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才是王道

    我是底层。

    听的见的亲历的都是底层的人和事,敏感的心感受的多是底层的挣扎和无奈,像蚂蚊一样忙忙碌碌的求生,一有风吹草动就惶恐不安,翻云覆雨间命运便大相径庭。

    中学课文有《庖丁解牛》,当时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庄子,并通过这段故事启发我们认识事物的规律,遵从规律办事就会事半功倍。“好学”的我不记得从哪儿又找来了被掐掉的篇头,“缘督以为经”,即避开矛盾,顺着社会的夹缝活着。一读之下,便被击中。我是弱者,看多了搏斗后疲惫憔悴的容颜和茫然忧郁的眼神,大约就是老闰土的样儿,深知弱者的无奈,庄子一语竟点化了我。与其搏斗而让内外都伤,不如无欲无求,顺其自然,活在夹缝中,以期一份灵魂尊严的自安。

    看中国古代文人,多游走在儒道之间,或亦儒亦道,或先儒后道,或内儒外道。中国士人“学成文武艺,售于帝王家”,只有端了帝王家的饭碗,才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而只有儒学才合帝王家需要,所以儒是古代士人的主流价值观,至今也是。在王家混,非儒不可,当然既儒也未必可。这样,很多士子也常常披一件道的外衣来保护自己,使自己的内心更多一些弹性,或在进退浮沉伤痕累累后用老庄来安抚自己那疲惫的心。至于李白,则一直纠结在儒道之间,没能真正的说服自己,因此,也就没能正式地混迹士子之间,并且也没能真正快乐!李白生不逢时,若在今天,诗名远扬,光是版权稿费也赚得盆满钵满,不必愁己不能用世了。

    现在有体制内体制外之别。内当然是儒行其道,体制外,或可杂处。但其实整个改革开放,高倡竞争,优胜劣汰,物欲横流,丛林法则,老庄便愈发稀缺了。我属体制内,行庄老的结果就是不争自退,夹缝中没什么好生活。到老,终于明白,庄固美矣,然红尘滚滚,受伤是在所难免的。儒道不过是两把剑,左砍右挡,只要向前,管它哪把,哪把好用用哪把。绕得过就绕,绕不过就砍;砍得了就砍,砍不了就绕。最好不要做涸辙之鲋!

皮囊固臭,但也是这高贵灵魂的唯一宿主,皮之不存,魂将安附?也不可太委曲了灵魂!何况,太祖高祖不早告诉我们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吗?香熏露浴之后,丝裹其外,膏润其内的皮囊们,不是人前人后都成了精英或代言人了吗?皮囊润会反促灵魂精致的……呵呵,老了我觉得还是斗争的哲学靠谱。

不过,我真的不是强者,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吧!总在夹缝中还是有点憋屈!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存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