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作者
蒂凡尼·瓦特·史密斯,英国的女性戏剧导演、艺术家,在伦敦大学情绪史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情绪传染的研究工作。
二、关于本书
作者是从事研究情绪传染的工作,这本书中所表达的思想,人人都有幸灾乐祸的情绪,就像序言中文章的总旨“他人的不幸甜如蜜”。
书中每个章节的开头,都收录了许多幸灾乐祸的小段子,这些让我感同身受的话语,经过作者叙述后,在去细细品尝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情绪不同之处。
作者将这些复杂层次的情绪,细致的一层层剥开来给我们看,让我们明白了这种情绪远远不是简单的一句“坏透了”就能总结的。
享受他人的不幸可能听起来很简单,不过好像有这一丝恶毒的闪念在其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当我们专注思考自己在他人的不幸中感到的欢乐时,这些情绪中是有多种滋味和丰富层次的。
它触及千年来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的东西:我们生来对公平的追求和对虚伪的憎恶;
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这种隐秘且备受非议的情绪,把自己从隐秘的羞耻中解放出来,我们就会对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本书核心内容
1、我们会有这些幸灾乐祸的情绪?
2、这些幸灾乐祸的情绪有什么好处?
3、这些幸灾乐祸的情绪有什么坏处?
前言部分:揭示了我们心中存在幸灾乐祸的情绪,并且给予了一个正常看待这种情绪的视角,而不是去否定它。
并且提出了一个现在违背常识的思想,我们总担心以他人的悲惨为乐,是不道德的,是会污染我们的灵魂?
但这种情绪它触及千年来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的东西:我们生来对公平的追求和对虚伪的憎恶。
我们常常会遇见下列问题:
我们乐于见到我们的对手倒霉,因为我们希望赢的是自己;
我们渴望与他人作比较,在处于下风的时候又为我们的选择找理由;
我们是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是什么让我们开怀大笑。
我们就需要进一步思考这种隐秘且备受非议的情绪,这样就会让我们对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我分三个部分来来解读这本书。
第一部分,首先要说说我们为什么会有幸灾乐祸的情绪呢?我从书中找到一部分的答案。
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说过:“看到别人受苦是有益的,让别人受苦更有益。这虽然很难说出口,却是非常符合人性的,实在太符合人性的原则了,难以撼动。”
当我专注思考自己在他人的不幸中感到的欢乐时,我就被其包含的多种滋味和丰富层次所击中。
首先,我会因为他人的资质欠佳而感到窃喜,其次,他人的伪善被曝光时,我会扬扬自得,感到满足。在看到竞争对手有闪失时,我内心还会产生胜利感。
当传来那些成功到惹人厌烦的朋友和亲戚的坏消息时,我们却很难承认,甚至对自己都很难承认,我们会感到突如其来的快慰。
这种情绪不请自来,其中的喜悦令人困惑,还夹杂着羞耻感。
它令我们担忧,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为自己同情心的缺失代表着我们内心可怕的一面而担忧,更是因为它直指我们的忌妒和自卑。
我们迫切地抓住他人的痛点是为了让自我感觉良好,而幸灾乐祸的情绪,是由其他所有欲望和恐惧汇聚成的焦点。
第二部分我们谈谈幸灾乐祸的情绪有什么好处。其实在阅读这本书时,就抱有极大的好奇。
就像“幸灾乐祸”这个成语一样,这种情绪在我的常识中也是负面的,世间万物皆有两面,我好奇它的另外一面是什么?
作者给我们总结了幸灾乐祸情绪好的一面。
它可以在你感觉自卑的时候给你一份好心情;
它是你为人人都会失败这个事实庆祝的方式;
它帮助我们看到人生的荒诞性;
它能让我们在人生画布上桀骜不驯地挥毫泼墨,或是赐予助我们大胆砥砺前行的优越感;
幸灾乐祸可能看起来是一种消极、狭隘、损人不利己的情绪,但是也是益处多多。
但是我并不满意这些的总结,这些好像都是能让你略微一想就能领悟的东西,并没有让我感到意外和收获。
所以我便在书中不断的搜寻着我想要的知识,找到更隐蔽的那些正面作用。
1、我们因为他人的倒霉而感到开心帮助我们活了下来,让我们更好地去应对身体方面的困难;
更关键的是,在能保护我们的集体中,这种情绪将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2、幸灾乐祸这种情绪,建立在他人肉体上的疼痛,或形象上的笨拙基础上的力量感,可能会促使我们从中获得享受。
3、我们的大脑里有块古老且容易犯糊涂的地方,让我们看到他人痛苦时就以为是我们打败、征服了对方,于是产生胜利的感觉。
4、需要通过幸灾乐祸得到空虚的安慰和虚假的力量感。
6、幸灾乐祸的情绪可以带来一种临时的,通常也是不劳而获的荣耀感。
7、我们喜欢将幸灾乐祸当作纾解心情的法宝,他人的失败可以暂时缓解我们的忌妒和对生活现状的不满,让我们暂时得到格外需要的优越感。
我若是不读这本书,我真的不能找到这么多正面层次来理解幸灾乐祸这种复杂的情绪。
但是当我们感到自己心里产生那些幸灾乐祸情绪时,我们需要明白:‘我正在做的就是以他人失去安全感为代价,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安全感。
我不要做这种事。尽管这样做是十分自然的,但是一旦我们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我们还是可以学习如何避免它。
第三部分,我们谈谈幸灾乐祸的情绪有什么坏处?想必说到坏处,一定十分容易找到,因为这就是我们都会存在的想法。
“盼望自大的人出糗、要他人都失败、讨厌朋友比我强、看名人出糗”,这都是常见的情绪表现。
1、幸灾乐祸常常被视为一种机会主义者的快乐、一种旁观者的娱乐、一种我们偶然发现他人的不幸,且这个不幸并非我们造成时的良好感受。
2、幸灾乐祸常常是隐藏起来的情绪,这也难怪。看到他人遭灾,却表现出开心的样子,这样的人通常被认为是罪大恶极的。
3、当他人的遭遇可以被归结为因果报应,因为自以为是、虚伪矫情或违反法律而受到了应得的惩罚时,我们常常感到自己有权产生幸灾乐祸的情绪。
4、幸灾乐祸会在他人的轻度尴尬和出丑,而非惨遭的不幸甚至死亡感到愉悦。
5、幸灾乐祸是一种容易导致尴尬的情绪,尤其是在网上,此类尴尬会在道德愤慨中产生。
6、我们生活在一个所有人都不可避免拿别人衡量自己的世界里,而且有时候只有在某人在竞争中输掉的情况下我们才会认为自己还算成功。
7、幸灾乐祸只是一个廉价的让自己感觉良好的方式。就算它没有伤害到别人,也有可能让我们感觉自己有点卑鄙。
8、在我们最好的朋友处于困境时,我们总能找到一些让我们开心的事,这是十分隐蔽且让人不愿承认的想法。
9、幸灾乐祸是一种阴险的策略,是“无能者的复仇”,传递出不冒风险的报复感。
这真是太震撼我了,我都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潜藏的想法,因为我们习惯将幸灾乐祸看作一种缺点,但是我们常常说不出来这种情绪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就像我上面罗列的内容,很多我都从未意识到,这是我们情绪化和容易受影响的证据,也是弱者通过对强者力量的消失窃喜对自己进行的补偿。
四、最后关于我们如何享受他人的痛苦,并且考虑怎样的程度可以接受,怎样又属于“太过分了”的问题?
幸灾乐祸这种情绪有狂喜的一面,也有细腻而微妙的一面,同时从头到尾透着卑鄙。
诚然,它是一种瑕疵,但它也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瑕疵,只有直面幸灾乐祸,我们才能真正懂得现代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我们的大脑无法吸收它附近的所有信息,所以只能靠着看似相关的信息做出决定,我们看到他人得到因果报应而产生满足感这一事实很重要。
作者在书中描述了幸灾乐祸情绪的演变过程:“从窃喜到狂喜,从暗自满足到扬扬得意和嘲弄蔑视,再回归到平静,最后不可避免地转为熟悉的苦涩滋味,自我厌恶。”
阅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控制住了自己幸灾乐祸的情绪,是多么的重要。
使我在对明星、模特、政客的痛苦感到恰如其分的同情,尽量不看出糗视频。当我的朋友做某事做得比我好,但中途出了一些岔子的时候,我不再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简而言之,这样会使我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因为我已经知道了,这些“幸灾乐祸”给我塑造的种种情绪与思想都不是真的。
五、本书金句
1、没人愿意面对自己的瑕疵,但是恰恰是瑕疵让我们知道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2、我们生来对公平的追求和对虚伪的憎恶。我们乐于见到我们的对手倒霉,因为我们希望赢的是自己;
我们渴望与他人作比较,在处于下风的时候又为我们的选择找理由;
3、我们生活在一个所有人都不可避免拿别人衡量自己的世界里,而且有时候只有在某人在竞争中输掉的情况下我们才会认为自己还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