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他只用15年时间,就超过99%的人?(三)

文/麦大人

05

自从与李白分开后,杜甫自感马上就35岁了,十多年的漫游生活也玩够了,于是寻思到京城去求取功名。

老爹也在前几年去世了,家里再没有了靠山,他一下子失去了啃老的资格,只能出去混社会了。

747年,第一次来到长安,既惊诧于帝都的繁华,同时更令他兴奋的,这里汇聚了天下各式名流,饮酒赋诗成了家常便饭。

在这里,杜甫留下了那首著名的《饮中八仙歌》,其中几句是: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经过唐玄宗三十年的励精图治,此时的大唐政治清明,文化恢宏,商业繁荣,百姓殷实,万国来朝,整个帝国呈现出一派雄壮浑厚的大国风范。

只可惜,这一切就要成为过去时,志得意满的唐明皇开始奢靡享乐,庙堂社稷被奸相李林甫一手把持。

这一年,好大喜功的李隆基想把“开元盛世”延续到大唐千秋万代,于是下诏四海之内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都可以到京师来应征,这估计是“达人秀”的雏形。

原本是件大好事,只不过玄宗一心扑在贵妃身上,具体事务交由李林甫操办。

这位巨恶为了防范他人威胁到自己地位,竟然无耻地对皇帝说:“贺喜吾皇,明君治下,野无遗贤。”

意思就是,当今万岁已经把全天下的能人都网罗到了朝中,在民间再没有一个人才了。

结果,这次考生一个都没录取,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也。

事实上,我们的杜同学就在这里面,他气的快要吐血了。如果就这样灰头土脸离开,杜甫心有不甘,更没法向妻子交代。

他始终相信,以自己的才学,成功是早晚的事,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

古代人除了考科举之外,还有举孝廉的传统,也就是推荐制,像李白、王维都曾经历过,于是杜甫也依葫芦画瓢,他想到了尚书左丞韦济,说起来两家还是世交。

前后写了两首诗,把自己猛夸一顿,作赋可与杨雄匹敌,吟诗可与曹植相当,他希望对方能提携一二。

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里,摘录几句: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杜甫满以为势在必得,光明的前途在向他招手,可是几年过去了,什么消息都没有,韦济虽然欣赏他的才华,但也仅限于此。

见识了官场的黑暗后,杜甫真正领略了什么是人情冷暖,这时他不由得感叹一声,求人不如求己。

 

06

偶尔杜大叔也会闹点小情绪,甚至怀疑其自己的一身学识: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但人到中年万般无奈,上有老下有小,抱怨归抱怨,生活还得继续。

于是,他又厚着脸皮给当朝宰相之子,驸马爷张垍写了一封信,这次他学乖了,把对方捧上了天:

翰林逼华盖,鲸力破沧溟。

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

……

事实证明,拍马屁真的有效果,杜甫也得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河西尉,相当于今天河西县城管大队长。

我勒个去,老子家好歹也是世代为官,你竟然让我去干这个?

打死也不干,杜甫一再坚持换工作,张垍给他调了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位,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就是个兵器库的保管员而已。

尽管也不是很满意,先将就着干下去吧,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大叔刚把老婆孩子接过来,还没过两天安稳日子,大唐的劫数来了。

天下风云突变,安史之乱爆发,这是大唐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杜甫好不容易求来的官职也丢了,玄宗都跑去四川了,大家还是逃难要紧吧。从此,大叔一家开始了颠肺流离的逃亡生活,

杜甫也掀开了文学史上最璀璨的一页,人生最后15年时间作了1000多首诗歌,他80%的诗都是在这段时间写就的,可谓超过了99%的人。

先把一家人安顿后,听说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为肃宗,杜甫告别妻儿,一个人踏上了寻找组织的旅程。

不想在半路上被叛军逮个正着,他被押解到长安,与杜甫一起被抓的,还有大诗人王维,看得很严。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杜甫趁乱逃了出来,这或许是他唯一一次感到自己官小的好处。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杜甫:他只用15年时间,就超过99%的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