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罗彬,陈永灿,刘昭伟等.梯级水光互补系统最大化可消纳电量期望短期优化调度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3,47(10):66-75.
考虑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以梯级水光互补系统的可消纳电量期望最大为目标,函数可表示为:
1)水量平衡约束
2)水库水位约束
1)机组出力约束
2)机组发电流量约束
机组在调度期内的最大开机次数,以避免频繁开停机。
5)机组出力爬坡约束
9)机组动力特性关系
1)梯级水电出力范围约束
从目标函数和分区断面约束可以看出,弃电量中未设置弃水、弃光的优先级,模型目标会使得梯级水电在允许出力范围内优先蓄水减发,以提升受阻断面内光伏消纳量,从而提升互补系统整体可消纳水平,但为保障电网供电支撑无法继续减发时,受到分区断面限制而造成弃光也不可避免。
MILP模型构建的关键在于模型的线性化转换 ,所提模型非线性约束包括式(10)、式(11)、式(16)、式(19)、式(21)和式(22)。其中,水位-库容、尾水位-泄流量以及水头损失函数可采用分段线性的方式进行处理[22]。 机组的动力特性参考文献[26],采用三角形权值技术进行处理。特殊地,对于季调节及以上电站,日内始末水位变化幅度较小,可在初始水位附近采用线性函数表示水位库容关系。
1)机组振动区约束线性化
大型机组可能存在多个振动区,将出力在最大最小出力范围内划分为多个非连续的安全运行区间。借鉴文献[21],文中假设机组振动区不随机组水头变化而改变,即固定的振动区,假设机组有 K 个振动区,则有 K + 1 个安全运行区间,即
2)水电机组出力波动限制约束线性化
水电机组出力的频繁波动表现为相邻时段出力的向上或向下调节。区别于已有文献中采用的关联搜索[27] 和负荷重构[28] 等方法,文中创新性地通过引入调节指标变量进行处理,可有效提高求解效率。
因此 ,式(19)的非线性约束可用式(29)—式(31)替代。如图1所示机组状态变化示意图,当机组稳定出力时间达到 te 后,机组具有上调、下调和平稳出力 3 种有效状态,假设此时为 t0 时刻,若 t1 时刻上调或下调出力,调整之后则仅有平稳出力状态有效,上调和下调的状态暂时无效,直到稳定出力时间再次达到 te 后,机组上调和下调的状态重新有效,如此逐时段约束保证机组出力的稳定性。
受天气变化、预测方法等因素影响,光伏预测出力与实际出力之间的偏差客观存在。文中以历史偏差数据为样本,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构建光伏出力场景,具体方法流程如下。
1)出力偏差处理
2)模糊聚类分析
以光伏场站历史日内96 点预测出力与实际出力偏差曲线为样本,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并采用聚类综合质量确定最佳聚类数,最后以各类别的模糊聚类中心构建预测出力偏差场景,具体公式和详细步骤可参考文献[29]。
3)光伏出力场景
本文所述的互补系统最大化可消纳电量期望模型的求解步骤如下:
步骤 1:读取基础数据并设置计算条件。包括区间流量、梯级发电计划、光伏预测出力、光伏历史预测与实际出力、分区断面约束、爬坡能力等。
步骤 2:模型转换处理。采用 2.1 节所述模型转换方法,对非线性约束进行线性化处理。
步骤 3:光伏出力场景构建。根据计划日光伏预测出力以及 2.2 节所述方法构建光伏出力场景。
步骤 4:模型求解。将目标函数与转化后的约束结合构成的 MILP 模型,在 Java 环境中,编码调用CPLEX 求解类,实现模型求解,附录 Á 给出了编码和求解示例。
步骤 5:结果输出。输出互补系统整体可消纳电量期望值,不同组合场景下的电站出力、机组出力、机组开停机、出库流量、水库水位等结果信息。
表1 相关参数
表2 决策变量
根据对文献内容的解读,可以设计下面的编程思路:
算例分析用到的部分数据可以从原文中找到,大部分数据文献中都没有给出,只能参考其他文献进行设置。然后将所有需要的数据,按照表1的定义格式输入即可。包括区间流量、梯级发电计划、光伏预测出力、光伏历史预测与实际出力、分区断面约束、爬坡能力等。
这部分就是根据计划日光伏预测出力以及原文中2.2节所述方法构建光伏的出力场景。原文中只是简单提到采用了参考文献[29]中所用方法进行场景生成与削减,并未详细介绍,此类方法比较简单,网上也能找到很多示例。另外,本来这个模型就是涉及非常多0-1变量,问题规模比较大,如果再加上多个场景,变量的数目将呈倍数增加,所以在复现的代码中,我就没有写场景生成与缩减的程序,直接给出了数据,选取典型的光伏出力场景作为算例。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自己修改数据,或者加入场景生成与削减的代码。
这一步比较简单,按照表2,初始化决策变量即可,同时每个决策变量的维度以及类型(sdpvar还是binvar)不要出错。另外,代码中变量定义的方式和文献中稍微有点不一样,这里不再详细介绍,具体可以去代码中查看。
写目标函数比较简单,按照给定的数据和定义的变量,写出目标函数即可。约束条件的处理比较复杂,文中只给出了约束条件16和19的线性化方法,其他几个非线性约束都是一笔带过,只说了用到某某文献中的方法。方便起见,我在这里把所有非线性约束都写出来,并介绍处理方法:
1)式10
原文中只给出了水位和库容的关系示意,一般情况下水位可以表示为库容的三次多项式,具体如下:
四个不同的水电站水位-库容关系可以分别表示为:
y1=0.0006x^3-0.0811x^2+4.769x+1031, 10<=x<=45
y1=0.0269x^3-0.8958x^2+14.77x+891.8, 3.6<=x<=8.8
y1=0.01307x^3-0.699x^2+10.41x+803.5, 10<=x<=25
y1=0.005465x^3-0.1435x^2+3.495x+700.2, 5<=x<=22
针对上述非线性函数关系,可采用分段线性化的方法将其转为线性约束,如图所示:
2)式11
尾水位是泄流量的非线性函数,通常表示为泄流量的2次多项式:
四个不同的水电站尾水位-泄流量关系可以分别表示为:
y2=7.619e-07q^2-0.000672q+976.1
y2=7.081e-08q^2-9.372e-05q+839.1
y2=7.086e-08q^2+0.00032345q+752.6
y2=1.327e-07q^2-0.0005827q+655.9
针对上述非线性函数关系,可采用分段线性化的方法将其转为线性约束,和约束10处理方法一致。
3)式16、19
原文中有详细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4)式21
约束21是一个二次约束,也可以通过分段线性化的方式转为线性约束。不再赘述。
5)式22
水电站的非线性出力曲线,可以表示如下:
为了说明采用三角权值法是如何对这个表达式进行线性化的,首先把表达式简化如下:
假设将Q的取值范围分为n1-1个区间,区间的端点值分别为Q1,Q2,...,Qn1,将H的取值范围分为n2-1个区间,区间的端点值分别为H1,H2,...,Hn2。那么对于任意的Q和H,都可以表示为区间端点值的线性组合,例如Q的取值在Q1和Q2之间,就可以用Q1和Q2表示Q,H的取值范围在H3和H4之间,就可以用H3和H4表示H。
我们令pij=Hi×Qj,那么表达式也可以表示为:
下面举个例子,假设H取值范围是[10,25],分为3个区间,区间端点分别为H1=10, H2=15, H3=20, H4=25,H取值范围是[80,100],分为4个区间,区间端点分别为H1=80, H2=85,H3=90, H4=95, H5=100。假设H是13,Q是86,就可以写成H=0.6H1+0.4H2,Q=0.8Q2+0.2Q3,QH就可以写成(0.6H1+0.4H2)(0.8Q2+0.2Q3)。也就是λ21=0.6×0.8,λ31=0.6×0.2,λ22=0.4×0.8,λ32=0.4×0.2。因此,可以将机组的输出功率表示为变量λij和已知量pij的表达式,从非线性表达式转为线性表达式。
原文中使用的是java和cplex求解,这份代码使用的是matlab+yalmip+cplex求解。
按原文中的格式输出优化结果,但由于文中提供的数据非常少,大部分数据都是自己设定的,所以结果肯定不一样,但原理都是一样的。
完整的matlab代码可以从这个链接获取: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44209907/881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