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丨“环境场”原理:如何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

在上一讲里,我们学习了迈出行为改变的第二个原则——小步子原理。

有时候,小步子就能带来大改变,但有时候,即使人们成功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也很容易中途放弃。那么,怎样才能把新的经验凝固成稳定的习惯,不再退回充满诱惑的心理舒适区呢?

今天这一讲,我们就来说说行为改变的第三个原则。我给它取名叫:养育“环境场”。

“场”的力量

我第一次意识到“场”的力量,是在4年前。

当时,卡巴金((Jon Kabat-Zinn)老师在北京办了一个名叫“当下,繁花盛开”的正念培训。不知道你是否了解卡巴金。他是美国麻省医院的教授,是正念减压疗法的创始人,有着全球性的影响力。

刚到培训现场,我就被震撼到了。一个巨大的,像体育馆一样的会议室里,250个瑜伽垫挨个铺开。来参加培训的人,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卡巴金和他的搭档萨奇(Saki Santorelli)在前台上,和所有人一样席地盘腿而坐。全场一片肃静,连一根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其实,那个培训的日常过程很枯燥,就是每天早上6点起来,开始打坐,一直到晚上9点。坐得累了,卡巴金会及时摇起铜铃。清脆的铃声把我们从静默的坐禅中唤醒,然后我们就会默默行走,叫行禅。

如果你忽然闯进来,会看到现场简直就像僵尸入侵一样。但是,在这个场里,你就会觉得自己在做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参与培训的人好像被一种神秘的感召力联结到了一起。这就是场的力量。

那么,场到底是什么呢?

“场”其实是包含大量行为线索的环境,这些行为线索会刺激你做出特定的行为。

就像到了寝室你就想睡觉,到了办公室自然想工作,而到了餐厅自然想吃饭一样。在卡巴金正念培训的那个场里,静默、席地而坐、偶尔唤醒我们的铜铃声,都是行为线索。这些行为线索很容易让你把自己当前的行为,跟深厚的静坐和禅修文化传统产生联系,提示你应该把外界俗世中的事情先放下,保持安静地聆听。

感性的大象对“场”很敏感。它总是比理智先感受到“场”所暗示的行为线索,并照着这个行为线索行事。环境中所包含的行为线索越多,场的力量就越大。因为“场”的不同,在某一些地方你会努力工作,而在另一些地方你会懈怠;在一些地方你会沉默不语,而在另一些地方你会滔滔不绝。

让我来举个例子。

我认识一个女生,我们就叫她小嘉吧。小嘉刚到北京不久,加入了一家竞争激烈的创业公司。这家公司的产品迭代很快,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她给自己制定了很多学习读书的计划,可是总也做不到。

为什么呢?小嘉下班后的典型情况是这样的:下班回家后,做饭;要吃饭时,她就会想:一个人吃饭太无聊了,边吃边看看美剧吧;等饭吃完了,美剧却还没播完,她会想:干脆看完这一集再说吧。也许你已经猜到了,她看了一集又一集。一看表,已经很晚,快要睡觉了。一种虚度了时光的空虚感悄然来袭,让她感到沮丧。

她经常睡得很晚。有人说:晚睡是因为我们不肯面对失败的一天就这么结束了。小嘉也是这样。有一天,她很困惑地问我:“我现在明明不快乐,为什么还要这样日复一日,不能改变呢?”是啊,类似的故事是否也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呢?你是不是也好奇,为什么改不了呢?

我曾把生活的乐趣分为两种:消费型快乐和创造型快乐。

在消费型快乐里,你消费的是别人创造的产品,满足的是表面上的感官刺激;而在创造型快乐里,你在创造自己的产品。你在发挥自己的才能,辛苦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体会到一种深刻的成就感,一种自己正在变得更好的感觉。

如果说消费型快乐是酒肉朋友,那么创造型快乐就是良师益友。

学习是一种创造型快乐,而看美剧,当然是一种消费型快乐了。所以小嘉体会到的,正是消费型快乐过后所产生的空虚感。

可是,明明我们知道创造型快乐更好,却为什么不能从事创造型快乐呢?

原因是:创造型快乐是骑象人所热衷的、理智的快乐;而消费型快乐是大象所热衷的、感官的快乐。

如果要从消费型快乐转到创造型快乐,我们就需要说服感性的大象。给自己创造一个学习或者工作氛围浓厚的“场”,就是一个好办法。但是不幸,也许是因为太懂享受了,小嘉在家里所创造的“场”,是放松和娱乐的。那里所有的行为线索,都在暗示她:应该好好休息了。所以,她无法驱动大象去主动学习,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讲到这里,我想对“场”做一个更精确的总结:所谓“场”,就是我们心中的一个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

在这个假设里,图书馆、自习室或者写字间是和工作学习相联系的;而家、宿舍是和休息娱乐相联系的。你到了被假设为工作场所的空间,自然就表现出工作的样子;反之,如果你在家或宿舍,要让自己好好工作,就要付出几倍的心理努力,也未必能够实现。

我在浙江大学当老师的几年中,就曾观察到一个现象:学霸都是成群结队的,喜欢去图书馆和自习室;而成绩不那么理想,拖延严重的学生,则喜欢猫在宿舍里。

我们不能断定这里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至少,所在的“场”与学习效果好坏是相关的。

现在你知道了什么是“场”,也知道了“场”怎么影响我们的行为。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该怎么在生活中应用各种“场”。

养一个自己的“场”

要想用好“场”,我们先要弄清“场”的力量到底从哪里来。

“场”的第一个来源:别人在这个空间里的行为。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如果在一个空间里,别人都在埋头工作,它自然也会暗示你努力工作。

很多人说,高中三年,是自己最努力的时光。那是因为每个人都在努力学习,让高中教室变成了一个很有力的场。

跟你透露一下,我这个课的内容,就是在我们省图书馆的自习室里完成的。我家里有书房,为什么要每天到图书馆工作呢?就是因为这里学习的人多,“场”的力量比较强嘛。

这个场景你当然懂,但不是那么好实现。如果每次都要到图书馆才能进入学习和创造的状态,那么对环境的要求也太高了。

所以,我们要重点说说“场”的第二个力量来源了:你以前在这个空间里的行为。

我来举个例子。

我家里有一个书桌,在这个书桌上,我只做跟工作有关的事。如果写着写着,我想浏览网页或者看电影,我会要求自己换一个地方,比如到客厅的沙发上去。

因为,如果我在这个书桌上娱乐,这个书桌作为工作的“场”就会被破坏掉。

我还有另外一个工作场,就是我的电脑。事实上,我有两台电脑:一台普通电脑,一台工作电脑。工作电脑里,只有Office等一些用于工作的软件。当我打开工作电脑的时候,我心里的大象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我就知道要开始工作了。可是对大部分人来说,工作和娱乐的距离只有关闭Word和打开浏览器的距离,要抵制这样的诱惑,就太难为大象了。

所以,“场”这个东西并不玄虚。它就是你在一个空间里的做事习惯,习惯会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进而又会巩固习惯的行为。你在这个空间里做的事情越纯粹、越持久,这个空间“场”的力量就越大。

现在我们回到小嘉的故事。

我给了她这样一个建议:像我一样,在她的家里养一个小小的、专门进行学习与工作的“场”。如果能在这个“场”里贴些激励自己的话,作为“场”的边界和线索,那就更有帮助了。这样,在家这个纯粹的休闲“场”里,学习就抢占了一块自己的地盘,它的存在会给小嘉强烈的心理暗示,帮助她行动起来。而随着对这个“场”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它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听到这里,也许你想问:“场”只对学习和工作有用吗?当然不是,其实“场”可以巧妙地应用在各种改变的场景中。比如:在家庭治疗里,我也经常建议一些疏远的夫妻能在固定的时间,找一个固定的地点,做一些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如果你经常感到疲惫,可以给自己做一个“恢复精力”的场,比如:每天到一个固定的地方独处静坐,让自己恢复能量。

我自己从来不会在心理咨询室以外跟别人做心理咨询。因为,咨询室本身也是一个场,一个帮助人改变的场。

讲到这里,让我们再来深入思考一下,“场”到底是什么?

场其实是环境记忆中,我们每个人的历史。

你的奋斗、你的挣扎、你的灵光一现、你的引以为豪,这些事在别人看来也许无足轻重,可是对你却意义重大。

如果你有意识地让它们只在某个特定的空间里发生,那这个空间就开始有了记忆,它就变成了能调动和激发大象的“场”,这里就成为了存储你美好新经验的记忆银行。


今日得到

1、“场”其实是包含大量行为线索的环境,这些行为线索会刺激你做出特定的行为。

2、我曾把生活的乐趣分为两种:消费型快乐和创造型快乐。在消费型快乐里,你消费的是别人创造的产品,满足的是表面上的感官刺激;而在创造型快乐里,你在创造自己的产品,你在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你体会到一种深刻的成就感,一种自己正在变得更好的感觉。

3、创造型快乐是骑象人所热衷的——理智的快乐;而消费型快乐是大象所热衷的——感官的快乐。

4、我想对“场”做一个更精确的总结:所谓“场”,就是我们心中的一个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

5、“场”的第一个来源:别人在这个空间里的行为;“场”的第二个力量来源了:你以前在这个空间里的行为。

6、你在一个空间里的做事习惯会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进而又会巩固习惯的行为。你在这个空间里做的事情越纯粹越持久,这个空间“场”的力量就越大。

7、“场”到底是什么?它其实是环境记忆中,我们每个人的历史。如果你有意识地让它们只在某个特定的空间里发生,那这个空间就开始有了记忆,它就变成了能调动和激发大象的“场”,这里就成为了存储你美好新经验的记忆银行。

思考与行动

你曾经养过“场”吗?或者,你现在想养一个什么样的“场”呢?欢迎留言与我讨论。

我曾刻意养过“场”——在家学习的场。在家里,不管是看书,学习视频和音频等等学习行为,我都会刻意坐在我的书桌前。我的书桌上摆着我喜欢的台灯、白色的一体机电脑,电脑上贴着鼓励我的话,以及最近未来要做去的重要事情,电脑背后有一个很大的软木板(基本遮住了整个墙面),我在软木板上贴上日历纸(A4大小)、本年的书单等等,挂上耳机线……只要一到这里,我就能马上进去学习状态。我也基本不在这台电脑上看电视电影,要看这些的时候,我都是到客厅的沙发上,用投影的方式在客厅的电视机上面看。

但最初的时候却不是这样。2年前搬到这套房子,我这套房子是三室2厅1卫2个阳台。因为三个人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房间(妈妈、女儿、我),饭厅又规划成了大的步入式衣帽间(客厅很大),书房就只能利用客厅尽头的阳台一隅了,同时也在卧室的床尾做了一排书桌,放了电脑这些的。刚开始我很不习惯(因为之前的房子都有独立书房间),总是会被妈妈的电视声音干扰,受了干扰我就会跑回卧室的书桌和电脑前学习,但在卧室的电脑上学习的效果极差(几次之后又放弃了卧室书桌功能)。后来我就想,要怎么培养这个学习场呢?

后来,我就会在每天回家放下包包后,径直走到书桌前去打开书桌前的台灯。这个台灯我用做学习台灯有好几年了,而台灯透出的光是我熟悉的灯光,它召唤着我尽快坐在书桌前,坐在自己熟悉的电脑前开始每天的学习。为了降低妈妈客厅电视声音的干扰,我买了降噪很好的耳塞使用(现在我的苹果IPAD已经成为了妈妈的看电视电影的神器了,她喜欢在自己房间的书桌前看)。

每天回家就打开书桌前的台灯,用灯光吸引我;同时台灯既然开了,我总是要在睡觉前关掉它的吧?因为要关它总是要回到书桌前的,既然到了书桌前不如坐下来学一会儿,不管时间长与短……就这样,我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在家里养下了这个“学习的环境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07丨“环境场”原理:如何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