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从平庸到优秀,再到卓越?

生活中、学校里、职场上,总是有那么些人,优秀得让人无法忽视。

为什么他们能脱颖而出,而你还是小透明呢?决定--个人是平庸还是卓越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

      高估天赋的作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是因为天赋吗?

人们喜欢把一个人的成功简单归结为天赋

“哇,掌握了多门语言,肯定是有语言天赋”

“那些能拿到奥运冠军的人,一定有过人的运动天赋”

“他能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家,是因为他从小就展露出音乐天分”

曾创造三分篮历史记录的NBA著名球员雷阿伦,听到别人把他的成就归结为天赋时,非常生气:

“不要低估我每天付出的巨大努力,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每一天。问一问我曾经的队友,哪个人在训练投篮时最刻苦,他们的回答一定是我”

没什么天才,天才不过是训练的产物。这是《刻意练习》这本书最重要的主张

这本书是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写成的。

在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后,艾利克森旗帜鲜明地反对天赋论,他发现,决定一-个人在所属领域的能力是平庸还是卓越的关键因素,不是天赋,而是练习。

他把在一所顶尖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学生,按照演奏水平高低,分为优秀,优异和最杰出三组,他发现决定演奏水平高低的不是天赋,三组学生只有一个重要的差别:练习时间。

最杰出的小提琴学生比其他两组学生花在训练上的时间要多得多,他们在18岁之前平均练习了7401个小时,优异的小提琴学生平均练习了5301小时,最逊色的一组学生平均练习了3420小时。

毕业于同样的音乐学府,但多练习几千个小时,还是少练习几千个小时,会让这些学生的前途有天壤之别,最杰出的学生将来会成为明星-般的世界级小提琴家,而最逊色的-组学生,最终只能成为公立学校的音乐教师。

畅销书《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正是依据这个研究的成果,演绎出了著名的1万小时天才理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真的没有天生的才华吗?那像莫扎特那样的人又如何解释呢?

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里破解了莫扎特的天才传说。

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神童之一-,莫扎特被认为拥有无法解释的天才,也因此他一直被作为一个典型例子,用来证明某些与生俱来的才华,往往只有少数幸运的人才能拥有,其他人并不具备。这些少数的幸运儿不同凡响,是因为他们天赋异禀。

但实际上,莫扎特能在6岁时就在欧洲巡回演出,是因为他在4岁以前就开始接受父亲的高强度训练。许多现代的幼儿早就已经能通过铃木教学法达到极出色的古典音乐表演水平,只不过在18世纪的欧洲,很少有人对这么小年纪的孩子进行系统训练,所以莫扎特才显得那么突出。

许多传记说,莫扎特6岁就开始作曲,更可靠的说法是莫扎特6岁左右开始学习作曲,真正写出第一首原创的曲子大概在十五六岁左右,那时他已经在父亲的指导下经过了十年的刻苦训练。

莫扎特最神的是拥有万中无一的完美音高。可是目前已经有试验证明,原本没有完美音高的孩子经过正确训练后可以获得完美音高,就算是成年人,也有经过训练获得完美音高的成功案例。

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里,提出了他最核心的观点:预先存在的能力,即天生才华,是不存在的,我们通过训练创造以前我们从未拥有的技能。足够长的练习时间和正确的练习方法足以把每个人从新手变成大师。

这个观点立足于于我们大脑的特点:人类的大脑是可适应的,我们可以通过训练重塑自己的大脑。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证明:我们的脑袋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我们的肌肉经过体育锻炼之后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我们的大脑结构也会因为训练而改变。

比如资深伦敦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后部就比普通人要大得多,因为伦敦的交通路线极其复杂,需要出租车司机具备超强的空间导航能力,而海马体的后半部分正是负责空间记忆的。

艾利克森认为,在一-个人成为杰出人物的过程中,天赋也许可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带来一点优势,但作用微乎其微,相,高估天赋的作用,是- -种非常危险的倾向。

因为高估天赋的作用,容易传达这样的错误观念:有天赋的人,可以凭借天赋毫不费力地成功;没有天赋的人,再努力也白搭。

你可能感兴趣的:(普通人如何从平庸到优秀,再到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