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面,请多包涵

敦煌莫高窟的门票不怎么好买,听说在数字影院那边可以当场买到票,可是我还是担心第二天看不到,所以从青海湖出来的时候,手机预定了第二天12点的门票。当时,从青海湖到敦煌有800多公里。而前一天我们只睡了三个小时。这就意味着,小羊得开整整一晚上的车,我们才能如期看到莫高窟。

到敦煌的时候,是第二天的上午10点,为了不影响12点的参观,俩人也不吃饭,直奔数字影院取票。取完票已经11点30了,恰巧赶上工作人员招呼12点钟的参观者验票入场,我和小羊很兴奋,像两个初进幼儿园的孩子,忐忑紧张又带着渴盼与欢喜,或者像是去见自己暗恋了很久的人。

敦煌对我而言,像是一个梦,或者说一个很想触及又害怕触及的一个地方。敦煌,这个名字,在我心里是与凤凰有联系的,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也不知道是谁给我的启示,冥冥中认为凤凰涅槃与敦煌飞天中间有种因果关系。还有,谁说三毛住在鸣沙山的。写到这里,我全身都开始发抖。

我要进去了。敦煌莫高窟的参观方式是先去数字影院里总体领略一下莫高窟的来历,再去球状影院里感受一下高科技下的壁画大观。然后由大巴车带着去莫高窟参观,去了那里则有专门的导游带着看了。我和小羊端端正正地坐在影院里,满怀激动地观看播放的画面,解说员说不准拍照,不准录像,我俩就乖乖的手机都不敢拿出来,前面的大爷们偷偷地录像,我偷偷地将手机调到录音模式。现在重听,大部分就丢失了,听得不真切又不全面。这里,来一次不够。

对敦煌莫高窟的来历的描述不敢造次,怕误导了众人,所以将我真真切切听到的一字不落的讲给你听。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当时,匈奴控制了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地区,他们对汉朝通往西域形成了巨大障碍。汉武帝为了打通西域,派出大军将匈奴人赶出了河西地区。沿着张骞走过了路,中国丝绸源源不断地北网中亚、西亚,直到欧洲,西方的香料、宝石等物产也被带到了东方,他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那是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的路。

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修建了长城,设立了敦煌郡,遏制在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上。东进西出的商旅们都要在敦煌驻足,敦煌成了西进东驻的贸易集散中心,那些来自印度及中亚地区的僧侣们,也把佛教带进了古老的中国。

一个叫乐樽的和尚寻游来到敦煌鸣沙山的坠崖旁,突然,对面三危山上金光闪耀,他认为是佛在召唤,于是在崖面上开凿石窟,坐禅修行,从此莫高窟诞生了,这一年,是公元366年。乐樽的行为开启了莫高窟持续1000年的营造历史,在虔诚礼佛的佛洞中,寄托了人们祈求国泰民安,消灾灭祸,往生净土的美好愿望。因果报应和惩恶扬善的佛教思想给人们带来了精神的慰藉和生活的希望。

丝绸之路漫长而充满着凶险,不仅会遇到强盗,而且还面临着凶险的自然环境,莫高窟以一种宗教的力量护卫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正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和盛行的时代,从皇家到百姓,大多信仰佛教,于是,营造佛窟就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敦煌人最荣耀的行为。自从乐樽和尚开窟,历经数百年,至唐朝时,莫高窟无论是建造规模还是艺术水平,都达到了历史巅峰。由于信仰的力量,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纷纷开资凿窟立像,这样繁荣的开窟景象,整整延续了一千年。公元14世纪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没落,莫高窟的光芒也逐渐暗淡下来。沉寂了500年,进入20世纪,随着藏经洞的发现,莫高窟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人们发现,东方文明史上因为信仰而铸就的不朽的丰碑,依然矗立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

第一个影院说来历,球状影院展示部分窟的壁画和彩塑,待看完时,已经1点了,对于即将横亘在眼前的莫高窟,其实心里已经开始失落了。失落大于欢喜,他于我而言,不再是秘密,所有的幻想,于今天落地生根,开始长出他实际的样子了。可是,还是想去看。

虽然莫高窟每天限流6000人,还是觉得6000人实在是多,排着队看这里,总是有点差意思。总之,莫高窟来了。我记不住是哪个窟,也没刻意地去看是什么佛,随心。窟里的灯光很暗,为了保护这些文化,灯光越少越好。托了暗淡灯光的福,在人流里,我还有点私人空间。故意地和小羊散了,自己走开了,我得去听听这里的故事,用心听。

正龛佛像的表情永远是安然的,寂静的,眼睛笑笑,没有月牙,里面却是藏着深深的宇宙,不看你也不看我,看世界,看空无。佛里面有小孩子就好了,小孩子的表情该是顽皮的、世俗的、能看到月牙儿。旁边守护的人倒是表情丰富的很,一副你别来动我真佛的样子,有些凶煞,有些严肃,倒是很直爽可爱,应该能和我做好朋友。我看着他们发笑,或许你说我大不敬,可是除了人会在乎所谓的表面功夫,谁还在乎。总是愿意把佛当做女性的她,佛应该不会怪罪,她该有千种姿态,我眼里一种,你眼里一种,只别叫违了她本来的善便万事皆可吧。

我不敢说真正的有神灵,也不敢说真正的没有神灵。因为我不知道,所有不敢妄言,可是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心里面都有属于自己的佛龛,里面住着灵魂,你我灵魂各不同,你安然沉静,我活泼可爱,你被世俗伤了,灵魂上结了痂,便要找世俗报仇,冤冤相报,我看清了世俗的无奈和瞬时的恶,安抚了灵魂,与世俗握手言和。我千万个不敢说能舍身饲虎,割肉救鸽,我自私的灵魂注定了只能管住自己,帮不了他人,我接受这样,并但愿自己一生遵从自己本心。

佛,是真的需要供养的吗。我认为不是,即便需要供养,供养的也应当是心念,她存在于世俗,是为了提醒,也为了帮助所有因为伤害而黑化的灵魂。而实际上,人是要自救的,救与不救是一念之间,决定的是你心里的佛。人从生至死,总归是纠结于快乐不快乐,沉重不沉重,再也没有别的真正可以烦恼的事情。活在本生就做好本生的事情,站得刚正,笑得阳光,说话掷地有声,黑暗中也谈笑风生,就是有这样的自信和磊落,谁也不惧。就这样子地活,本生只做到问心无愧,死后不求往生。

静静地站在148窟中,歪着头看右协而卧的释迦牟尼涅槃像,他的脸依旧是笑笑的。初次见面,请多包涵,阿弥陀佛。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次见面,请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