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时候该做点什么?

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很多读者都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我现在很迷茫,我该怎么做?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快点走出迷茫期吗?

其实,迷茫的状况每个人都经历过,其痛苦自不必多说,而我之所以能对这个问题分享点经验,也正是因为我亦经历过深不见底的迷茫,次数还挺多。

这不光是个普遍性的问题,这还是个有间歇性和长久性的问题,并不是说迷茫就是矫情,或仅是弱小者的特色;活得极清楚极聪明的人也同样迷茫过,且这种迷茫更严重,一旦发生还不好根治,因为他已然什么都不信了。

迷茫同样不只是“年轻人”的特权,我爸还跟我念叨过自己很迷茫。毕竟任何年龄都会遇到一种对眼前境况的手足无措,毕竟每个人都是第一次活着。

所以在想怎么办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这个事脱敏,别把它看得太大太重,一个兼具普遍性和长远性的问题就已然算不得什么问题,只像感冒一样,是免疫系统在工作的正常现象罢了。

更别提多少人是在知道了迷茫这个词儿以后,才开始迷茫得频繁起来;在那之前压根没什么确切感觉,一般都是咬咬牙,挺挺便过去了。所以太过关注迷茫的行为本身,就已经成为你迷茫的起因之一,这又让我想起了薛定谔……


2.

给迷茫一个下马威之后,我们再来谈谈具体操作层面应该注意的事情。

我首先要分享给你的,不是迷茫发生后要做什么,而是先别做什么。

第一不要熬夜,别由着不安的心灵在此时漫无目的的胡思乱想,别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如果发生失眠的情况,请在白天适当加大肉体的运动量,晚上早点上床,保证充足睡眠,相信我,一觉醒来你会好很多。

第二不要病急乱投医。

你迷茫的时候,人生导师最多。你作为需求方有抓住救命稻草的急切,很多人作为供给方又有满足表达欲,或通过见到你的失衡来达到自己内心平衡的小邪恶,干柴遇烈火,最容易把你烧得头脑发热。

如果组个局,把各位“导师”邀到一张饭桌,那就有可能四面八方都是建议,但没有一条是适合你的。

第三不要急于填充时间。

身陷迷茫中的人会有极强的空虚感和紧迫感,一边手脚无处施展,一边又着急,所以迷茫者最可怕的地方不是手懒而是手痒,这时人的手就像个巨大磁铁一样,看什么都想扑上去,或吸过来,你给他个树杈,他能把大海给你填平。

看看我们都曾吸过来什么吧:零食、游戏、毫无计划于目标感的行动、酒局、被窝、朋友圈和微博……

以上隔靴搔痒的行动会给你一种我很忙的错觉,但治标不治本,反倒是走得越远差出去越多,有这段时间还不如空着。

空着干什么呢?那就要说说迷茫期真正需要做的事情了。


3.

首先要保持信息的充分摄入。

这个信息包括系统外部的信息和系统内部的信息。

先说外部信息。上文提到不要四处找人生导师,那个“导师”是有讽刺意味的,但真正的导师一定要找,且一定要找高质的。

假如你是个学生,对学业很迷茫,那就多和班主任或各科老师聊聊,你这种问题他们遇见过好多次的。

假如你即将毕业,迷茫于考研还是找工作,那就找在这两个方向上都走出一段路的前辈聊聊,注意两伙人都要找,否则某一伙会为了自我防御而贬低另一伙的选择。

假如你是职场小白,迷茫于事业发展,那就找你的leader聊聊。公共场合不合适就私下谈,怕他不搭理你,就帮他干点活,比如开车送他去某个地方,在干活的过程中就可以顺便聊几句了。

他们都有可能走过你来时的路,有可能一两句话就把你的矛盾给点破,当然,人是有差异的,所以唯一的风险就是他们的话好是好,但未必适合。

所以我们还要保证内部信息的摄入。

内部信息,就是关于“你”的信息。在迷茫期里你要多跟自我对话,像交朋友一样去一点点深入了解下自己,关于自己的喜好、特长、性格、观念等等。

冥想虽然成了烂大街的词汇,但确实挺管用的。前北大校长傅斯年有句话说得很对:“一天只有21小时,其余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只有把这3小时过好,你才有可能把剩余的21小时的路走好。

在这宝贵的“内部信息摄入”期间,请保持安静独处,且纯然些,没有手机,只有自己,当然,可以有书,只不过在读的时候,要多想想“那么我呢?”


4.

在摄入了充分的内部与外部信息之后,你的脑海中肯定有了些乱糟糟的想法。

这些想法包括你在摄入信息之前的,它们有点像你的“本我”,也有很多是新进来的,有点像你的“超我”。

为了让它们融合成你的新自我,就要放它们去斗。

在哪里斗呢?在纸上。

所以这时可以拿起纸笔,将脑海中想到的一切,一一实录下来。

注意,是实录哦,要坦诚,要真实,不用羞涩,反正别人也不会看,只跟你自己有关。

你可以写你的困惑,写当前最在意什么,写有什么想法对策,写关于未来的计划,什么都可以,只要是你脑子里的,就放胆实录下来。

由于经历过内部与外部信息的充分摄入,又没做过上文中那些不要做的事,也没被噪音信息干扰过,所以这时你的脑子既丰富又清楚,写着写着就会有了个大概框架。

最后就是执行你的想法。

所谓万事开头难,对于刚刚经历迷茫期的你,开起行动的头是难上加难。但这又是重中之重,怎么办呢?

答案是,最好在行动的第一阶段就把自己放入到“应然环境”里,让“他律”送你一程,把你的节奏带起来再说。

比如你经过前期所有的工作,最终决定下一步我要考某个证书。那最好在行动的开始阶段给自己报个培训班,哪怕只上一个月即可。或者你决心学习点什么技能,千万记得结伴组队而行。

因为执行的第一阶段容不得状态回缩,对于刚刚摆脱迷茫的你,急需行动的正反馈来加固胜利成果。如果此时没有环境干预,自己硬着头皮开头,很容易一个没控制住又懈怠下来,掉回“实然环境”,这个负面影响太大了:它会让你再次陷入自我怀疑和路线怀疑,进而再次掉进那个叫做迷茫的漩涡。

而当你能把迷茫时放出去的精力收回来,把不必要的注意力拿回来,多吸取优质的内外部信息,并通过与自己的真实碰撞来将它们整合,在采取新行动时先将环境控制好,那么,新的生活,也就要开始了。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迷茫的时候该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