人笑的前仰后合的我们也会跟着笑,就像你打哈欠的时候,别人看到你打哈欠也会跟打哈欠一样。

其实可能情节并没有那么感动或者可笑,或者你也没有那么困,但是呢,我们会不自觉的跟随别人情绪做出一样的反应,你看很多喜剧节目里,都要加很多罐头印象,就是一些电脑合成的笑声你可能觉得没什么好笑,但是这个笑声加多了,你就会自然觉得好像还真是怪有趣的呢,他会带动你的情绪。这个观点呢,用在品牌的塑造上或者广告上面是非常有效的。

还有一种呢是通过语言的推拉给别人带来感觉语言的作用非常大,别人对你说了不爱听的话你会生气,说了夸奖你的话呢,你会自豪我们举个生活中的常见的例子。

比如很多男女在交往的时候刚见面,聊完天女士通常会抱怨这个男士没有感觉,你问他为啥没有感觉是哪里让你不舒服,你到底要什么样的感觉,女士往往说不上来,反正就是不来电,通俗的一点讲就是没有眼缘,那这是为啥呢?因为有些男士突然在聊天中忽略了制造情绪,总是在讲事实,我们面前说过事实本身是不能带来任何情绪的,你秀肌肉量资产,这只是正常的交流,四平八稳的交谈是不会有任何感觉的,那要怎样有感觉呢?

简单,不要一味的夸对方,那样对方就会觉得你在巴结他,你也不要一味的损对方,那样对方会让会觉得你是个神经病,要夸一下再说一下知道这种一推一拉的感觉,简单的说就是让对方你会觉得你讨厌,你又觉得你又有趣,你会哭你会笑啊,感觉自然就会出现,男女双方交往的本质就是谈情说爱,双方都在追求恋爱的感觉,如果不能通过话语或者身体让对方产生情绪,那自然就不会有所谓的爱情,为啥言情剧一定要虐心不虐心哪来的感觉,你说是吧,简单来说,如果想说服别人把焦点专注在感觉上,专注在每个人的时刻追求真正想要的事情上,你的说服就会如有神助。

总结一下,这本书呢,列出了一个说服别人的核心原则,就是不要去和别人的大脑皮层对话,要和掌握情绪,还有原始冲动的吸引了对话,说服别人。要遵循三个原则,第1条以行动,而不是态度为目标,因为态度会随着具体的行动而轻易的改变,第二点不要去试着改变对方的愿望,要帮助对方实现它,因为只有给他对方真正想要的奖赏对方才会行动,第三点时时刻刻的营造一种感觉,感觉是让人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主要推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蜥蜴脑法则》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