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解脱

                  ——《苏东坡传》文学评论

        读完《苏东坡传》后,我想写些什么。遵从我心,于是文笔什么的先放一放。

        孤独,在我的心中,代指的是对自己内心的不够了解,被尘世束缚却被表面的安逸所蒙蔽而不敢挣脱的矛盾,不够坚强,不够勇敢。

        苏东坡和所有才高八斗之人一样,都会有与人格格不入的苦闷。

        他早期的诗中,我看到的是年轻气盛和浮躁,是对生活满怀着好奇的生气。那时他身边尚有同样富有才华的父亲与兄弟,前途大好之时,进京的路上看尽山水,游渡三峡,尝遍清风明月与惊涛骇浪之味。

        “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吞吐。”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行无迹。”此时的他,已经在冥冥中开始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探索。

        后来,因为苏东坡与王安石政党在行政上的意见不合,导致他被多次弹劾,他倒也不辩解——何必为了不信任自己的人苦苦证明自己的清白?何必为了那些人几句的控告就丢失了职位而对人世绝望?

        他历经几次贬谪,在为百姓服务、牵挂着朝廷之时,他也不忘欣赏美景,和朋友喝酒赏乐。在他被贬杭州之时,我们看到他的孤独弱化了。

        在乌台诗案爆发后,他对人生又有了如浮萍般的犹疑,他开始哀叹人生,怀疑自己,开始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他不再坚定地相信自己。

        真正让他抛弃孤独,变得如仙般超脱,是在他至黄州之时。

        孤独地活着,偶尔快乐,更多的是迷茫。这是苏东坡晚期时候的写照。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呈现出来的事心境的辽阔,带给我的却是叹息——要承受多少的孤独,才能换来最终的明朗?

      《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这是他贬至黄州时,一个人在凄寒的夜晚饮酒归家,却无门可入的情景。这不正好映衬了他为统治者思前想后,却不被理解的痛苦吗?尘世茫茫,人生何在?

        东坡静听江声,历经宦海的苦涩又重回心中。此刻遥望天地之浩茫,真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他的心态开始转变,变得更加靠近大自然,去体会大自然的身处尘世却毫不沾染其浮华的安宁。“清风明月,水波不兴。”他的心开始慢慢沉积下来,不去想太多的事,只求一时兴致。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从此人生自流,任它西东。

                                                              黄孜雨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独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