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我的课题起点(教育叙事134)2022-03-17

文/李现风

     叶存洪(江西南昌师范学院教授)老师提倡:做有研究的教师!他说,今天的名师是写出来的,斯霞、李吉林、于渏、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吴非......因为,当动笔写的时候,人的深层次思维才真正开始。我想,之所以能动笔写,是因为有大量研究的前提,大量研究的案例、研究的心得、体会、研究的结论等等才可以下笔写,而不是凭空写出来的。

     谈到“研究”一词,内心里闪现出想要做课题的渴望被激发出来以后的故事。当时,我被校长激发出做课题的欲望后,给自己制定了两步走的计划:第一步,寻找想做课题的同伴;第二步,上网学习做课题的方法。

     第一步计划正式开启,我开始寻找有意愿做课题的同伴们,首先寻找的对象就是一个办公室的同行们,问了一个遍,大家都摇头表示没有这一方面的意愿,又寻找另外的同行们,大家还是以摇头的态度来表达做课题的意愿,初步做课题就碰到了难题,连个合作伙伴都寻找的如此困难。但我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在冥冥之中寻找着和我投缘的人,终于在朋友结婚的宴席上,正好和教生物的刘老师坐到了一起,当我聊及此事的时候,刘老师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喜欢做研究成为了我们两个一起做课题的一个理由。因此我们就开启了一个生物老师和一个数学老师研究做数学“学习共同体”的课题研究。

     第二步计划如期进行,我开始在网上大量地查阅如何做课题的步骤以及做课题的材料,整整看了一个晚上,发现做课题需要写大量的文字资料,当时的我由于认识不到位,心里想:“我就是想好好地教书,把我的数学课堂上好,孩子们满意、家长们满意、自己满意就足够了,做什么课题研究呀!”但由于是领导交还给的任务,即使心里面不理解但也还是去努力做了。但做这个课题的三年之中,我自己感觉到做课题研究和不做课题研究完全是两回事儿,不做课题研究,自己的课堂虽然也在进行着小组合作,进行着课堂改革,但不够系统,有点散,但如果以做课题为纽带,来进行课堂研究的话,自己的课堂有学习来的理论支撑,有团队的发现和不断的研究,对自己的课堂来说进步要大的多。

     这时的我想起来前一段在朋友圈一个朋友发的一段话,一个学校的领导要求你做什么事情,是有领导的道理的,理解的就在理解中执行,不理解的就在执行中理解。课题研究带给我的巨大的收益,让今天的我终于对这句话理解的透透彻彻。


叶澜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在教育界耳熟能详的话,写一辈子教案,你可能只是一位教书匠,而写三年反思,你就可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反思是什么呢?反思就是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思考。也只有研究,你才有可能发展,才有可能让自己在某一个领域里形成权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形成核心竞争力。如果这个核试验心竞争力形成了,你不想成为一名教育家,成为一名专家就难。人们常说:“交流产生火花、研磨铸就精品。”做课题研究我的粗浅的理解就是团队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在研究磨合中走出自己的一条科研道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219】我的课题起点(教育叙事134)202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