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 90 年代,世界上的计算机要么不联网,要么在企业内部联网。但是,在互联网的概念下,计算机之间共享信息和资源的需求成为了必要。
1995 年 5 月,Java 横空出世。Java 的父亲是当时凭借 Solaris 操作系统风头正盛的 SUN 公司。当时,大多数高级语言的程序在运行前需要根据不同的计算机进行编译,然后才能运行。Java 这种高级程序语言不需要与硬件相关的编译器,而是在运行时边解释边运行。如此一来,Java 程序就不受计算平台限制,正好满足了共享的需求。
可想而知,Java 的流行是个必然。但是,Eclipse 的大火却是大家没想到的。Java 好用,但相应的编译器却不好用。而且,当时的编译器少得可怜,一款开源且好用的 Java IDE Eclipse 打遍天下无敌手。
那时候,开源基金会也少得可怜。2004 年,Eclipse 成立基金会,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知名的开源基金会。再然后,随着 SUN 被 Oracle 收购,Oracle 又将 Java EE 捐赠给 Eclipse,它由此成为 Java 大本营的重要基石。
如今,Java 已被唱衰多年,多少新涌现的语言说要取代 Java。现在,开源基金会也像雨后春笋一般,Eclipse 基金会几经重大变化。还会有人对他们的故事感兴趣吗?
一段三角关系
如果不去特意追溯,任谁也想不到 Eclipse 开源基金会背后站着的是蓝色巨人 IBM。
IBM 一直是专利大户,多年来都是拥有专利最多的公司,甚至没有之一。他们养了一支庞大的知识产权律师团队,对侵犯专利者重拳出击。似乎,IBM 与开源天生绝缘。
但利益是永恒的。1996 年,IBM 收购了开发 Smalltalk 和 Java 集成开发环境 VisualAge 的 OIT(Object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据说,当时 VisualAge 的代码价值 4000 万美元,IBM 眼都没眨就说要消除不兼容的开发环境这个市场痛点,要增加这些环境中通用组件的重用性。2001 年,一个天生为开发环境集成平台而设计的产品诞生了,它日后成为了整个 IBM 工具策略的基础。
IBM 给这个产品取名为 “Eclipse”,有 “日食” 的意思。很多人说这个是非常糟糕的名字,在此之前有 Eclipse 汽车,有 Eclipse 口香糖,还有 Eclipse 女子足球组。IBM 的律师也反对这个已经烂大街的名字。
但 IBM 一意孤行。2001 年 11 月,IBM 用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价格从足球队手里购买了 eclipse.org 域名,非要用这个名字。更想不到的是,Eclipse 是开源的,IBM 为它建立了开放源代码许可和运营模式,不仅贡献大量源码、开发者,还有关于开源协议的法律咨询援助。
这是 IBM 最大胆的开源 “赌注”。
—— IT 咨询公司 Illuminata 分析师 James Governor
IBM 的开源决定是一次革命性的举措。那个时候,软件开源协作开发还是十分新颖的想法,Eclipse 的成功展示了开源模式的优势。
—— Eclipse 基金会执行董事 Mike Milinkovich
话说回来,这个名字多少带点针对 SUN(太阳)公司的意思。SUN 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与此同时,Eclipse 展现了强大的能力,让 SUN 自带的编译器 NetBeans 黯然失色,逐渐成长为 Java IDE 的老大。
2004 年,Eclipse 正式宣告独立出来,成立 Eclipse 开源基金会,而且总部设立是在加拿大渥太华,不再依赖于创始者 IBM,而是转向行业,让其它技术供货商、甚至是 IBM 的对手加入 Eclipse 董事会,协助决定未来方向。
面对这一邀请,SUN 公司的第一反应是不。据知,在 Eclipse 基金会成立前夕,SUN 就在考量要不要加入,除了技术层面外,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关注就是 Eclipse 这个名字。SUN 表示,如果基金会不同意改名字,他们就不准备加入。还有该公司高管也表示,不会加入一个名字中带有要消亡 SUN 公司的组织。
当时,业界普遍认为 IBM 独占 Eclipse 主导地位,想要推动自家的 Java 软件,这让 IBM 与 SUN 之间产生间隙。但那时,IBM 主管也曾驳斥传言,说取名 Eclispe 不是克制 SUN 的意思,请不要自作多情。
第三者微软,在 2005 年才浮出水面。2005 年 3 月 EclipseCon 大会的主题演讲中,IBM Rational 软件部门 CTO 兼设计、构建和测试工具副总裁的 Lee Nackman 表示,微软公司才是 IBM 想要 “吞噬” 的公司。
我们的目标是微软。微软是市场的领导者,并且正在成为主导市场的工具平台。显然,我们需要争夺更多的开发者群体。所以,在 1998 年左右,我们觉得应用服务器和中间件的竞争是关键,我们需要把开发者带回到基于 Java 的中间件上来。
2001 年初,IBM 看到 Visual Studio 和微软生态不断成长,非常困扰。我们决定与 Windows 和 Visual Studio 进行竞争。因此,Eclipse 的目标过去是,现在也是微软,而不是 SUN 公司。
好一出峰回路转的单箭头大戏,任谁都会说一句 IBM “不娶何撩”?但是,冷静想想,一切又似乎都有迹可循。
不谈 IBM 与微软那笔 DOS 操作系统的 “旧债”。21 世纪初,互联网爆发,依靠个人电脑崛起的微软如日中天,Windows 在手之外,它还要开发 C# 语言和 .Net 平台,要与 Java 一争高低。这在重仓 Java 的 IBM 眼里,可谓是 “旧债加新仇”。
2004 年 Eclipse 基金会成立,就有不少人猜测,这将有助于抵挡微软工具与 Windows-based 软件的竞争。要想增强竞争力,IBM 或者是 Eclipse 必须拿出更强势的产品。
然而,IBM、SUN 和微软之间的三角关系并没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微软与 SUN 之间也曾有一段 “爱恨情仇”,这佐证了微软就是在打压 Java。
Java 一降生,SUN 就抱有通过 Java 实现跨操作系统平台的梦想,这让微软很是眼馋。1996 年,微软向 SUN 公司购买了 Java 的授权。但是,微软并没有依合同向用户提供用 Java 开发的产品,而是通过 SUN 的技术,搞自己的类似产品。
为此,SUN 把微软告上法庭。这场官司直到 2001 年才以 SUN 获得胜利告终,当时法院判定:微软误导 Java 开发者、阻碍他们开发兼容 Java 技术的产品,从而打压 Java。然而,此时微软的 ASP 已经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一滴时代的眼泪
战胜 Visual Studio 和微软生态那个点,Eclipse 曾经一度非常接近过。可惜,却无疾而终。在知乎相关问题中,排名第一的答案多少有点情怀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