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月龄婴幼儿|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

我们知道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是小儿克服地心引力,抗重力伸展的过程。

那他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小婴儿由于受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屈肌张力占优势,下肢屈曲于腹部下方,因此表现为臀高头低。随着伸展姿势的发育,逐渐变为臀头同高,之后发展为头高臀低。



②抗重力伸展发育:随着抗重力伸展、克服地心引力的发育过程,小儿经过了头部贴床、头离床、胸离床、肘支撑、手支撑、一只手支撑体重的抬头过程,体重的支点由头部、颈部、胸部、腰部逐渐向后移动,当支点移行到骶尾部时,便出现了爬行,为坐位和立位做好准备。

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爬行是俯卧位发育的组成部分,也体现了抗重力发育的过程。爬行过程首先是无下肢交替动作的肘爬或拖爬,然后是下肢交替运动的腹爬或低爬,之后是胸部离开床面,用手和膝关节交替运动的膝手爬/四爬,最后是躯干完全离开床面,用手和脚交替运动的高爬。

如果违背了这样的发育规律可怀疑为异常。具体如下:

(1)新生儿:四肢呈整体性屈曲模式,由于髋关节的屈曲使两大腿屈曲于腹部之下,使臀部抬高呈现头低臀高位。用胸部支持躯干而不能用两上肢支持,头部转向一侧。 (2)2个月:可瞬间抬头,至8周时头可至中间位,并时而抬头使颜面与床面呈45°角,两下肢与新生儿期相比,为稍稍外展位,呈头臀同高位。

(3)3个月:可抬头45°~90°,髋关节伸展,臀部重心降低。在髋关节伸展位上,膝关节或伸展或屈曲,逐渐失去整体的屈曲模式。可以以肘为支点支持躯干,呈头高于臀的体位。

(4)4个月:胸部离床,抬头至90°,用前臂支持体重,髋关节进一步伸展,背部成为弓状,有时四肢完全伸展,呈现游泳样姿势。

(5)5个月:肘关节伸展用双手支持体重,两下肢或一下肢有快速的屈伸运动,可向仰卧位翻身。

(6)6个月:可用一只手支持体重,另一只手伸向玩具。两上肢完全伸展支撑可使胸廓部位完全从床上抬起,以腹部与手为支撑点。

(7)7个月:可两手两膝支持体重的四点支持位,开始能动地翻身,即在翻身时出现了骨盆与肩关节间的回旋运动。

(8)8个月:可以从俯卧位转换为坐位,可以以腹部为支点进行向后的爬行样动作,或者以腹部为支点在床上旋转。

(9)9个月:开始腹爬,有人将这样的爬行动作描述为海豹样爬行,即以腹部为支点,用两前臂支撑(屈肘关节)将身体拉向前方。这一发育阶段持续时间很短,很快移行于四爬运动。这时期小儿可以在四点支持位上摇晃自己的身体。

(10)10个月:开始用两手与两膝进行四爬运动,即可向前运动又可向后运动。交替的四爬运动是,如果向前伸出的上肢首先是右上肢的话,那么其次是左下肢向前迈出,然后是左上肢向前伸出,其后是右下肢向前迈出。向前迈出侧的下肢呈膝关节屈曲姿势,另一侧下肢为伸展姿势,用迈出侧的膝与足支撑于床面。

(11)11个月:呈现“大象姿势”,即双上、下肢伸展,用两手和两足支持体重,并进行高爬移动方式,即两手掌与两足底着地,髋关节屈曲而膝关节伸展位,与熊的爬行姿势类似。高爬时两下肢共同伸展,足部呈外翻姿势,髋关节屈曲90°,两手与两足支撑抬起躯干与骨盆。

俯卧位发育过程中与仰卧位发育过程相同,运动模式也是从简单至复杂,身体重心逐渐抬高,基底支持面积逐渐缩小,同样需要姿势调节机构的逐渐成熟。

你可能感兴趣的:(各月龄婴幼儿|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