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4

我们为什么活着?——读《忏悔录》

我必须说明,我认为这个问题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发问。尽管我相信认识来源于实践。

“生命就像一个圆”

“从起点出发,日夜不息”

“最终,却回到原点,一切努力成为徒劳”

“那么,生命旅程的意义是什么?”

图片发自App


从精卵相撞开始,我们就被赐予生命,我们出生——成长——衰老——死去,经历一个具有生命的轮回。刚刚降临这个世界我们懵懂无知,所以我们纯洁无瑕,这种状态大概能保持好几个月。随之,我们身处于一个环境中,我们的大脑——应当是大脑——就会调整自身去适应这个环境,以期获得比较舒适的成长方式。

接着,我们的“思想”初具模型,我们经历的“环境”也越来越多,我们或许就没有那么地无忧无虑。我们开始思考,至于你们思考什么,我当然不得而知。

我现在二十岁,大概走到生命的三分之一,不久前经历了一个“大人说的总是有道理”的年龄。“我从小就被大人教着去信从上帝,可上帝真的存在吗?”大人说的都总是有道理吗?恐怕不是。于是我开始独立地思考,摒弃我所已经知道的“真理”,回问度过的岁月,古先哲称之为“自省”,为了标榜,我当然也是要称之自省的。我发现我度过的那些生命,当时感觉欢乐的、痛苦的、辛酸的岁月,都没有那么有意义。

图片发自App


我时常陷入迷茫,我想我是有什么精神疾病的,那个时候——十五六岁。转变的机会源于我无法寻找到一个不痛苦并且体面的告别世界的方式,我开始去思考我的生命需要什么?我要用什么来支撑我的生命?于是我找出了一个又一个短暂的目标,一个需要或者被需要的理由。

然后我来到了十七岁。

“我不再相信小时候他们教给我的东西,但是我仍有自己的信仰。我究竟相信什么,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我找到了一个可以说称得上伟大的目标,一个要去拯救的信仰。我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和另外一本书——这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好意思的事情——余秋雨和《文化苦旅》。我没有多了解这个作者,但是当我读到《文化苦旅》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一种深入灵魂的悲伤,一种极度渴求它们不要逝去的悲伤。那个时候我有了自己的目标和信仰。不知对错,不知前路。

我到了十八岁,读了一个自己期望的专业。但是我再次迷茫了。我到底追求什么?一个虚无缥缈的目标吗?

图片发自App


我真的被环境吞噬了,每天歌颂着努力,做着看似忙碌而毫无意义的事情。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能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可以要的是什么?“我开始迷茫、沮丧、丧失理智,受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困扰,那就是:我为什么而活?”我时常通过一些不健康的方式来让自己保持清醒和思考,时常被这种消耗折磨而痛苦。但是我还是想明白我需要明白的东西。

“其实,困扰我的一直是同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就是想教书育人,却不知道教什么。”同样的,在十八岁困扰我的问题是:我想变得很好,可是不知道怎么变好。我一边思考,一边去做一些别人认为好的我自己认为好的事情。但是,你会发现,当然我自己也发现了——努力不等同于收获,多么残酷的道理,何况我所谓的“努力”不一定称得上努力。“我觉得我的立足之地已经坍塌了,我脚下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我赖以生存的一切也不复存在,什么都没有了。”

两年时间,我便这么活着。

托尔斯泰说生命就是彻底的虚无。那么,我们为何被降临到这个世界——当然从唯心主义来说?

“在寻找生命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我和在森林中迷路的人的感觉完全一样。”(我认为这句话同样唯心)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拯救自己。“如果我不再相信上帝的存在,我就不能活了;如果我没能找到上帝这一隐隐约约的希望,那么我早就自杀了。当我感觉到他并且正在寻找他时,我才能活,才能真正地活。”“我要说的是,寻找上帝不是证明上帝,这只是一种感觉。这种寻找不是源自头脑,甚至是与思考相反的——它正是源自我的心”(这正是我所提到的——这是一个唯心主义的问题。)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活着?思想大家们没有给出准确的回答,我当然也不能。但是我能将这个问题等同于,我做什么是为了什么。

“不是生命赋予信仰意义,而是信仰赋予生命意义。信仰就是上帝,让生命超越死亡达到永恒。”

图片发自App


我们要明白我们为什么是为什么。

我花了两年时间来回答自己。但是大学四年,两年时间多么宝贵,所以我想告诉你们的——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