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的目的是,通过配置stm32的外设,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注意在操作外设之前必须使能时钟。
在STM32中,所有的GPIO都是挂载在APB2外设总线上的。
其中
GPIO电路图
可配置为8种输入输出模式。
在输出模式下,输入模式也是有效的;
在输入模式下,输出模式无效。
NVIC是一个内核外设,用来分配优先级和管理中断
抢占优先级高的可以中断嵌套,响应优先级高的可以优先排队;
抢占优先级和响应优先级均相同的按中断号排队。
大致来说,就是监控电平跳变的信号触发GPIO口的中断。
具体来说
1、EXTI可以监测指定GPIO口的电平信号,当其指定的GPIO口产生电平变化时,EXTI将立即向NVIC发出中断申请,经过NVIC裁决后即可中断CPU主程序,使CPU执行EXTI对应的中断程序
2、支持的触发方式:上升沿/下降沿/双边沿/软件触发
3、支持的GPIO口:所有GPIO口,但相同的Pin不能同时触发中断
4、通道数:16个GPIO_Pin,外加PVD输出、RTC闹钟、USB唤醒、以太网唤醒
5、触发响应方式:中断响应/事件响应
打开RCC时钟(GPIO和AFIO);
配置GPIO为输入模式;
配置AFIO(接线);
配置EXTI,设置线路,选择边沿触发方式,选择触发响应方式(中断响应);
配置NVIC(内核的外设无需时钟),设置优先级分组,初始化NVIC。
void CountSensor_Init(void)
{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B, ENABL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AFIO, ENABLE);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PU;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4;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GPIOB,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EXTILineConfig(GPIO_PortSourceGPIOB, GPIO_PinSource14);
EXTI_InitTypeDef EXTI_InitStructure;
EXTI_InitStructure.EXTI_Line = EXTI_Line14;
EXTI_InitStructure.EXTI_LineCmd = ENABLE;
EXTI_InitStructure.EXTI_Mode = EXTI_Mode_Interrupt;
EXTI_InitStructure.EXTI_Trigger = EXTI_Trigger_Falling;
EXTI_Init(&EXTI_InitStructure);
NVIC_PriorityGroupConfig(NVIC_PriorityGroup_2); // 优先级分组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EXTI15_10_IRQn;
// 指定中断通道开启或关闭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 = 1;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1;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
uint16_t CountSensor_Get(void)
{
return CountSensor_Count;
}
// 指定中断通道的中断函数
void EXTI15_10_IRQHandler(void)
{
if (EXTI_GetITStatus(EXTI_Line14) == SET)
{
/*如果出现数据乱跳的现象,可再次判断引脚电平,以避免抖动*/
if (GPIO_ReadInputDataBit(GPIOB, GPIO_Pin_14) == 0)
{
CountSensor_Count ++;
}
EXTI_ClearITPendingBit(EXTI_Line14); // 清除中断标志位
}
}
下面介绍
定时器可以对输入的时钟进行计数,在计数值达到设定值时触发中断。
基本定时器 = 16为计数器 + 预分频器 + 自动重装寄存器(时基单元)
通用定时器
无论是什么定时器,内部的基准时钟都是72MHz
打开RCC时钟;
配置时基单元; // 如果只需要定时器配置到这里就结束
配置输出中断控制,允许更新中断输出到NVIC;
配置NVIC,在NVIC种打开定时器中断的通道,并分配优先级;
最后使能时基单元中的定时器。
决定定时时间的参数为结构体TIM_Period和结构体TIM_Prescaler
计数器溢出频率(定时频率)= 72M/(PSC+1)/(ARR+1)
如果需要1hz,则代码如下
上述代码红色框部分为 分频系数ARR=10000-1; PSC=7200-1,在72M/7200 = 10k的频率下,计10000个数,就是1s。
定时器中断也可以产生pwm波:设置定时器中断,在中断里手动计数,手动翻转电平。
定时器中断也可以完成输入捕获:来个外部中断,在中断里手动把CNT取出来,放在变量里面。
定时器中断也可以完成编码器接口的硬件功能:在中断中,手动自增或自减计数。
以上都是消耗软件资源
输出比较可以通过比较CNT和CCR(捕获比较寄存器)值的关系,来对输出电平进行置1、置0或翻转的操作,从而输出。
使用硬件资源(CCR)来输出PWM波不需要中断,只需要比较计数器和寄存器的值就行了
同一个定时器可以通过不同的通道来输出PWM,具体哪个通道通过函数配置来实现。
所以ARR=100-1; PSC = 720-1; CCR = 50// 50%的占空比
void PWM_Init(void)
{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TIM2, ENABL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 ENABLE);
//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AFIO, ENABLE);
// GPIO_PinRemapConfig(GPIO_PartialRemap1_TIM2, ENABLE);
// GPIO_PinRemapConfig(GPIO_Remap_SWJ_JTAGDisable, ENABLE);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0; //GPIO_Pin_15;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TIM_InternalClockConfig(TIM2);
TIM_TimeBaseInitTypeDef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TIM_ClockDivision = TIM_CKD_DIV1;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TIM_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TIM_Period = 100 - 1; //ARR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TIM_Prescaler = 720 - 1; //PSC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TIM_RepetitionCounter = 0;
TIM_TimeBaseInit(TIM2, &TIM_TimeBaseInitStructure);
TIM_OCInitTypeDef TIM_OCInitStructure;
TIM_OCStructInit(&TIM_OCInitStructure);
TIM_OCInitStructure.TIM_OCMode = TIM_OCMode_PWM1;
TIM_OCInitStructure.TIM_OCPolarity = TIM_OCPolarity_High;
TIM_OCInitStructure.TIM_OutputState = TIM_OutputState_Enable;
TIM_OCInitStructure.TIM_Pulse = 0; //CCR
TIM_OC1Init(TIM2, &TIM_OCInitStructure);
TIM_Cmd(TIM2, ENABLE);
}
一般只调节PSC,不会影响CCR和ARR的占空比。一般先根据分辨率确定ARR,再根据pwm频率条件PSC分频。
示波器输出
项目使用TB6612:双路H桥型的直流电机驱动芯片,可以驱动两个直流电机。双路H桥型电路由两个推挽电路组成。H桥可以变换电流的方向。
测输入PWM波的频率和占空比
输入捕获(4个通道)和输出比较(4个通道)只能使用其中一个。
输入捕获,当通道输入引脚出现上升沿或下降沿时,将当前CNT的值锁存到CCR中,可测量PWM波的频率、占空比等等参数。
可配合主从触发模式,实现硬件全自动测量。不用再使用中断去清空CNT
注意CNT计数可能会溢出(0-65535)
频率测量的方法:
测频法:在一个闸门时间T内,记录上升沿出现的次数N,然后计算
测周法:在两个上升沿内,用单片机的标注频率fc计次,记录次数N(到CCR),然后计算。(一般使用这个,随时都能取CCR的值)
电机驱动项目:使用pwm驱动电机,再使用编码器测量电机的速度,然后再用PID进行控制。
通用定时器拥有一个编码器接口。
正交编码器能够抗噪声,通过双相查表来对抗噪声。
所以,问:TIMER你一般用来做什么?
直接存储器读取,协助CPU完成数据转运的工作,提供外设<=>存储器、存储器<=>存储器的高速数据传输
一般情况下,程序都是在flash程序存储器下运行
DMA外设可以直接访问32内部的寄存器,包括运行内存SRAM,程序存储器flash,寄存器等等
寄存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器:一、cpu可以对寄存器进行读写,类型读取运行内存;二、寄存器都连接了一根导线,可以控制电路状态,如高低电平的切换,导通和断开开关。所以寄存器是连接软件和硬件的桥梁!软件读取寄存器就相当于在控制硬件的执行。
寄存器与存储器不同的是,寄存器的每一位都对应着外设电路的状态。
USART外设:按照串口协议来产生和接收高低电平信号。点对点通信。
串口参数:
波特率:串口通信的速率。因为串口是异步通信,如果速率不同,会导致读取数据的错位。
起始位:标志一个数据帧的开始,固定为低电平(串口空闲时为高电平)
数据位:数据帧的载荷。如发送0x0F,低位先发,于是电平为11110000的波形。注意,串口一次只能发送一个 8 位(1 个字节)的数据。
停止位:数据帧的间隔,固定为高电平。
翻转电平是由usart外设完成的,无需编程。软件只需要读写DR寄存器。
在数据转运到接收数据寄存器RDR时,会置一个RXNE标志位,RXNE就可以去申请中断,从而在收到数据时便快速的进行数据的处理。
上图看似有四个寄存器,但是软件层面只有一个DR寄存器供我们读写。
USART_SendData(USART1, uint8_t) // uint8_t就是char,8位
封装之后
void Serial_SendByte(uint8_t Byte)
{
USART_SendData(USART1, Byte);
while (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 USART_FLAG_TXE) == RESET);
}
调用这个库函数,Byte变量就写入TDR中了,再等待一下TDR的数据转移到移位寄存器中才能放心,不然数据就覆盖了。所以还需要检查标识位TXE(TDR是否为空):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 USART_FLAG_TXE) == RESET);
注:读数据寄存器非空的标志为RXNE,下面会用到。
USART_InitStruture.USART_Mode = USART_Mode_Tx | USART_Mode_Rx;
一般使用中断触发处理数据,所以下一步:
配置NVIC:
开启RXNE标志位到NVIC的输出,RXNE一旦置1,就会向NVIC申请中断;
编写中断处理函数
void USART1_IRQHandler(void)
{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1, USART_IT_RXNE) == SET)
{
// 有数据来了,接收
uint8_t Serial_RXData = USART_ReceiveData(USART1);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1, USART_IT_RXNE); // 清除标识位
}
}
以上是单字节的数据收发,数据包的收发类似。
目的:读取外挂寄存器数据(CPU要读取MPU6050的寄存器),而串口的工作是传输数据。
##I2C的功能:
发送数据后,另一端能够应答;
同步时序,半双工(串口是异步时序,有USART硬件的支持),对硬件要求不是很严格;
支持总线挂载多设备,一般为一主多从。
所有I2C设备的SCL连在一起,SDA连在一起
设备的SCL和SDA均要配置成开漏输出模式,且SCL和SDA各添加一个上拉电阻,阻值一般为4.7KΩ左右(弱上拉电阻+开漏输出模式)
MPU6050已经在硬件上接入上拉电阻了。
复习:
开漏输出:只能输出低电平(只能下拉)
起始条件:SCL高电平期间,SDA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
终止条件:SCL高电平期间,SDA从低电平切换到高电平
注意:只用主机才能产生起始和终止。只有主机才能控制SCL。
一个字节主机发送=>从机接收:
主机拉下SCL,主机把数据放在SDA(高位先行);主机松开SCL,从机读取SDA的数据(SCL高电平期间,SDA不允许变换,因为从机正在读)。如此循环八次,就发送了一个字节的数据。
低电平主机放数据,高电平从机读数据。
一个字节主机接收<=从机发送:
SCL低电平期间,从机把数据放在SDA上,然后释放SCL;主机在SCL高电平期间读取SDA数据(SCL高电平期间,SDA不允许变换)。如此循环八次,就发送了一个字节的数据。
低电平从机放数据,高电平主机读数据。
总结:所有设备包括主机都处于输入模式,当主机需要发送时,主动去拉下SDA。而在主机被动接收的时,必须先释放SDA(释放总线,不然永远是低电平,别人没法写,总线是“或”逻辑)。
应答机制
从机应答:操作的是SDA这根线,当主机松手SDA时,从机需要拉住SDA,告诉主机自己收到了。
主机应答:
对于指定从机设备地址(MPU6050地址:0xD0),在指定从机设备的指定寄存器地址下(0x19)写入指定数据(0xAA)
从机设备地址站前7位,第8位为主机想写就是0,想读就是1。
对于指定从机设备地址(MPU6050地址:0xD0),指定从机设备的指定寄存器地址(0x19);对于指定从机设备地址(MPU6050地址:0xD0,但是第8位为1,表述主机想读),之后直接收数据。
实现了指定地址读和写,就可以实现STM32读取外挂芯片寄存器的操作。
只有主机SCL下拉期间,SDA的数据才能动(要么主机放数据、要么从机放)。主机松手SCL(高电平),一律不准动SDA(因为要读,要么主机要么从机)。
初始化I2C;
指定MPU6050地址,指定要写的寄存器地址;
初始化MPU6050的寄存器,其实就是主机往指定的寄存器中写数据(电源管理寄存器解除睡眠、选择陀螺仪时钟、6个轴不待机。。。);
再发一次MPU6050地址指定读,然后读取指定寄存器的数据1632(Acc,Gypo);
SPI与I2C的目的相同,为了读取外部寄存器。
SCK、MOSI(主机输出,从机输入)、MISO(主机输入,从机输出)、SS(从机选择线)
同步时序、全双工(数据发送和接收各占一条线)
SCK时钟线由主机掌握
主机另外引出多条SS控制线,拉低为呼叫。
输出引脚配置为推挽输出,输入引脚为浮空或上拉输入;
推挽输出:高低电平均有很强的驱动能力(下降沿上升沿非常迅速)
SPI的数据收发,都是基于字节交换单元来实现的
起始条件: SS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
终止条件: SS从低电平切换到高电平
SS低电平为数据传输的过程
模式1:SCK第一个边沿移出数据到线,第二个边沿移入数据到寄存器。
一般用的是模式0,在SCK第一个边沿之前就要移出数据,第一个边沿移入数据。
模式2:
定义好波特率等等参数之后,调用接口发送数据
发送:
USART_SendData(USART1, uint8_t) // uint8_t就是char,8位
封装之后
void Serial_SendByte(uint8_t Byte)
{
USART_SendData(USART1, Byte);
while (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 USART_FLAG_TXE) == RESET);
}
接收:
中断处理函数
void USART1_IRQHandler(void)
{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1, USART_IT_RXNE) == SET)
{
// 有数据来了,接收
uint8_t Serial_RXData = USART_ReceiveData(USART1);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1, USART_IT_RXNE); // 清除标识位
}
}
优点:一根通信线兼顾收发(无论挂载多少设备)、寻址机制,应答机制。
缺点:因为I2C要实现半双工(要经常切换输入输出),所以采用开漏+上拉电阻的设计,这种设计使得通信线高电平驱动能力较弱(导致SDA从低到高,上升沿的耗时较长,限制传输速度)。
优点:传输更快(推挽输出),无需寻址(SS线负责)。
缺点:硬件要求高,资源浪费(全双工)。
四根通信线:SCK,MOSI、MIS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