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1略说《中国禅宗》十

(第五十四)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

慧能大师俗姓卢,原籍范阳,郡治在今北京城西南,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他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稍大一点就靠卖柴养母度日。有一次因听人念《金刚经》,得知弘忍大师在黄梅传授佛法,黄梅即今湖北省黄梅县的凭墓山,这里是唐初五十多年来的禅学中心,传承了达摩禅的正统。于是慧能安顿好母亲,前往黄梅参见弘忍。


慧能见到弘忍大师时,自称“唯求法作佛”。在问答中,因慧能答说:“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獦獠身即打猎捕鱼从事杀业之人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这是开悟的见解,因而受到弘忍大师的赏识,知其堪为法器,于是派他在碓房里舂米踏碓,以劳动进一步磨炼其心志,共历时八个多月,人称卢行者。

慧能大师天资聪颖,善根深厚,未上黄梅前,听人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即已开悟,到黄梅后,被五祖认定为法器,收于门下,待机缘成熟后,得五祖弘忍授以衣钵,传佛心印,并得法偈一首:“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慧能于此继承五祖传下的东山法门,为中国禅宗第六祖。

慧能不识字,怎么会被堪以大任而选为宗门祖师呢?因为佛法非关文字,而是心源,能悟入心愿之体者即可承继佛法,代佛宣言,慧能正是这样的人。至于他怎样被选为宗门祖师,这得从五祖选法器说起,法器是指能承继佛法能成大器的人,为佛门宗系祖位接班人,五祖为选法器,令门下僧众各作一首偈颂,以定心性,好从中选出接班人。

这时有上座弟子任教授师的神秀法师在壁上题了一偈:“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常常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当时慧能被分配在厨房做杂役,听闻到这首偈颂后,知其没有开悟,但因自己不识字,就请张别驾代书一偈在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种见地是真开悟。


五祖看后,认为传法机缘已成熟,于是暗示卢行者三更入室,传以袈裟心法。当时五祖对六祖说:“从前达摩祖师刚来东土,那时的人还不信禅学,所以传袈裟以表明得法,现在人人信心已熟,这袈裟到你这里就不要再下传了,再传恐引起争端。”

当夜,五祖送走六祖,六祖向南方而去。六祖到岭南后,因宿世因缘,在猎人队里呆了十五年,后待机缘成熟,才前往广州法性寺。在寺中见有二位僧人在争辩因被风吹动的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慧能插话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众人听后暗暗称奇,告诉了该寺住持印宗法师,印宗试法慧能,慧能对答如流,语出惊人,使印宗心悦诚服,又见慧能拿出五祖传下的衣钵,已深信无疑,即为慧能剃度,请登法座。于是慧能在该寺菩提树下,正式开立弘忍大师传下的东山法门,从此升座说法,使听闻者都能各自受益,无不欢喜信受,禅宗法门,也因此而大行天下。

六祖在法性寺开启东山法门后,他的特点是用让人一听就懂的非常平实的语言,开始教化四方信众,教人习学禅法,以止观起修,定慧为本,指出觉性本有、烦恼本无的道理,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他说自心既不攀缘善恶,也不可执空守寂,应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这才是习禅之第一要务。


六祖的见地并不认为静坐敛心才算是禅,因为“禅”即非静、也非动;即是静、也是动;在静里面有禅、在动里面也有禅,能在动静中自由出入,自性却了了常知,如如不动者,才是真正的“禅”。

如果一味地静坐,在未识自性之前,容易落入散乱或枯禅中,难以体会禅的境界,于是提出禅可在行住坐卧这些动态中修,这就不同于北宗的教人静坐看心,认为那样将心境分为了两截,就是有一个能看之心和所看之心,这样就不能契入非能非所的本觉心性而生智慧。所以六祖教人只从无念着手,并不限于静坐一途,提出动中也能修禅。事实证明,这样动静兼修的禅,更具智慧、更具有活力。

慧能大师在继承五祖法脉的基础上,用自己的体悟,加以发挥,开启了禅门顿教“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千年宗风,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言简意赅地指出自心即是佛、不假外求的无念实修法,使宗门焕发出了一种禅味浓郁的新气象。

六祖长期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同时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慧能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


后来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六祖的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在六祖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而不足以谈禅了。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 在事实上形成了六祖禅就是禅宗的代名词了。

六祖开示禅法,妙语连珠,都是直接契入心性之法,经后人整理,编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为后人留下了异常珍贵的禅修实证宝典。公元(713)年七月八日,六祖预知时至,与大众话别,大众都涕泪悲泣,于是六祖为大众说《真假动静偈》,直指“动上有不动”的离假即真。说完后,众僧已知大师不久住世,于是众人都很是忧伤,众得法弟子中唯有神会“不动也不悲泣”。

此刻的六祖便独赞神会:“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六祖认为“吾灭后二十余年,邪法缭乱,惑我宗旨。”于是示意神会在洛阳提倡南宗:“定佛教是非,竖立禅教宗旨,即是我正法。”后开元二十年,神会在滑台大云寺实现了六祖的遗愿,召开无遮即公开而无遮掩的法会,建立了以“无念、无相、无住”为核心的南宗宗旨。

公元(713)年八月三日夜三更,慧能大师在新州国恩寺“奄然迁化”,端身不散,如入禅定。据载:这几天曹溪有“异香氤氲,山崩地动,林木变白,日月无光,风云失色”等异征。慧能大师圆寂后,受唐宪宗追谥为“大鉴禅师”。他的肉体真身,经千多年不腐,现供奉于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遗有法偈一首:“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生;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六祖慧能是中国佛教最后一位嫡传佛祖,自此以后,唯传心印、不传衣钵,使禅宗法脉流传至今。禅宗在慧能大师的法脉里后分为五宗,分别为“曹洞宗、临济宗、云门宗、法眼宗、沩仰宗。”虽分五宗,确同一心印,法脉相承、灯灯相续,使六祖传下的曹溪禅一直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是佛教的根。可见六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和影响,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1-01略说《中国禅宗》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