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众小酌

源网侵删


从众心理(conformity behaviour): 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所罗门 · 阿希(SolomonE.Asch)开始研究。

你觉得你是从众的人还是独立的人?我们大部分人更乐于别人认为自己是既从众又独立的,既不怪异、不叛逆,又有个性、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人类行为的影响力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而人们不同程度的从众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不同个体的行为。对这方面的研究,从众心理就成为社会心理学的范畴。

从众性表现为当某一个体成为某个团体的成员时,其行为常追随团体的某种行为模式。回想一下你或许会想起,在生活中,有些时候,你的行为与你的态度、信仰、道德并不同步或一致。其原因是你处于某一群体之中,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那样做,所以你也就跟随着那样做了。这就说明,有时候从众性对于我们的行为而言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甚至可以说,这种力量在某些时候会使我们做出一些与我们的态度、伦理、道德相冲突的事情来。

假如,你与一群经常见到的人在一起,比如你的朋友或同事。他们正在讨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社会性事件。你很快发现,在这个群体中,其他人观点基本一致,而唯独你的观点与别人的恰恰相反。当他们询问你的意见时,你会怎么做呢?或是选择冒险,即不顾后果地坚持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是选择和群体保持一致,即使你并不同意这种观点;还有可能你会完全回避这个问题。这时候你大概率会宥于需要跟大家保持一致,以不致于被认为是异类而认同其他人的观点。就拿这次的某圈事件来说。可能在很多不了解的人眼里,某圈其实就是明星的粉丝群体。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其实是有着迥异的差别。如果是单讲粉丝,那么最多就是某位明星的歌迷和影迷。而某圈则是部分追星粉丝自发组成的,有组织的、专业化的利益圈层。曾几何时已成为天下苦某圈久矣!一入某圈深似海(说多了都是被和谐的命运,这里就不展开了)。圈中大多数人以从众心始,以工蚁命终。

想必大家都有过网购的经历,搜索商品一般也都是按销量与评价去选品的,可以说这两个选项掌握了电商产品的命脉,这是充分利用了人们都有的从众心理。大家都买的就一定是好产品,大家都觉得好的一定是好东西。曾经葛优给移动“神州行”产品打的魔性广告词:“选号码就像进饭馆,选人多的!神州行,听说将近两亿人用,我相信群众!神州行,我看行!”这就是赤果果地把人们的从众心理拿出来进行营销的典型例子。

充塞各个城市百花争艳的补习班(兴趣课),家长重视特长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家都在学,而且大有不学就落伍的感觉,于是乎也不管孩子是否适合或者有天赋,什么英语、足球、跆拳道、围棋......,什么都学,美其名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业余时间被剥夺不说,连正规的文化课都没学好,结果想弄些个性特长,却什么也不精。这就是这种从众的心理,造成的个性消失,真是其害不除民无宁日。还有大学校园恋爱、文凭热、斑马线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贪小便宜、抖音短视频(内容简直就是泥沙俱下),之前有翻到一个微信视频号,一个浓妆艳抹的年轻女性就念了一段增广贤文里面的一小段,就获得了10万加的点赞量,是有些人不知道这是增广贤文的内容,还是压根就没看过增广贤文呢?利用人们都有的从众心理的例子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以被动为前提的从众,势必使你的独特失去价值。一味从众便意味着失去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晴朗天空,抛却了一片自己本该精彩的领地。

普通人如何理性从众?破除权威定势和创造自由空间是关键点: 首先破除权威定势要营造积极、科学、开放的舆论氛围。破除对权威的迷信和盲从,不能将权威的意见均视为圭臬,要放大并重视普通人的贡献和智慧,这样自然会百花齐放。其次创造自由空间要培养人们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

当然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有些事情在所难免。愿大家都能独立地从众,活成一个个美丽的个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从众小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